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12:00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矛盾日益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最近几年来,群体性事件的数量不断增多,这已引起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性课题。本论文约为四万字,主要分四个部分研究了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当代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内涵及危害、发生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群体性事件的相关对策。第一部分论述了群体性事件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分别论述了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危害;第三部分,在阐述群体性事件的理论基础上,深入地分析了当代中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深层原因,包括社会、体制机制、管理及法律四个层面;第四部分,通过以上部分的分析,结合国内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成功案例,着重从社会、体制机制、管理、法律四个层面阐述了解决群体性事件的相关对策。本文将突发性事件放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下研究,具有以下创新。一是选题角度创新。针对国内外学界对各种问题引发的集群攻击行为较少研究的状况,力求构建群体性事件各层面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措施框架。二是研究方法创新。学界对现有的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方法较少,描述性研究偏多,本人将其放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下来研究,综合运用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尝试探寻一条应急对策研究的路径。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社会管理 执政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1.43
【目录】:
- 中文摘要7-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绪论10-14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1-12
- 1.2.1 国外群体性事件研究11-12
- 1.2.2 国内群体性事件的研究现状12
-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12-14
- 1.3.1 研究思路12-13
- 1.3.2 研究方法13
- 1.3.3 本文创新之处13-14
- 第二章 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内涵及危害14-26
- 2.1 群体性事件14-16
- 2.1.1 准确把握群体性事件的本质14-15
- 2.1.2 深入理解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源15
- 2.1.3 从法律角度准确把握群体性事件15-16
- 2.2 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特征16-20
- 2.2.1 利益性和危害性16-17
- 2.2.2 突发性和对抗性17-18
- 2.2.3 变异性及扩散性18-20
- 2.3 群体性事件的分类20-21
- 2.3.1 利益群体矛盾冲突20-21
- 2.3.2 干群矛盾冲突21
- 2.4 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危害21-26
- 2.4.1 群体性事件的经济危害22
- 2.4.2 群体性事件的政治危害22-23
- 2.4.3 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危害23-26
- 第三章 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剖析26-37
- 3.1 文化观念和社会心理原因26-28
- 3.1.1 诱发群体性事件的文化因素26-27
- 3.1.2 诱发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因素27-28
- 3.2 政府机制原因28-31
- 3.2.1 诉求途径堵塞28-29
- 3.2.2 信访功能错位29-30
- 3.2.3 处理社会矛盾不得力30-31
- 3.3 管理方式与决策原因31-33
- 3.3.1 决策失误31
- 3.3.2 官僚作风和形式主义31-32
- 3.3.3 权力寻租,与民争利32
- 3.3.4 官员腐败32-33
- 3.4 法律层面的原因33-37
- 3.4.1 法律制度的不完善33-34
- 3.4.2 执法不严、政策落实不到位34-35
- 3.4.3 法制观念淡薄35-37
- 第四章 中国群体性事件的解决途径37-46
- 4.1 社会层面37-38
- 4.1.1 调节社会收入分配37-38
- 4.1.2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38
- 4.2 机制层面38-39
- 4.2.1 完善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和社会对话协商机制38-39
- 4.2.2 完善应急机制39
- 4.3 管理层面39-42
- 4.3.1 信息公开,引导舆论39-40
- 4.3.2 协商对话,利益沟通40-41
- 4.3.3 直面问题,及时处置41
- 4.3.4 提高效率,化解矛盾41-42
- 4.3.5 转变职能,服务社会42
- 4.4 法律层面42-46
- 4.4.1 增强法律意识42-44
- 4.4.2 加强立法工作44
- 4.4.3 建立法律援助制度44-46
- 结束语46-47
- 参考文献47-5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3-54
- 致谢54-55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55-56
- 承诺书56-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燕;;论网络舆情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影响[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韩立新;霍江河;;“蝴蝶效应”与网络舆论生成机制[J];当代传播;2008年06期
3 沈逸;;控制优先:9·11后的美国国家信息安全政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江小平;法国对互联网的调控与管理[J];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5 毕宏音;;网民的网络舆情主体特征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6 纪红;马小洁;;论网络舆情的搜集、分析和引导[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董嘉明;;群体性事件社会心理机制探析及对策建议[J];决策咨询通讯;2008年06期
8 刘毅;;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J];理论界;2007年01期
9 龚文庠;张向英;;美国、新加坡网络色情管制比较[J];新闻界;2008年05期
10 刘毅;;网络舆情与政府治理范式的转变[J];前沿;2006年10期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54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