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信传播属性看微信犯罪
发布时间:2017-05-04 10:06
本文关键词:从微信传播属性看微信犯罪,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11年自腾讯推出即时通讯软件微信以来,在短短的5年间其用户活跃度便达到了5.79亿的惊人数字。但是,微信在便利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同时也产生了令人头疼的新问题——微信犯罪率的上升。本文以大众社会理论、传播学以及媒介学为理论基础,以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案例剖析为研究方法,从微信的传播属性角度深入剖析微信犯罪。媒介的兴起与犯罪似乎固有牵绊关系,19世纪大众传媒兴起的法国和20世纪电影和电视流行的美国,犯罪率的上升证明了这一关系。追其溯源,大众社会理论以及传播学给出答案。媒介散布大量具有迷惑性的信息使受众失去个人意见变得消极被动,容易被犯罪案件中的某种消极形象延伸为不法分子,也容易受利益驱使上当受骗。结合理论研究、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的基础之上,笔者总结概括出了微信犯罪四大传播学特性,包括“强关系”下的微信犯罪,“易隐秘”中的微信犯罪,“低成本”上的微信犯罪,“整合后”的强关系微信犯罪模仿,同时力图从传播学角度寻求防范微信犯罪的对策:技术层面,完善微信漏洞,增强微信安全设置;提升微信信息发布者的自律能力,构建“守门人”机制;微信钱包购买保险,增强微信财产安全保护;网络法律法规的加强和完善等;微信用户需要加强安全意识。
【关键词】:微信犯罪 媒介 犯罪 传播属性 大众社会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17;G20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绪论7-13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7-8
- 1.2 研究综述8-11
- 1.2.1 关于传媒与犯罪的文献综述8-9
- 1.2.2 关于微信犯罪的文献综述9-10
- 1.2.3 微信犯罪的界定10-11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1-13
- 1.3.1 研究方法11
- 1.3.2 研究创新点11-13
- 第2章 大众社会理论与媒介犯罪13-19
- 2.1 大众社会理论13-15
- 2.2 社会大众理论与媒介受众观15-16
- 2.3 大众社会理论与传媒犯罪16-19
- 第3章 问卷调查和数据处理19-30
- 3.1 调研方法说明19-20
- 3.2 问卷数据展示20-24
- 3.3 问卷数据分析24-27
- 3.3.1 微信犯罪的过程24-26
- 3.3.2 微信犯罪的特点26-27
- 3.4 问卷调查结论27-30
- 3.4.1 “强关系”下的微信犯罪27
- 3.4.2 “易隐秘”中的微信犯罪27-28
- 3.4.3 “低成本”上的微信犯罪28-29
- 3.4.4 “整合后”的强关系微信犯罪模仿29-30
- 第4章 微信犯罪行为的应对策略30-33
- 4.1 技术层面,完善微信漏洞,增强微信安全设置30
- 4.2 提升微信信息发布者的自律能力,构建“守门人”机制30-31
- 4.3 微信钱包购买保险,增强微信财产安全保护31
- 4.4 网络法律法规亟待于加强和完善31-32
- 4.5 微信用户需要加强安全意识32-33
- 第5章 结语33-34
- 附录:微信使用情况调查表34-37
- 参考文献37-38
- 致谢38-3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39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洋洋;从微信传播属性看微信犯罪[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从微信传播属性看微信犯罪,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48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44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