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当前我国涉佛教犯罪问题及其治理

发布时间:2021-11-28 00:05
  佛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了我国的社会心理、民俗文化与哲学艺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尊重与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广大佛教信众积极参加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成为推动社会发展,构建社会和谐的积极践行者。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佛教商业化的冲击,我国佛教也面临一些亟需警惕的问题,特别是涉及佛教领域的违法犯罪问题,不仅造成公民财产损失,身体、精神损害,也危害佛教正常发展,威胁国家安全,给境外宗教渗透提供机会。论文从犯罪学视角出发,通过对杭州灵隐寺、湖州法华寺、济南灵岩寺等佛教名刹的调研分析,借助“中国裁判文书网”收集整理的323篇涉及佛教方面的案例,对当前我国涉及佛教犯罪的现状、危害、原因等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对策。除“摘要”与“结论”外,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部分:绪论。探讨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第二部分:涉佛教犯罪相关问题概述。包括界定涉佛教概念,确定研究范围,阐释涉佛教犯罪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危害等。第三部分:我国涉佛教犯罪现状分析。通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收集整理323篇涉佛教犯罪案例...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当前我国涉佛教犯罪问题及其治理


邪教犯罪的罪数情形[1]

趋势图,佛教,案件,趋势


-15-图3.1涉佛教犯罪案件时间趋势[1]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部分案件单次作案金额小,无法达到刑事定罪标准,当犯罪分子被抓获归案时,往往身犯数案甚至数十案。在案例中,作案数大于1的有108起,作案数大于10的有77起,最多作案数有90起。这是法院能够查证属实的作案数,而有线索掌握的作案数远大于该数字,最多达240起。[2]涉佛教犯罪案件时间跨度长,空间跨度广,很多案件找不到证人、证物,甚至找不到受害人,这就导致此类犯罪定罪金额远小于实际所得,量刑过轻。此外,单个犯罪人实施如此众多的犯罪行为,表明此类犯罪“职业犯”[3]“惯犯”比例很高。3.1.2犯罪类型特征当前我国涉佛教犯罪主要有冒用佛教名义的诈骗犯罪与邪教犯罪两类,其中冒用佛教名义的诈骗犯罪占比达到76%,是该类犯罪的主要方面(见图3.2)。但冒用佛教名义的邪教犯罪属于有组织的犯罪,往往一个案件涉及众多犯罪人,如2016年“被告人胡艳萍、王秀梅、冯桂芝、张英莲、曲艳华、孙清、张富军、孙电华犯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一案,[4]一起案件就同时包含8位犯罪人,因此,冒用佛教名义的邪教犯罪数量少只是表象,其涉及到的犯罪人同样众多,应当引起重视。[1]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收集的案例整理所得.[2]由于时间跨度久,公安机关找不到被害人,无法核实准确性,故法院审判时未采纳.[3]是指犯罪构成预定将一定的犯罪作为职业或业务反复实施的犯罪人.[4]案号:(2015)前刑初字第255号.

佛教,案件,僧人,类型


-16-图3.2涉佛教犯罪案件主要类型[1]在冒用佛教名义的诈骗类犯罪中,假冒僧人诈骗占比达67%,真僧人诈骗与非法佛教场所诈骗占比分别为16%和17%。(见图3.3)假冒僧人诈骗犯罪人并非佛教僧人,犯罪人基数较大,而相对于非佛教场所诈骗而言,假冒僧人的门槛相对较低,这些因素导致了假冒僧人诈骗案件数量较多。图3.3涉佛教犯罪案件主要类型[2][1]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收集的案例整理所得.[2]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收集的案例整理所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美邪教定义的比较与对话[J]. 徐弢.  科学与无神论. 2020(02)
[2]当前我国邪教组织涉新冠肺炎疫情违法犯罪活动与应对[J]. 戴继诚.  科学与无神论. 2020(02)
[3]扛起政治责任 扎实做好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工作[J]. 陆友勤.  中国宗教. 2019(11)
[4]唐代佛教僧人妖言谋反类犯罪研究[J]. 段知壮.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2019(01)
[5]惩治黑恶势力犯罪中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贯彻[J]. 赖早兴.  法学杂志. 2019(06)
[6]中国特色佛教文化的战略地位及其现代转型[J]. 李利安.  宗教学研究. 2019(01)
[7]宋元时期白莲教“黑市化”过程初探[J]. 王安.  西部学刊. 2019(04)
[8]我国治理网络诈骗犯罪对策研究[J]. 王峥.  科技传播. 2019(04)
[9]中国到底有多少基督徒?——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估计[J]. 卢云峰,吴越,张春泥.  开放时代. 2019 (01)
[10]宗风与祖道——略论丛林教育的内涵与使命[J]. 李四龙.  佛学研究. 2018(02)

博士论文
[1]符号互动理论视野下的犯罪原因研究[D]. 王晓滨.吉林大学 2015
[2]中国古代佛教法初探[D]. 陈晓聪.华东政法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个体受教育程度与犯罪类型及其处罚程度的相关性研究[D]. 张森.湘潭大学 2017
[2]邪教组织“华藏宗门”研究[D]. 陈奕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7
[3]中国庙产归属法律问题研究[D]. 林琳琳.北京工商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23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5232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c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