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基于政策议程理论的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7 10:15

  本文关键词:基于政策议程理论的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以政策议程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通过运用案例分析法、政策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和利益分析法,对特定的环境群体性事件进行研究。首先运用问题构建方法,分析触发“什邡事件”的政治、经济和技术背景,回溯分析事件情势和事件结果,并对议程动力主体、相关利益集团、政策决策者、政策执行者、大众媒体和一般性社会公众进行行为分析,在此基础上界定事件的性质。然后根据一个整合性的议程演进框架,具体分析从社会问题潜在、局部范围的公众议程出现、媒体扩散议程形成社会一般性公众议程、到进入政府形成政府议程和决定型议程的演进过程。接着提出政府议程不透明、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之间的沟通渠道不通畅、政府强力遏制公众议程和媒体议程主导社会舆情是造成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论文最后认为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关键角色在于基层政府,关键途径是提高基层公众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基层政府需要从树立理念、完善机制和有效管理三个方面促进公众参与,以保障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之间沟通渠道的常态化畅通和灵活性互动,从而从根本上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的触发,保障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群体性事件 公众议程 政府议程 媒体议程 公众参与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0;D631.4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一、导论7-13
  •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7-8
  • 1、选题背景7
  • 2、研究意义7-8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8-11
  • 1、国外理论研究述评8-9
  • 2、国内研究述评9-11
  • (三) 研究目的与方法11-12
  • 1、研究目的11-12
  • 2、研究方法12
  • (四)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2-13
  • 1、理论创新12
  • 2、研究视角创新12-13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13-22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13-18
  • 1、政策议程13-17
  • 2、环境群体性事件17-18
  • (二) 研究的理论基础:政策议程理论18-19
  • (三) 整合性分析框架:环境群体性事件中政策议程的发展过程19-22
  • 三、政策议程视角下环境群体性事件发展的过程分析——以“什邡事件”为例22-35
  • (一) 事件发生的背景和边界分析22-31
  • 1、社会背景分析22-24
  • 2、事件情势和事件结果的回溯性分析24-26
  • 3、事件中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分析26-31
  • 4、界定事件性质31
  • (二) 政策议程视角下环境群体性事件发展的过程分析31-35
  • 1、“社会问题”潜在与局部范围的公众议程32-33
  • 2、“媒介议程”的扩散作用与社会一般性“公众议程”形成33
  • 3、“政府议程”形成与“决定型议程”终结事件33-35
  • 四、政策议程视角下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根源35-41
  • (一) 有关潜在环境风险的政策性工业项目的政府议程不透明35-36
  • (二) 公众议程联系政府议程的正式沟通渠道不通畅36-38
  • (三) 政府强力遏制激进表达意见的公众议程38-40
  • (四) 媒体议程主导社会舆情40-41
  • 五、政策议程视角下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的对策41-46
  • (一) 树立公众参与的执政理念41-43
  • 1、“有限政府”理念与公众参与41
  • 2、“善治”理念与公众参与41-42
  • 3、民主理念与公众参与42-43
  • (二) 保障公众参与的机制建设43-44
  • 1、完善环境评估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促进公众参与43
  • 2、健全灵活性的应急管理机制43-44
  • 3、培育民间环保组织参与环保管理44
  • 4、建设社区参与管理机制44
  • (三) 促进公众参与的有效管理44-46
  • 1、公众参与管理的合法和合理问题45
  • 2、公众参与管理的限度问题45-46
  • 结语46-47
  • 注释47-49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54

  本文关键词:基于政策议程理论的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31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731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b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