我国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中的农民问题
发布时间:2020-10-23 05:44
转型期间,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调整后的新的利益格局与原有社会结构的相互嵌合,势必带来一定的矛盾冲突,引发改革的阵痛。经济体制的变革造就了大量利益受损群体,一些社会成员对社会产生不满和怨恨,但在体制内又找不到制度化的释放渠道,造成社会怨恨的长期积压。在这样的社会情境下,一些弱势群体转向体制外寻找非制度化的表达方式,即通过群体性事件的方式进行利益表达和压力释放。由于缺少制度约束和规范,群体性事件往往会演变成对抗性的冲突,特别是在农村,冲突更加激烈。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群体性事件,是一个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这些事件的背后,通常隐藏着深层的社会矛盾,能否处理好这些矛盾,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退兴衰。 本文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试图从“利益格局”和“权力关系”的脉络中厘清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内在逻辑及其功能意义。通过对群体性事件中农民问题的研究,展示作为基层政权的县级政府如何与农民群体发生利益冲突并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动态过程。由此,群体性事件成为折射不同群体利益和权力的独特场域,是在强势集团和弱势集团之间的一场博弈。虽然力量悬殊,但其行动逻辑却是弱势群体迫切渴望通过政治参与,实现利益表达的目的。 在理论层面,本文的意义在于将群体性事件作为一个场域,而不仅仅是公安机关界定的治安事件,并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阐明了群体性事件形成和发展的特定逻辑。特别是在个案场景的基础上,分析了与群体性事件相关的基层政府、农民、干部、警察等各个群体之间内在的权力关系。理论上为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应当获取制度和政策支持寻求现实依据。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旧有的政治格局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甚至形成阻碍,因此,从政治的层面推动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而且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政治改革的方向并不必然导向资本主义,绝非只有一条道路和一种模式可行,各国都在摸索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需要以历史的眼光看待现状和我们的实际情况,在存在中求发展,从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中探索新的未来。通过政治改革,为社会各群体和阶层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供给,以实现社会利益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有效调控和适度满足各种利益要求,协调各层次利益关系的目的,还必须控制、协调和缓解利益冲突,使其不超出社会的承受能力。应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基本精神的指导下,建构更加合理、科学和制度化的利益整合机制,以确保利益表达、利益竞争、利益实现的有序和社会稳定。 在实践层面上,本文力图对公安机关是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主体进行修正。虽然派警察处理群体性事件早成惯例,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应急处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时能压住,很快还会反弹,反复去压,抗压力越来越强,恶性循环。不但引发敌意刺激矛盾,而且根据边际效益递减原则,还会大大降低警察的威信和威力,不利于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应该从政府的角度,真心实意解决问题,从制度层面上协调、均衡各方利益,促进社会整合。 本文提出了一个群体性事件成因的分析框架,包括集体行动动机、机会和制度约束。核心观点是: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群体性事件的多发是原有社会结构转型和与之相应的制度变革不同步的结果。集体行动是制度的漏洞,必须从制度的构建上,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
【学位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D631.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准备
第一节 主体理论框架:布迪厄场域理论
一、场域是社会关系的网络结构
二、场域是具有自身动力机制的网络结构
三、场域的逻辑是"实践的模糊性逻辑"
四、布迪厄场域理论对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借助分析的相关理论
一、转型理论
二、冲突理论
三、集体行动理论
第三章 群体性事件概述
第一节 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社会背景
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和阶段划分
二、影响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因素
三、制度化解决矛盾的效力有限
第二节 对群体性事件的一般分析
一、矛盾为何发生
二、矛盾为何以群体性事件的形式显现
三、矛盾如何处理
第三节 当前群体性事件的新情况
第四章 农民问题概述
第一节 简要回顾
一、农民及其构成
二、农村和农民问题
三、城乡关系
第二节 农民问题不仅是农民的问题
一、土地问题
二、贫困问题
三、农民的反抗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农民的历史性变化(现状)
一、农民的人数
二、农民的分化和演变
三、农民的流动
第五章 农民为什么闹事?
第一节 闹事的逻辑
一、发现问题:谁动了我的奶酪(利益冲突)
二、提出问题:谁来给我做主(利益表达)
三、解决问题: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利益实现)
第二节 导火索和炸药包
一、偶然性触发,直接原因
二、必然性机理(社会原因)
三、社会心理原因
第三节 重提"人民内部矛盾"
一、历史的视角
二、新时期农民闹事情况
第六章 为什么专砸县委、县政府和公安局?瓮安为例
第一节 作为典型性个案的事件及其背景
一、贵州省
二、瓮安县
三、个案的概述
第二节 阶级怨恨:"仇富"、"仇官"、"仇警"
第三节 相对剥夺感:"一人暴富,万人受穷"
一、"政府和老板吃肉,可矿区老百姓连汤都喝不上"
二、社会进步与社会代价:"一个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
三、原公安局局长说"他们为什么对公安充满仇恨?"
第七章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
第一节 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是处置的危机
一、处置目标:控制事态
二、危机处置的原则
三、公安机关的处置策略
第二节 危机处置中的信息沟通
一、危机处置的信息沟通原则
二、媒体在危机处置中的功能
三、危机处置中的媒体管理
四、应对危机中的谣言
第三节 应急处置的比较与借鉴
一、案例
二、应急管理和处置
第八章 结语
第一节 行动策略与权力关系
一、中央和地方
二、干部和群众
三、新时期的工农联盟
第二节 用制度规范利益关系
一、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
二、社会政策的相应转变
第三节 用制度约束群体性事件
一、转轨期中国的制度建立
二、制度与行为的关系
第四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52628
【学位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D631.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准备
第一节 主体理论框架:布迪厄场域理论
一、场域是社会关系的网络结构
二、场域是具有自身动力机制的网络结构
三、场域的逻辑是"实践的模糊性逻辑"
四、布迪厄场域理论对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借助分析的相关理论
一、转型理论
二、冲突理论
三、集体行动理论
第三章 群体性事件概述
第一节 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社会背景
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和阶段划分
二、影响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因素
三、制度化解决矛盾的效力有限
第二节 对群体性事件的一般分析
一、矛盾为何发生
二、矛盾为何以群体性事件的形式显现
三、矛盾如何处理
第三节 当前群体性事件的新情况
第四章 农民问题概述
第一节 简要回顾
一、农民及其构成
二、农村和农民问题
三、城乡关系
第二节 农民问题不仅是农民的问题
一、土地问题
二、贫困问题
三、农民的反抗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农民的历史性变化(现状)
一、农民的人数
二、农民的分化和演变
三、农民的流动
第五章 农民为什么闹事?
第一节 闹事的逻辑
一、发现问题:谁动了我的奶酪(利益冲突)
二、提出问题:谁来给我做主(利益表达)
三、解决问题: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利益实现)
第二节 导火索和炸药包
一、偶然性触发,直接原因
二、必然性机理(社会原因)
三、社会心理原因
第三节 重提"人民内部矛盾"
一、历史的视角
二、新时期农民闹事情况
第六章 为什么专砸县委、县政府和公安局?瓮安为例
第一节 作为典型性个案的事件及其背景
一、贵州省
二、瓮安县
三、个案的概述
第二节 阶级怨恨:"仇富"、"仇官"、"仇警"
第三节 相对剥夺感:"一人暴富,万人受穷"
一、"政府和老板吃肉,可矿区老百姓连汤都喝不上"
二、社会进步与社会代价:"一个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
三、原公安局局长说"他们为什么对公安充满仇恨?"
第七章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
第一节 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是处置的危机
一、处置目标:控制事态
二、危机处置的原则
三、公安机关的处置策略
第二节 危机处置中的信息沟通
一、危机处置的信息沟通原则
二、媒体在危机处置中的功能
三、危机处置中的媒体管理
四、应对危机中的谣言
第三节 应急处置的比较与借鉴
一、案例
二、应急管理和处置
第八章 结语
第一节 行动策略与权力关系
一、中央和地方
二、干部和群众
三、新时期的工农联盟
第二节 用制度规范利益关系
一、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
二、社会政策的相应转变
第三节 用制度约束群体性事件
一、转轨期中国的制度建立
二、制度与行为的关系
第四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任堃;危机管理视角下的当代中国政府形象构建[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朱敏;中国人仇富心理及其动机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建芬;基于社会心理视角的我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路洪涛;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全洲;我国转型期群体性事件及其防治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杨柳青;西北欠发达地区群体性事件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52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852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