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防重心的转移与向社会本位的回归──以犯罪原因与犯罪预防的互动关系为视角
本文关键词:犯罪预防重心的转移与向社会本位的回归──以犯罪原因与犯罪预防的互动关系为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犯罪原因研究影响着犯罪预防策略的重心。对犯罪原因链条中各环节关注的变化将引起犯罪预防策略重心的变化。刑罚预防和情境预防都曾是我国犯罪预防策略的重心,但预防效果并不理想,由此导致我国犯罪预防在策略重心选择上走入困境。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构、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社会力量的发展壮大为犯罪预防策略重心回归社会本位创造了条件。因此,我国犯罪预防策略应当是以犯罪原因与社会政策的关系研究为依据,以社会力量参与为主要措施,以预防优先理念为刑事政策的核心,最终实现犯罪预防重心回归社会本位。
【作者单位】: 天津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 犯罪原因 犯罪预防策略 犯罪预防重心 社会政策 社会本位
【分类号】:D917
【正文快照】: 在犯罪学研究中,不仅要描述犯罪现象,解释犯罪原因,还要提出解决犯罪问题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犯罪预防策略与方法的选择。犯罪原因在某种程度上规定着犯罪预防,对犯罪原因研究的最终指向,就是要提出有效治理犯罪的策略和方法。但由于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当犯罪原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蕤;;“两最”视野下侵财犯罪预防之实践与发展[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2 闾刚;;基于警务视角的犯罪控制技术及对策[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3 刘晓农;叶萍;;破窗理论与流动人口犯罪控制[J];河南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4 张远煌;;犯罪预防观念之演进与当代犯罪预防政策之确立[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5 刘建华;;犯罪预防体系与预防被害策略——兼论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体系建设[J];公安研究;2012年07期
6 刘涛;;表现型犯罪的情境预防—一个西方犯罪学视角的观察[J];犯罪研究;2012年02期
7 官国权;;犯罪原因论的变迁与我国犯罪预防之应对[J];武夷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郁建兴;;中国的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历程、社会政策与体制机制[J];学术月刊;2011年03期
9 郑筱婷;蓝宝江;;犯罪率的增长及其差异:正式与非正式社会支持和保障的视角——基于中国1998~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0年03期
10 梁亚民;杨晓伟;;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犯罪率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结构突变的协整分析[J];犯罪研究;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景华;反腐败预防优先理念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焱;;犯罪预防重心的转移与向社会本位的回归──以犯罪原因与犯罪预防的互动关系为视角[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2 王法硕;王翔;;大数据时代公共服务智慧化供给研究——以“科普中国+百度”战略合作为例[J];情报杂志;2016年08期
3 关信平;;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政策的成就及当前的问题[J];社会政策研究;2016年01期
4 谭浩娟;刘硕;;我国公共服务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6年08期
5 詹国辉;张新文;;转型期公共服务的志愿性供给——一个新的解释框架[J];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03期
6 周灵;;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制度障碍与出路选择[J];地方治理研究;2016年02期
7 湖南省司法厅课题组;谈敬纯;;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供需机制的思考[J];中国司法;2016年04期
8 刘伯凡;曹建华;;我国刑事犯罪空间相关的形成机制——一种理论假说及其验证[J];经济学动态;2016年03期
9 赵曼姿;;网络安全犯罪防控问题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10 朱一心;;我国公共服务研究文献综述[J];学习月刊;201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苏东民;俄罗斯职务犯罪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2 刘占虎;当代中国反腐倡廉的协同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廖文;领导干部廉政观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琼;;公安机关重拳出击[J];人民公安;2013年08期
2 朱兴祥;张峰;;论“破窗理论”与流动人口犯罪控制[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李瑞生;;空间、失序与犯罪——西方环境犯罪学研究综述[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宋福荣;;关于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若干思考[J];广东科技;2011年16期
5 魏建;王晓文;;中国农民工财产犯罪的影响因素分析:1987-2008[J];山东经济;2010年06期
6 李本森;;破窗理论与美国的犯罪控制[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7 迈克尔·沃恩;夏文婕;沈宜嘉;许韬;;问题导向警务——21世纪警务新理念[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郁建兴;吴玉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学术月刊;2009年12期
9 陈刚;李树;陈屹立;;人口流动对犯罪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04期
10 田鹤城;万广华;霍学喜;;1955—2007年中国经济与犯罪关系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缪斌;社会转型期我国公务员职务犯罪的道德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时映梅;俄罗斯“影子经济”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3 贾育林;中国古代廉政法律文化及其现代价值[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张树昌;中亚五国和中国社会政策与社会问题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李光;当代中国廉政制度的变迁与创新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培源;转型时期社区犯罪预防的思考[J];犯罪研究;2000年02期
2 刘芸;深入开展职务犯罪预防须解决七个难题[J];人民检察;2001年02期
3 徐丹彤;英国的犯罪预防战略[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年04期
4 盖玉彪;论西部开发中的环境犯罪预防[J];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邸瑛琪;犯罪预防的理念冲突[J];河北法学;2001年02期
6 陈浩;参加违法犯罪青少年处置和犯罪预防国际研修课程的有关情况介绍[J];公安研究;2001年09期
7 张旭;关于犯罪预防体系的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康树华,石芳;论犯罪预防中的教育机制[J];法学杂志;2002年03期
9 苗伟明;系统分析方法在青少年犯罪预防决策中的运用[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6期
10 罗中清,陶利军;基层常见职务犯罪预防[J];工商行政管理;2002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士昙;;犯罪预防模式探析[A];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C];2013年
2 汤啸天;;警务制度改革与犯罪预防控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栾爽;谭志宏;;经济转型期的社会分层与犯罪预防[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云涛;宋伟卫;;职务犯罪预防略论[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唐洁;;浅谈城市化进程中犯罪的特点及犯罪预防[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6 崔婉;;浅谈职务犯罪预防现状及分析[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7 单民;蔡雅奇;;论犯罪的情景预防及其在杀人犯罪预防中的应用[A];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C];2013年
8 梁小芳;;城镇化过程化中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预防[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9 邓慰旺;;基于城市规划的城市犯罪预防[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城市规划管理)[C];2012年
10 谭志君;童秀兰;;犯罪预防的社会学思考——以福利制度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崔洁邋肖水金 通讯员 吕洁;南京浦口开通大学生犯罪预防网[N];检察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昕昕;省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近日成立[N];北方法制报;2012年
3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人民检察院 刘利国;职务犯罪预防须向非公经济领域延伸[N];检察日报;2012年
4 张宁;征地拆迁领域村干部职务犯罪预防对策[N];西部法制报;2012年
5 记者 祝连勇 董奥;吉林创建职务犯罪预防责任区[N];检察日报;2013年
6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殷星辰 《法学杂志》;加强农村基层职务犯罪预防[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3年
7 记者 拓玲 实习生 邢文捷;今年抓好“五项重点工作”职务犯罪预防[N];西安日报;2013年
8 记者 王丽 通讯员 杨涛;百名校长听取职务犯罪预防讲座[N];检察日报;2013年
9 泰兴市检察院 黄姣;留守儿童犯罪预防[N];江苏法制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赵建仲 刘菲菲;天津北辰区:构筑职务犯罪预防大格局 创建平安新城区[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涵;循证犯罪预防:理论及其本土化建构[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2 屈超;基于情景预防的城市社区安全与犯罪预防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谢上;职务犯罪预防的权力控制问题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4 丁庆堂;职务犯罪预防法制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年
5 桑明宇;网络犯罪预防的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6 宋初阳;犯罪预防性环境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王学建;中国佛教伦理与犯罪预防[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许建军;城市居住空间与犯罪预防[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9 李丽娜;论职务犯罪的预防[D];郑州大学;2010年
10 方齐;职务犯罪预防论[D];黑龙江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犯罪预防重心的转移与向社会本位的回归──以犯罪原因与犯罪预防的互动关系为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4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494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