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闲散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19 09:22
本文关键词:石门县闲散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对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闲散青少年犯罪问题危害性极大。其犯罪行为不仅给国家、社会带来危害,也给受害人、受害人家庭和自己的家庭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给自己带来终生的痛苦。闲散青少年犯罪问题因此应该受到应有的关注。就石门县而言,闲散青少年犯罪问题亦较为突出。调查表明,近年来石门县闲散青少年犯罪呈现出如下特征:在犯罪主体方面,性别上以男性闲散青少年犯罪为主,年龄上呈现低龄化趋势,文化程度一般较低;在犯罪类型方面,主要集中体现为贪利性和暴力性犯罪;在犯罪方式方面,呈现出团伙性违法犯罪趋势。在犯罪原因方面,闲散青少年犯罪问题往往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石门县闲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既有相关青少年自身及其家庭环境的原因,也有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政府相关部门对闲散青少年犯罪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也对上述问题的产生有一定责任。石门县闲散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有效解决离不开社会、政府、学校、家庭等各个主体的群策群力,需要完善家庭结构,建立健全社区矫正机制,改革学校教学模式等。多管齐下,多方努力,对于减少石门县闲散青少年犯罪,其成效应可预期。
【关键词】:石门县 闲散青少年 犯罪 公共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69.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录7-9
- 附表索引9-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与目的11-12
- 1.2 研究现状综述12-16
-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12-14
- 1.2.2 对闲散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分析14
- 1.2.3 对闲散青少年犯罪的治理对策的研究14-16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6-18
- 1.3.1 研究内容16-17
- 1.3.2 研究方法17-18
- 第2章 石门闲散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危害18-24
- 2.1 石门县闲散青少年犯罪的现状18-21
- 2.1.1 以男性化、低龄化、无业人员为主的犯罪主体18-20
- 2.1.2 以贪利性和暴力性犯罪为主的犯罪形式20-21
- 2.1.3 以团伙性犯罪为主的犯罪组织形式21
- 2.3 石门闲散青少年犯罪的危害21-24
- 2.3.1 对受害人及家庭的影响21
- 2.3.2 对自身及家庭的影响21-22
- 2.3.3 对社会的影响22-24
- 第3章 石门县闲散青少年犯罪的成因24-38
- 3.1 自身因素24-27
- 3.1.1 生理早熟与心理发育不同步的矛盾24-26
- 3.1.2 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与未独立的经济地位的矛盾26
- 3.1.3 强烈独立意识与多重的外界约束力的矛盾26-27
- 3.2 家庭因素27-29
- 3.2.1 家庭结构不完整27
- 3.2.2 家庭物质基础薄弱27-28
- 3.2.3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28-29
- 3.3 学校因素29-31
- 3.3.1 “分数至上”的教育模式的恶果29-30
- 3.3.2 学校管理方面存在漏洞30-31
- 3.4 社会因素31-34
- 3.4.1 社会转型对闲散青少年犯罪的影响31-32
- 3.4.2 糟粕文化对闲散青少年犯罪的影响32-33
- 3.4.3 社区环境对闲散青少年犯罪的影响33
- 3.4.4 不良朋伴对闲散青少年犯罪的影响33-34
- 3.5 行政管理的薄弱环节34-38
- 3.5.1 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34-36
- 3.5.2 具体管理措施上存在薄弱环节36-38
- 第4章 石门县闲散青少年犯罪的对策38-50
- 4.1 健全石门县预防闲散青少年犯罪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38-42
- 4.1.1 健全机制,统筹协调38-39
- 4.1.2 充分发挥各机关及各个团体的作用39-42
- 4.1.3 政府部门与社会联动,形成预防闲散青少年犯罪大格局42
- 4.2 完善石门县闲散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42-46
- 4.2.1 自身层面上预防闲散青少年犯罪的对策43
- 4.2.2 家庭层面上预防闲散青少年犯罪的对策43-44
- 4.2.3 学校层面上预防闲散青少年犯罪的对策44-45
- 4.2.4 社会层面上预防闲散青少年犯罪的对策45-46
- 4.3 改进石门闲散青少年犯罪的矫正工作46-50
- 4.3.1 完善闲散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矫正工作47-48
- 4.3.2 全力形成矫正闲散青少年犯罪的社会综合矫正格局48-49
- 4.3.3 学校应加强教育引导49
- 4.3.4 增强家庭矫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49-50
- 结论50-52
- 参考文献52-54
- 附录A 石门县闲散青少年犯罪调查问卷54-56
- 附录B 石门县闲散青少年犯罪情况访谈提纲56-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勇,陈征;社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J];重庆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2 姚向阳;青少年犯罪问题与家庭教育[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3 袁志丽;;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21期
4 钱均;各具特色的治理闲散青少年的经验[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0年05期
5 刘邦惠;试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预防[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年06期
6 陈妙兰,刘行军;对上海市区闲散青少年的调查报告[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1期
7 张应立;家庭缺陷与青少年犯罪[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1期
8 刘应君,秦国文;从控制理论看转型期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02期
9 江宪法;;上海社区青少年工作与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建设[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1期
10 陈舒平;电视节目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浅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瑞瑛;青少年犯罪的预防[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石门县闲散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对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9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15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