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数据取证智能化分析技术的网络犯罪侧写
发布时间:2021-08-07 13:4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正在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成为世界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驱动器。基于网络犯罪数据智能化分析的犯罪侧写技术,不仅可以追溯还原网络违法犯罪现场,还可以对网上行为进行预测和判定,防范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文章对电子数据取证技术做了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基于大数据的网络犯罪侧写技术。文章有助于当前互联网和智能化发展环境下的电子数据取证研究,对网络犯罪侦查进行了积极和有意义的探索和思考。
【文章来源】:信息网络安全. 2019,(09)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电子数据取证技术面临的挑战
1)网络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挑战
2)新型智能设备的技术挑战
3)新型加密方法的挑战
4)反取证技术的挑战
5)大数据带来的挑战
2 当前电子数据取证技术存在的缺陷
3 电子数据的分类与采集方法
3.1 数据分类
1)逻辑数据
2)物理数据
3.2 数据采集
1)恢复技术采集数据
2)破解技术采集数据
3)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4)信息检索技术采集数据
5)电子证据转换数据
3.3 智能化电子数据采集技术要点
1)建立电子数据采集设备和系统的接口资源池
2)电子数据采集流程模板设立
3)电子数据自动分类技术
4 网络犯罪侧写概述
4.1 网络犯罪侧写概念
4.2 网络犯罪现场
4.3 网络犯罪侧写的作用
5 网络犯罪侧写方法
1)网络设备痕迹分析
2)网上行为目的分析
3)社交群体关系分析
4)网络行为过程分析
6 智能化网络犯罪侧写方法
1)分析模块的结构化
2)分析过程的结构化
3)研判模型管理
4)分析结果可视化
7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群体性事件中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取证之思[J]. 哈志国,裴明,周飞宇. 法制与社会. 2018(18)
[2]智能手表电子物证取证方法研究[J]. 赵露,康艳荣,郭丽莉,龙源. 刑事技术. 2018(01)
[3]计算机取证技术与存在的困难探究[J]. 俞李杨,任飞. 法制博览. 2018(02)
[4]电子数据取证与鉴定发展概述[J]. 金波,杨涛,吴松洋,黄道丽,郭弘. 中国司法鉴定. 2016(01)
[5]内存取证研究与进展[J]. 张瑜,刘庆中,李涛,吴丽华,石春. 软件学报. 2015(05)
[6]浅析犯罪侧写及其在我国现实应用的思考[J]. 石柳. 法制与社会. 2015(06)
[7]浅探网络电子证据取证技术研究[J]. 郭鹏. 电子制作. 2014(12)
[8]基于隐性知识挖掘的网络犯罪案件数据分析技术研究[J]. 马丁,刘建军,龚雪. 信息网络安全. 2013(10)
[9]网络犯罪侦查的IP定位跟踪技术研究[J]. 张跃仙. 信息网络安全. 2011(06)
[10]网络犯罪侦查取证措施探析[J]. 孟凡民,张剑寒. 信息网络安全. 2010(11)
硕士论文
[1]虚拟环境“数字脚印”提取与恶意行为分析技术研究[D]. 杨玲.四川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327898
【文章来源】:信息网络安全. 2019,(09)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电子数据取证技术面临的挑战
1)网络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挑战
2)新型智能设备的技术挑战
3)新型加密方法的挑战
4)反取证技术的挑战
5)大数据带来的挑战
2 当前电子数据取证技术存在的缺陷
3 电子数据的分类与采集方法
3.1 数据分类
1)逻辑数据
2)物理数据
3.2 数据采集
1)恢复技术采集数据
2)破解技术采集数据
3)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4)信息检索技术采集数据
5)电子证据转换数据
3.3 智能化电子数据采集技术要点
1)建立电子数据采集设备和系统的接口资源池
2)电子数据采集流程模板设立
3)电子数据自动分类技术
4 网络犯罪侧写概述
4.1 网络犯罪侧写概念
4.2 网络犯罪现场
4.3 网络犯罪侧写的作用
5 网络犯罪侧写方法
1)网络设备痕迹分析
2)网上行为目的分析
3)社交群体关系分析
4)网络行为过程分析
6 智能化网络犯罪侧写方法
1)分析模块的结构化
2)分析过程的结构化
3)研判模型管理
4)分析结果可视化
7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群体性事件中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取证之思[J]. 哈志国,裴明,周飞宇. 法制与社会. 2018(18)
[2]智能手表电子物证取证方法研究[J]. 赵露,康艳荣,郭丽莉,龙源. 刑事技术. 2018(01)
[3]计算机取证技术与存在的困难探究[J]. 俞李杨,任飞. 法制博览. 2018(02)
[4]电子数据取证与鉴定发展概述[J]. 金波,杨涛,吴松洋,黄道丽,郭弘. 中国司法鉴定. 2016(01)
[5]内存取证研究与进展[J]. 张瑜,刘庆中,李涛,吴丽华,石春. 软件学报. 2015(05)
[6]浅析犯罪侧写及其在我国现实应用的思考[J]. 石柳. 法制与社会. 2015(06)
[7]浅探网络电子证据取证技术研究[J]. 郭鹏. 电子制作. 2014(12)
[8]基于隐性知识挖掘的网络犯罪案件数据分析技术研究[J]. 马丁,刘建军,龚雪. 信息网络安全. 2013(10)
[9]网络犯罪侦查的IP定位跟踪技术研究[J]. 张跃仙. 信息网络安全. 2011(06)
[10]网络犯罪侦查取证措施探析[J]. 孟凡民,张剑寒. 信息网络安全. 2010(11)
硕士论文
[1]虚拟环境“数字脚印”提取与恶意行为分析技术研究[D]. 杨玲.四川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327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327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