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14:06
本文关键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未成年人由于心智不成熟,缺乏控制认知与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难以预见违法犯罪行为的后果。近年来犯罪低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由于法制观念的进步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简单把未成年人遭受严酷刑法认为是罪有应得,而是认为未成年人在某种程度上本身就是受害者。 联合国少年刑事司法的价值理念之一是对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特殊保护,世界上多数法治国家已建立起完善的少年司法制度。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剧增,我国目前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机制并不能满足需要。实践当中,大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入像成年人犯罪一样的流水线式诉讼程序,被贴上犯罪的标签,这样不仅有违国际社会的要求,也不利于对其进行教育、感化和挽救。 我国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研究起步晚,发展快,成就显著,但是由于理论基础薄弱而更加倾向于实践推动型,因此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完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机制对于我国法治建设和人权保障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近年来,立法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机制更加重视,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更加系统、深入。 本文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机制的范畴、发展历程、不足与完善、国外经验等方面入手,综合分析,采取对策研究的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机制的完善有所裨益。
【关键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权利 特殊保护 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5.2;C913.5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0
- 前言10-13
- (一) 本文选题的来源10
- (二) 选题的研究现状10-11
- (三) 选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1-13
- 一、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机制的范畴释义13-17
- (一)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体系13-14
- (二)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机制的特点14-17
- 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机制的发展历程17-24
- (一) 中国古代保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思想17-18
- (二) 新中国成立后未成年犯罪前嫌疑人权利保障机制发展18-24
- 三、我国目前未成年人权利保障机制存在的不足24-34
- (一) 未成年人刑事立法不完备24-25
- (二)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逮捕率过高25-26
- (三) 合适成年人在场制度存在缺陷26-28
- (四) 社会调查制度的困境28-29
- (五) 附条件不起诉的实施问题29-31
- (六)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庭审模式规定不清31-32
- (七)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难以落实32-34
- 四、国外在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方面的经验34-40
- (一) 法国教育优先原则34-35
- (二) 美国少年法院35-37
- (三) 日本社区矫正制度37-40
- 五、完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机制的思考40-50
- (一) 设立独立的《未成年人刑法》40-41
- (二) 降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逮捕率41-42
- (三) 完善合适成年人在场制度42-43
- (四) 规范社会调查制度43-44
- (五) 完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44-46
- (六) 引入“圆桌审判”46-47
- (七) 落实犯罪记录封存制度47-50
- 结语50-52
- 参考文献52-56
- 致谢56-57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7
本文关键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8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88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