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风险治理:基于“能力—理念—基
发布时间:2021-05-07 09:28
国内外学术界有关中国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主要有国家取向和社会取向两种路径。本文采取国家取向的研究路径,将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过程看作是一个从"孕育点"的社会环境到"生成点"的社会矛盾问题并最终发展到"爆发点"的人群聚集活动的动态演变过程。在文献述评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能力—理念—基础"的分析框架,从面向群体性事件的过程管理、面向社会矛盾问题的源头治理、面向社会环境的系统调理三个维度,来研究群体性事件风险治理问题,强调群体性事件风险治理需要提高风险管控能力、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实现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相统一。对贵州瓮安"6·28"事件的案例研究,验证了"能力—理念—基础"分析框架的适用性与解释力。
【文章来源】:学海.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问题的提出
文献述评
(一) 两种路径:国家取向和社会取向
(二) 两种类型:过程性研究和制度性研究
(三) 寻找整合性分析框架
“能力—理念—基础”: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一) 分析框架的提出
(二) 分析框架的内容
1.能力维度:过程管理
2.理念维度:源头治理
3.基础维度:环境调理
案例研究:贵州瓮安“6·28”事件
(一) 事件的基本情况
(二) 对事件的分析
1.能力不足:过程管理失控
2.理念偏差:源头治理不力
3.基础薄弱:环境调理不力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风险交流还是利益协调:地方政府社会风险沟通特征研究——基于30起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多案例分析[J]. 詹承豫,赵博然.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9(01)
[2]“单位”对社会矛盾的结构性分解[J]. 田毅鹏,张帆. 学海. 2018(03)
[3]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J]. 夏锦文. 江苏社会科学. 2018(03)
[4]近十年来国内学界的群体性事件研究:回顾与反思[J]. 刘瑾,刘伟.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7(05)
[5]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中国新治理观[J]. 朱光磊. 中国社会科学. 2017(04)
[6]“全球风险社会”治理:复杂性范式与中国参与[J]. 范如国. 中国社会科学. 2017(02)
[7]人民民主:治国理政的核心政治价值指向[J]. 包心鉴. 政治学研究. 2016(05)
[8]地方政府在社会抗争事件中的“摆平”策略[J]. 郁建兴,黄飚. 政治学研究. 2016(02)
[9]社会冲突、国家治理与“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演生[J]. 冯仕政. 社会学研究. 2015(05)
[10]基层维稳实践中的“规范化”形态与非正式治理——以信访专项救助资金的运作实践为例[J]. 马原. 公共行政评论. 2014(06)
本文编号:3173159
【文章来源】:学海.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问题的提出
文献述评
(一) 两种路径:国家取向和社会取向
(二) 两种类型:过程性研究和制度性研究
(三) 寻找整合性分析框架
“能力—理念—基础”: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一) 分析框架的提出
(二) 分析框架的内容
1.能力维度:过程管理
2.理念维度:源头治理
3.基础维度:环境调理
案例研究:贵州瓮安“6·28”事件
(一) 事件的基本情况
(二) 对事件的分析
1.能力不足:过程管理失控
2.理念偏差:源头治理不力
3.基础薄弱:环境调理不力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风险交流还是利益协调:地方政府社会风险沟通特征研究——基于30起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多案例分析[J]. 詹承豫,赵博然.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9(01)
[2]“单位”对社会矛盾的结构性分解[J]. 田毅鹏,张帆. 学海. 2018(03)
[3]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J]. 夏锦文. 江苏社会科学. 2018(03)
[4]近十年来国内学界的群体性事件研究:回顾与反思[J]. 刘瑾,刘伟.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7(05)
[5]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中国新治理观[J]. 朱光磊. 中国社会科学. 2017(04)
[6]“全球风险社会”治理:复杂性范式与中国参与[J]. 范如国. 中国社会科学. 2017(02)
[7]人民民主:治国理政的核心政治价值指向[J]. 包心鉴. 政治学研究. 2016(05)
[8]地方政府在社会抗争事件中的“摆平”策略[J]. 郁建兴,黄飚. 政治学研究. 2016(02)
[9]社会冲突、国家治理与“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演生[J]. 冯仕政. 社会学研究. 2015(05)
[10]基层维稳实践中的“规范化”形态与非正式治理——以信访专项救助资金的运作实践为例[J]. 马原. 公共行政评论. 2014(06)
本文编号:3173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173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