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7 19:00
本文关键词: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流动人口对乌市经济增长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背景下,将成为乌市劳动力补充的重要方面,更会逐渐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但被长期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不管是考虑社会公平,城市可持续发展,还是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应对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加以重视。 首先从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出发,对国内外,乌市关于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了解研究现状。由于关于乌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流动人口的整体分析,所以本文按户籍性质和流动跨越区域将流动人口细分,探寻其社会保障差异。其次,根据乌鲁木齐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结合乌市流动人口实际调查问卷,得到乌市流动人口基本特征、流动成因及其社会保障现状。同时,利用ANOVA分析发现乌市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总样本,城-城,,乡-城样本的社会保障组间差异显著;流动人口的组内差异显著。此外,利用因子分析得出,乌市户籍人口社会保障平均得分是乡-城流动人口的3.13倍,是城-城流动人口的2.61倍,具备显著优势;地区内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平均得分是跨地区流动的1.77倍,是跨省流动的2.08倍,优势显著。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户籍性质和地区分割,前者限制了流动人口相关保障和福利的公平获得,后者阻碍了流动人口在流动时社会保障自由且完全的转移接续。因此,最后针对乌市流动人口及其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倡以政府主导,调动社会各界,为建立并完善乌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公平、良好的宏观环境,彰显社会公平,引导“流动人口”向“流动资源”转变,促使流动人口正效应最大化,同时建立统一保险关系地区衔接政策,实现其地区内、跨地区和跨省的自由流动。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 流动人口 社会保障 ANOVA分析 因子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1.42;D632.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8
-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8
- 1.2 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文献综述8-13
- 1.2.1 国外相关情况研究8-9
- 1.2.2 国内文献研究简述9-12
- 1.2.3 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研究综述12
- 1.2.4 小结12-13
- 1.3 流动人口与社会保障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13-16
- 1.3.1 流动人口13-14
- 1.3.2 社会保障14
- 1.3.3 人口迁移理论14-15
- 1.3.4 社会保障理论15-16
-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16-17
- 1.4.1 研究方法16
- 1.4.2 研究框架16-17
- 1.5 文章创新与不足之处17-18
- 2 乌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概况18-26
- 2.1 乌市流动人口现状18-21
- 2.1.1 乌市流动人口基本特征18-19
- 2.1.2 乌市流动人口来源与分布特征19-20
- 2.1.3 乌市流动人口职业分层20-21
- 2.1.4 乌市流动人口收入与消费状况21
- 2.2 乌市流动人口成因21-22
- 2.2.1 经济动因21-22
- 2.2.2 社会原因22
- 2.3 乌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现状22-26
- 2.3.1 失业保障23
- 2.3.2 医疗保障23-24
- 2.3.3 养老保障24
- 2.3.4 最低生活保障24-25
- 2.3.5 社会福利25-26
- 3 乌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差异分析26-40
- 3.1 数据来源26
- 3.2 变量选择26-27
- 3.2.1 因变量选择26-27
- 3.2.2 自变量选择27
- 3.2.3 控制变量选择27
- 3.3 数据分析方法27-30
- 3.3.1 描述性分析27-28
- 3.3.2 ANOVA 分析28-30
- 3.4 乌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组内差异30-33
- 3.4.1 城-城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显著性分析30-31
- 3.4.2 乡-城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显著性分析31-33
- 3.5 乌市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组间差异33-36
- 3.5.1 乌市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显著性分析33-35
- 3.5.2 乌市户籍人口与城-城、乡-城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显著性分析35-36
- 3.6 乌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因子分析36-39
- 3.6.1 KMO 检验和 Bartlett 球度检验结果37
- 3.6.2 提取特征根37-38
- 3.6.3 样本综合得分38-39
- 3.7 小结39-40
- 4 乌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40-45
- 4.1 乌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成果40-41
- 4.1.1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40
- 4.1.2 社会救济与帮扶工作得到有效实施40
- 4.1.3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40-41
- 4.1.4 流动人口社区管理与居住证管理显成效41
- 4.2 乌市流动人口及其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41-45
- 4.2.1 户籍制与城乡差别的制度性障碍明显41
- 4.2.2 缺乏流动人口参保的统计口径,信息化程度急需提升41-42
- 4.2.3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依然存在42-43
- 4.2.4 生活成本较高,对在乌市生活满意程度不高43-44
- 4.2.5 社交范围较窄,社会融入程度较低44-45
- 5 关于提升乌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政策建议45-56
- 5.1 提高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运行环境45-47
- 5.1.1 加强社会保险宣传力度,丰富文化环境45
- 5.1.2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优化制度环境45-46
- 5.1.3 建立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信息管理平台,强化管理环境46
- 5.1.4 加强政府服务水平,逐步完善流动人口维权法律环境46-47
- 5.2 建全适合乌市流动人口的各类社会保障制度47-53
- 5.2.1 工伤保障47-48
- 5.2.2 失业保障48-49
- 5.2.3 医疗保障49-50
- 5.2.4 生育保障50
- 5.2.5 养老保障50-51
- 5.2.6 社会福利51-53
- 5.3 建立并逐步完善统一的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地区衔接政策53-56
- 5.3.1 建立流动人口社保账户网络,实现信息共享53-54
- 5.3.2 建立城市流动人口保险关系省际转移制度54
- 5.3.3 设计一个开放式多接口政策54-56
- 结论56-57
- 参考文献57-61
- 附录61-64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64-65
- 致谢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琪;杜炳汉;罗元文;;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与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07年04期
2 付汝德;;建立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制度的难点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8年02期
3 汤夺先;王增武;;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利贫困问题论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5期
4 雷华北;;城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谢文俊;董立山;;农村流动人口人权保障的缺失与制度构建——基于宪政视角[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梁玉;;乌鲁木齐社区流动人口房屋租赁法律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01期
7 郭秀云;;农民工社会保障何去何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政策目标与策略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12期
8 王章华;颜俊;;城市化背景下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问题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陈雪娇;牛燕军;;乌鲁木齐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与和谐社区的构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10 朱静;候慧丽;;流动人口的职业结构与分层机制[J];兰州学刊;2010年06期
本文关键词: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4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74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