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济南市公安机关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应对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24 21:2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然而快速的发展也引发了许多负面问题,风险和矛盾的突出导致各类突发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纵深应用正在医疗、消费、网络媒体的发展等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是网络环境错综复杂,把关不严导致了网络谣言愈演愈烈,特别是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网络谣言的产生和扩散成为了必然。公安机关作为应对的主要力量,应深入探究网络谣言产生的成因、类型和危害,探索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妥善的对网络谣言加以规制,以此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谐,保证国家的安全发展。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后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综述进行梳理,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第二部分先是对谣言、网络谣言、公共危机事件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结合理论研究,探究了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成因和类型,其中类型分为信息缺失、追求利益、制造矛盾和政治目的四类,并说明了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会破坏个人生活秩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危害国家和政府的治理。第四部分对济南市公安机关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现...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谣言和网络谣言
        2.1.2 公共危机事件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议程设置理论
        2.2.2 “塔西佗陷阱”理论
        2.2.3 沉默的螺旋理论
第3章 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成因、类型及危害
    3.1 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成因
        3.1.1 技术原因
        3.1.2 社会原因
        3.1.3 心理原因
    3.2 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类型
        3.2.1 信息缺失类
        3.2.2 追求利益类
        3.2.3 制造矛盾类
        3.2.4 政治目的类
    3.3 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危害
        3.3.1 破坏个人的生活秩序
        3.3.2 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3.3.3 危害国家和政府治理
第4章 济南市公安机关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现状分析
    4.1 济南市公安机关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现状
        4.1.1 角色定位
        4.1.2 应对措施现状
        4.1.3 典型案例分析
    4.2 存在的问题
        4.2.1 应对处置较滞后
        4.2.2 真相发布显单薄
        4.2.3 信息回应“不对称”
        4.2.4 惩治措施不到位
        4.2.5 网民反映不理智
    4.3 问题的原因
        4.3.1 应对处置机制不健全
        4.3.2 多方协同体制欠缺
        4.3.3 民警业务水平不高
        4.3.4 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4.3.5 网民素质参差不齐
第5章 济南市公安机关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对策建议
    5.1 健全网络谣言的应对机制
        5.1.1 健全网络谣言的预警机制
        5.1.2 加强网下的应急处置工作
        5.1.3 强化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
        5.1.4 建立应对结果的跟踪机制
    5.2 形成多方参与的协同体制
        5.2.1 公安机关与其他部门协同
        5.2.2 公安机关与大众媒体协同
        5.2.3 公安机关与民间组织协同
        5.2.4 公安机关与广大网民协同
    5.3 打造素质过硬的专业队伍
        5.3.1 招录专业人才
        5.3.2 定期组织培训
        5.3.3 强化责任担当
    5.4 完善网络谣言的法律规制
        5.4.1 制定专门立法,完善立法体系
        5.4.2 提升法律的可操作性
    5.5 提升网民的综合素质能力
        5.5.1 加强对网民的教育,营造和谐网络环境
        5.5.2 提升网民对网络谣言的辨别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812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39812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8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