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仇恨犯罪心理成因探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13:07

  本文关键词:仇恨犯罪心理成因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仇恨犯罪并不能算作是一个新生概念,古已有之。纵向来看,可以追寻到原始社会中“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报复现象;横向来看,在英美法系中“HateCrime”也早已在立法和司法活动中被适用,在其刑法学、犯罪学的研究中有所体现。 近些年来,我国国内许多城市和地区有仇恨情绪蔓延,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心态的问题,还引致了许多刑事案件。马加爵杀人案,杨佳袭警案,陈水总公交车纵火案,河南、陕西、广东、江苏、福建等地频发的幼儿园和校园内的暴力杀人伤人案件,台北的地铁砍人案等等,仇恨犯罪的现象在我国频繁出现。这种日趋严重的社会危险因素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有关仇恨犯罪的研究在国外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然而仇恨犯罪现象在我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关的研究并不多。 搜寻国内有关仇恨犯罪研究的文章,多是从整体宏观角度对仇恨犯罪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仇恨犯罪成因的并不多见,而专门分析仇恨犯罪心理成因的文章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本选题旨在将仇恨犯罪作为一种独立的犯罪类型进行研究,选择性地研究其主要特点,鉴于心理因素对仇恨犯罪产生的重要作用,选择从仇恨犯罪的心理成因入手,结合典型案例及实证数据,分析我国仇恨犯罪的心理特征,充分解读仇恨心理的产生过程,厘清仇恨犯罪产生的心理成因,以期对预防和治理仇恨犯罪,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做出一点贡献。 选题的目的主要在于完善仇恨犯罪研究的体系,提出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仇恨犯罪心理成因的观点,阐明各个因素间的关联及相互作用,尝试探寻仇恨犯罪心理矫治的新路径。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心理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数量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以及现象学中的本质还原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写作。 本文围绕上述背景和目的,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首先,对仇恨犯罪进行深入解读,从仇恨犯罪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入手,详细学习相关知识,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其他学者的理论,给我国仇恨犯罪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做出界定,将我国仇恨犯罪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类与分析。其次,归纳和总结仇恨犯罪的心理特征,从认知特征、情绪情感特征、意志特征、动机特征和性格特征五个方面入手,对仇恨犯罪心理进行描述与总结。再次,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对仇恨犯罪的心理成因进行分析,结合犯罪心理学中心理成因机制学说,提出仇恨犯罪心理形成的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观点,然后进一步阐释仇恨犯罪心理成因的主体和外部因素。主体因素主要包括仇恨犯罪人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两方面,外部环境因素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最后结论部分提出了关于仇恨犯罪心理预防与矫治的几个预想,包括仇恨犯罪人的心理矫正、行为人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以及客观社会整体环境的改善与治理三个方面。 综上所述,仇恨犯罪原因的研究中重中之重便是仇恨犯罪心理原因的剖析。虽然仇恨情绪是一个人的生理本能,但是并不是产生了仇恨情绪便导致仇恨犯罪的发生。本文对我国存在的仇恨犯罪现象进行扫描,以仇恨情绪的生成为出发点,深入探索其产生背后的心理原因,论述引发仇恨犯罪的心理原因是一个动态的、互动的、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关键词】:仇恨犯罪 犯罪心理 犯罪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17.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0
  • 一、 仇恨犯罪解读10-18
  • (一) 仇恨犯罪的提出10
  • (二) 仇恨犯罪的不同理解10-12
  • (三) 仇恨犯罪的界定12
  • (四) 我国仇恨犯罪现象类析12-18
  • 二、 仇恨犯罪的心理特征18-22
  • (一) 仇恨犯罪的认知特征18-19
  • (二) 仇恨犯罪的情绪情感特征19
  • (三) 仇恨犯罪的意志特征19-20
  • (四) 仇恨犯罪的动机特征20-21
  • (五) 仇恨犯罪的性格特征21-22
  • 三、 仇恨犯罪的心理成因22-34
  • (一) 影响仇恨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因素24-29
  • (二) 影响仇恨犯罪心理形成的社会环境因素29-34
  • 结语34-36
  • 参考文献36-38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38-39
  • 致谢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骅;;马克斯·舍勒怨恨理论述评[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莫洪宪;叶小琴;;学校教育的缺失与青少年犯罪[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2期

3 王文华;;群体性暴力事件与仇恨犯罪:刑法与刑事政策的回应[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张旭;范淼;;我国仇恨犯罪原因与治理对策[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5 王文华;;“仇恨犯罪”若干问题研究[J];河北法学;2011年04期

6 顾为平;;美国仇恨犯罪论纲[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7 秦双星;;传统社会纠纷的解决——以复仇为中心的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刘美红;;论怨恨:一个现象学的分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9 张旭;王晓滨;;符号互动理论视野下的仇恨犯罪原因探析[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10 于建嵘;;从刚性稳定到韧性稳定——关于中国社会秩序的一个分析框架[J];学习与探索;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欣;暴力犯罪心理成因及防治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仇恨犯罪心理成因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0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10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6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