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本文关键词:朝阳市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周恩来说过:“天下安危,公安系于一半”,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家安全内外一体,公安的作用将更为重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全球已进入“大数据”时代,新中国公安六十多载的不断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全面深化改革,所有这些都对我国公安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中国公安信息化建设自2008年以来加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逐渐遇到瓶颈,各地发展不平衡,最迫切的是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总结展望,需要研究提高。 本文立足辽宁省朝阳市治安与稳定的特点与实际,吸收国内与国外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形成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与教训,选择2008年至2013年中国公安信息化加速建设的6年中,朝阳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起步、成长、发展的亲自见证的历史实践进程的方面点滴进行研究。以朝阳公安各项细致真实的警情、治安受案、刑事受立案、侦破打处、火灾、交通事故、维稳工作、治安管理、社区警务、关注舆情等业务数据为依托,结合自身一定的公安实战和信息分析研判经验,进行战略分析、综合分析、专题分析。专门以信息化角度解决朝阳市公安局的公共安全管理,分析研究“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朝阳市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 通过分析发现,朝阳市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长久之计在于体制建设和机制建设。高端信息化建设应用的最难点在于信息整合和信息共享,突破点在于同步上案和合成作战,着力点在于动态防控和维护稳定,支撑点在于信息采集和战略战术战役分析。本文首先介绍研究背景,其次介绍朝阳公共安全管理与防范的现状、再次提出“大数据”时代下的朝阳公共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案、然后最重要的将2008-2013年朝阳市案件等业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运用统计学、战略分析、综合分析、专题分析、组织管理心理学、.领导科学来进行分析,最后将“大数据”时代下朝阳市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初步固化制定成工作机制,服务朝阳乃至全国公安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分四个部分,主要研究如何建立信息化建设的制度来加强公共安全管理。
【关键词】:公安 信息化建设 制度 朝阳市 大数据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1-3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20
- 1.1 问题的提出9-12
- 1.2 研究的意义12-13
- 1.2.1 理论意义12
- 1.2.2 现实意义12-13
- 1.3 文献综述13-18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5-17
- 1.3.3 文献评述17-18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18-20
- 1.4.1 研究内容18
- 1.4.2 研究方法18-19
- 1.4.3 技术路线19-20
- 2 朝阳市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20-29
- 2.1 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20-24
- 2.1.1 公共安全事件的统计分析20-23
- 2.1.2 公共安全事件的发展趋势23-24
- 2.2 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4-27
- 2.2.1 管理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不畅24-25
- 2.2.2 职能部门管理之间条块分割25-26
- 2.2.3 相关法律和制度体系不完善26
- 2.2.4 信息化主导公安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和考核还未完全成熟26-27
- 2.3 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27-29
- 2.3.1 公共安全管理危机意识不足27
- 2.3.2 综合防范与管理的技术体系薄弱27-28
- 2.3.3 数据和信息整合使用的制度化机制缺失28
- 2.3.4 工作责任细则不明确和考核的奖惩机制有待健全28-29
- 3 朝阳市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29-35
- 3.1 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29
- 3.1.1 中央集权的信息资源的权限管理职责分工29
- 3.1.2 地方分权的信息资源的权限管理职责分工29
- 3.2 公共安全管理信息整合的技术保障29-30
- 3.2.1 资源整合29-30
- 3.2.2 基础数据建库30
- 3.3 基于信息化的公共安全防范30-31
- 3.3.1 由案件主侦单位或信息主导下的合成作战30-31
- 3.3.2 由案件主侦单位或信息主导下的跨区作战31
- 3.4 基于信息化的公共安全日常研判31-32
- 3.4.1 固化科学的指挥实战机制31
- 3.4.2 进一步加强社区警务改革31-32
- 3.4.3 重点人员的动态关注管控32
- 3.5 方案的可行性研究32-35
- 3.5.1 对重点人员(可疑分子)的信息化研判可行性32-33
- 3.5.2 对高危地区籍贯人员的信息化研判可行性33
- 3.5.3 警种部门的信息化研判常态化的可行性33-34
- 3.5.4 “跨区协作”和“合成作战”的可行性34-35
- 4 朝阳市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的对策建议35-41
- 4.1 建立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机构35
- 4.2 优化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规章制度35-38
- 4.2.1 建立四个并行的信息线索分析研判制度35-36
- 4.2.2 信息线索研判指导工作规章制度应明晰“三种关系”36-37
- 4.2.3 信息线索分析研判辅助决策和服务实战要突出“四个重点”37-38
- 4.3 完善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程序38-39
- 4.4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考核监督39-41
-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4
- 附录A 附录内容名称44-4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45-46
- 致谢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德红;;加强政府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建设的研究[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年11期
2 张传友;;加强我国公共安全管理的思考[J];长江论坛;2007年06期
3 郭斯兰;;确保公共安全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关于强化政府在公共安全管理中主导地位的思考[J];浙江经济;2008年03期
4 肖文涛;程宇;;构筑地方政府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的若干设想——兼论福建省的公共安全管理形势[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5 彭彦强;;中国公共安全管理:问题、国际经验与对策[J];中州学刊;2009年03期
6 彭彦强;;加强我国公共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J];学术界;2009年04期
7 祝昌鸿;俞莲英;;我国公共安全管理中政府与社会互动机制研究[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吴小艳;;我国公共安全管理中的政府责任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36期
9 肖文涛;程宇;;西方国家公共安全管理的特征及启示——“知识问题”的分析视角[J];中国应急管理;2009年03期
10 孙启泮;;城市化进程对公共安全管理影响的探讨[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晓辉;;我国公共安全管理发展进程研究[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祝天智;;论风险社会的挑战与农村公共安全管理的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战俊红;;公共安全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邱宏;;构建校园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的探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杨守涛;;公共安全管理恶性个案倒逼机制的制度反思[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颖;;首都公共安全法律体系[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辽宁省本溪市商业局 李占军;公共安全管理要加强科学预测[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年
2 沈行;“公共安全管理与福建跨越发展”论坛综述[N];福建日报;2012年
3 魏泽奎 于立力;我省开展集中整治公共安全管理百日攻坚战[N];贵州日报;2013年
4 记者 苗译允;进一步做好维稳敏感期的公共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N];林芝报(汉);2013年
5 本报记者 范传贵;公共安全管理三大漏洞亟待填补[N];法制日报;2013年
6 庄玲玲 记者 王孝信;市公安局强力推进公共安全管理[N];长白山日报;2013年
7 通讯员 于克强;和平区建立公共安全管理信息组织网络[N];天津政法报;2007年
8 王晓刚;境外公共安全管理五药方[N];中国石化报;2010年
9 蔡达峰(民进);新春话安全[N];联合时报;2012年
10 张大鹏 记者 王孝信;部署加强公共安全管理[N];长白山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汗青;中国现代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娅丹;我国公共安全管理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龙妙君;基于胜任力的公共安全管理培训系统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3 杨璇;论中国式公共安全管理的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4 宫关;我国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海娜仁;我国政府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6 陈聪;长沙市社区公共安全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潘记永;转型期我国公共安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黎柏基;增城市社区公共安全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李洋;城市社区公共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10 戴陈维;温州市公共安全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朝阳市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64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86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