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多中心视角下的天津市交通拥挤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5 10:18

  本文关键词:多中心视角下的天津市交通拥挤治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天津市经济、人口、车辆等的持续高速增长,而道路等交通设施的供给却相对滞后,致使交通供需矛盾相对尖锐,交通拥挤问题随之而生,而政府对交通拥挤的传统治理所暴露出来的种种缺憾,又加剧了交通拥挤问题的严重程度,并加重了交通拥挤给人们所造成的种种损失——物质与精神,严重的损失与对损失的厌恶与规避,迫使人们不得不探究与搜寻交通拥挤治理的新思想与新出路。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围绕天津市交通拥挤的治理问题,以奥斯特罗姆夫妇的多中心治理理论为理论依据,在分析了天津市交通拥挤产生的原因与总结、归纳了国内外交通拥挤治理经验的基础之上,尝试性地运用奥斯特罗姆夫妇的多中心治理思想,,开出了天津市交通拥挤治理的处方:治标的均衡供需与治本的多元治理。 在完成了以上工作的同时,也实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 (1)在理论上,将奥斯特罗姆夫妇的多中心理论运用于交通拥挤的治理,提出“多中心复合(交通拥挤)治理假说”,拓展了其理论的适用范围; (2)在理论上,依据奥斯特罗姆夫妇多中心理论的“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的理论内涵,将穆勒的多中心的城市布局理论引入其中,使其成为奥斯特罗姆夫妇多样化治理方式中的一种,丰富了奥斯特罗姆夫妇的多中心理论的内涵; (3)在实践上,运用奥斯特罗姆夫妇多中心理论来研究天津市交通拥挤的治理,一反传统的单单依靠政府来治理交通拥挤的定势思维,从公共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居民个人等多方治理主体联动的视角来探究此难题求解之法;多元举措的多管齐下的角度来寻求此难题的治理之方。
【关键词】:多中心 交通拥挤 治理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前言9-19
  • 1.1 背景、目的和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目的10-11
  • 1.1.3 研究意义11
  • 1.1.3.1 理论意义11
  • 1.1.3.2 实践意义11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11-16
  • 1.2.1 国外研究状况11-14
  • 1.2.2 国内研究状况14-15
  • 1.2.3 研究状况评述15-16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16-18
  • 1.3.1 研究思路16-18
  • 1.3.2 研究方法18
  • 1.4 论文的创新点18-19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依据及其应用19-31
  • 2.1 相关概念界定19-21
  • 2.1.1 交通拥挤的概念19
  • 2.1.2 交通拥挤的属性19-21
  • 2.2 本文理论依据21-30
  • 2.2.1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产生21-22
  •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内涵22-24
  • 2.2.3 多中心治理是理性选择24-30
  • 2.2.3.1 公共物品的公共性是多中心治理的逻辑起点25
  • 2.2.3.2 单中心治理失灵为多中心治理提供了必然性25-29
  • 2.2.3.3 多元利益相关者为多中心治理提供了可能性29-30
  • 2.3 理论依据应用30-31
  • 第三章 天津市交通拥挤产生原因分析31-43
  • 3.1 表层原因——供需失衡31-40
  • 3.1.1 人口因素31-34
  • 3.1.2 车辆因素34
  • 3.1.3 道路因素34-35
  • 3.1.4 经济因素35-38
  • 3.1.5 土地规划38-40
  • 3.2 深层原因——行管缺陷40-43
  • 3.2.1 单一的治理主体40-41
  • 3.2.2 单一的治理举措41-43
  • 第四章 国内外交通拥挤治理的经验借鉴43-54
  • 4.1 国外典型国家交通拥挤治理情况43-47
  • 4.1.1 新加坡43-44
  • 4.1.1.1 车辆拥有限制43
  • 4.1.1.2 税费调节限制43-44
  • 4.1.1.3 区域准入限制44
  • 4.1.2 美国44-46
  • 4.1.2.1 弹性工作制44-45
  • 4.1.2.2 共乘出行45-46
  • 4.1.2.3 电子通勤46
  • 4.1.3 日本46-47
  • 4.1.3.1 制度措施46-47
  • 4.1.3.2 智能技术47
  • 4.1.3.3 硬件设施47
  • 4.2 国内典型城市交通拥挤治理情况47-52
  • 4.2.1 北京47-49
  • 4.2.1.1 均衡城市布局47-48
  • 4.2.1.2 优化交通结构48
  • 4.2.1.3 发展智能交通48-49
  • 4.2.2 上海49-51
  • 4.2.2.1 疏解中心城区49-50
  • 4.2.2.2 公共交通优先50
  • 4.2.2.3 应用智能技术50-51
  • 4.2.3 广州51-52
  • 4.2.3.1 城市空间布局51
  • 4.2.3.2 公共交通优先51-52
  • 4.2.3.3 发展智能交通52
  • 4.3 国内外交通拥挤治理的经验总结及对天津市的启示52-54
  • 4.3.1 国内外交通拥挤治理经验总结52-53
  • 4.3.2 对天津市交通拥挤治理的启示53-54
  • 第五章 天津市交通拥挤治理对策54-65
  • 5.1 治标举措——均衡供需54-55
  • 5.1.1 增加道路设施供给54
  • 5.1.2 控制机动车的需求54-55
  • 5.2 治本举措——多元治理55-65
  • 5.2.1 培育多元治理主体,积极推进政府单一治理向公共治理转型56-60
  • 5.2.1.1 公共部门56-57
  • 5.2.1.2 私营部门57-59
  • 5.2.1.3 公民社会59-60
  • 5.2.2 实行多元治理举措,积极推进单一举措向多措配套协同演进60-65
  • 5.2.2.1 制度规范约束60-62
  • 5.2.2.2 应用智能技术62-63
  • 5.2.2.3 多元城区布局63-65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5-67
  • 6.1 总结65-66
  • 6.2 展望66-67
  • 参考文献67-69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69-70
  • 致谢70-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玲;吴恒玉;唐民丽;;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1年22期

2 张正华;胡方来;吴韬;殷有烨;戴磊;;物联网智能交通拥堵判别算法的研究与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2年10期

3 胥耀方;邵毅明;;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对策[J];城市交通;2012年05期

4 谭永朝;高杨斌;郑瑾;梁丽娟;裴洪雨;陈杰;王娜;;杭州市“错峰限行”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实践[J];城市交通;2012年05期

5 马姗姗;程明霄;蒋书波;包立;;基于地磁传感器的车辆检测系统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2年02期

6 徐立锋;;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年04期

7 陶建阳;程方圆;;兰州市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2年02期

8 刘恒;王苑超;赵妍;;交通诱导系统车载终端的设计及实现[J];科技风;2012年06期

9 李锋;苏永云;刘光辉;;不同类型交通需求管理实践与探索——以深圳市为例[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1年01期

10 樊晓珂;;论交通拥堵及其对人们造成的心理危害[J];前沿;2009年13期


  本文关键词:多中心视角下的天津市交通拥挤治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86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f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