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传播学视域下的公安新闻宣传
发布时间:2017-05-16 10:01
本文关键词:发展传播学视域下的公安新闻宣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法治是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法治化建设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保障和组成部分。具体而言,法治社会的建设包括法律制度的建设和法治人格的培养两个方面。法律制度的建设可以通过国家力量在短期内完成,但是培养一个由具有法治人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则是需要多个变量在长期的现代化变革过程中共同作用才能完成的。本文在发展传播学主导范式理论指导下,将公安新闻宣传事业置于我国社会现代化变革过程中进行研究,廓清了公安新闻宣传的概念、功能以及实施公安新闻宣传的合理路径,描摹了公安新闻宣传的现状,并结合主导范式提供的理论路径,通过理论与现实的对比探讨了当下我国公安新闻宣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建议。笔者认为公安新闻宣传事业就是通过传播媒介对涉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实时、事实信息进行有控制扩散的人类传播活动。公安新闻宣传事业以包括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为渠道;以涉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实时、事实信息为载体;以附着在涉警信息中的法治观念为内容;以影响受众形成法治人格,助力社会法治现代化建设为目标。具有鲜明的组织化、规模化和目的性特征。公安新闻宣传具有双重传播属性,肩负着两种传播功能。即:作为新闻传播属性的涉警信息流通功能和作为公安宣传属性的法治观念扩散功能。在法治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公安新闻宣传很难将这两重属性和两种功能在时间和空间上严格区分。笔者提出,通过推进涉警信息流通渠道、内容的本地化,以强化公安新闻宣传对法治观念可感知的属性的呈现;通过强化适时、合理的多元传播渠道,以提高法治观念在创新决策过程中的采纳速率;通过运用系列报道方式、提高对公安基础工作的报道数量,以提高涉警信息和法治观念的传播效率。通过以上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涉警信息的流通和法治观念的扩散,以促进社会个体法治人格的形成,助力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发展传播学 公安新闻宣传 涉警信息 法治观念 法治社会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1.1;G20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7
- 第一章 绪论17-32
-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价值17-20
- 一 选题背景17-19
- 二 选题价值19-20
- 第二节 研究动态综述20-28
- 一 学界和警界对公安新闻宣传的研究20-25
- 二 发展传播学的相关研究动态25-28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28-31
- 一 研究思路28-29
- 二 研究方法29-31
-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31-32
- 一 创新点31
- 二 不足31-32
- 第二章 发展传播学:源起与演变32-42
- 第一节 现代性:发展传播学的源起33-37
- 一 人的现代性33-34
- 二 社会的现代化34-36
- 三 从人的现代性到社会的现代化36-37
- 第二节 现代化路径:发展传播学范式演变37-42
- 一 主导范式38-39
- 二 帝国主义范式39-40
- 三 全球化范式40-41
- 四 新的范式41
- 五 结论41-42
- 第三章 主导范式与当下我国公安新闻宣传42-59
- 第一节 主导范式:基础、框架与范式42-48
- 一 理论基础:现代化与传播43-44
- 二 理论框架:关于信息流通的发展传播44-45
- 三 实践模式:关于观念传播的创新扩散45-48
- 第二节 主导范式对我国公安新闻宣传的适用性48-50
- 一 宏观:主导范式对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适用性48
- 二 中观:主导范式对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适用性48-49
- 三 微观:主导范式对我国公安新闻宣传的适用性49-50
- 第三节 主导范式视域下的公安新闻宣传:概念与功能50-55
- 一 宣传及其功能50-51
- 二 公安新闻宣传的概念51-55
- 三 公安新闻宣传的功能55
- 第四节 主导范式视域下公安新闻宣传实施的理想路径55-59
- 一 涉警信息传播的理想路径55-57
- 二 法治观念扩散的理想路径57-59
- 第四章 对公安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与个案研究59-78
- 第一节 内容分析:涉警信息传播研究59-70
- 一 把关行为:重“宣传”轻“传播”59-65
- 二 传播渠道:多元化特征明显,网络媒体使用不足65-66
- 三 传播方式:传播过程中人际与大众传播的结合有待加强66-68
- 四 内容本地化特征明显,渠道本地化趋势有待加强68-70
- 第二节 个案研究:法治观念扩散研究70-78
- 一“饮酒不驾车”观念的扩散71-73
- 二 双重社会规约的影响73-75
- 三 对创新的可感知属性的表达75-77
- 四 权威决策下的个人决策77-78
- 第五章 偏差与反思:传播策略的调整78-90
- 第一节 改变重“宣传”轻“传播”的把关行为,挖掘新的增长点78-85
- 一 公安宣传要求与新闻价值选择的差异79-80
- 二 系列报道:案件信息的有控制传播80-83
- 三 加强公安基础工作的报道83-85
- 第二节 构建合理的多元传播渠道,提高法治观念决策采纳速率85-88
- 一 认知阶段的大众媒介组合传播86
- 二 说服、决定阶段加强网络渠道的使用,提高法治观念决策采纳速率86-88
- 第三节 推进渠道、内容的本地化,呈现法治观念可感知的属性88-90
- 第六章 结语90-92
- 参考文献92-95
- 附录 2002至2012年间获中国新闻奖公安新闻宣传作品统计95-101
- 后记101-10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10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宫承波,艾红红;试论勒纳的传播与发展理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柏慧杰;;浅析“酒驾入刑”及其社会影响[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本文关键词:发展传播学视域下的公安新闻宣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0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70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