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中国犯罪参与模式之定位:应然与实然之间的二元区分体系

发布时间:2017-06-28 21:19

  本文关键词:中国犯罪参与模式之定位:应然与实然之间的二元区分体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的犯罪参与模式,究竟属于单一正犯体系还是二元区分体系存在激烈争论。中国刑法虽然没有直接采用"正犯"与"共犯"的概念,但是完全可以从中解释出正犯、教唆犯、帮助犯和组织犯的犯罪参与类型。从属性原则对于限缩处罚范围、维护共同犯罪领域的罪刑法定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坚守。刑法第29条第2款的规定并不违背从属性原则。从属性原则决定了正犯与共犯之间不法评价上的差异,这使得在应然层面上正犯与共犯之间存在刑罚上的一般性差异。但是,这种一般性差异并不否定刑罚个别化裁量。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分类法并不能成为采纳单一正犯体系的理由,同时也无需采取"主犯正犯化、从犯共犯化"的观点。在立法实然与理论应然之间,中国的犯罪参与模式应当被定位为二元区分体系。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犯罪参与 单一正犯 二元区分正犯 共犯
【分类号】:D917
【正文快照】: “在实然中实现应然,在现实中体现价值,这就是意义。”① ——[德]拉德布鲁赫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国外刑法共同犯罪教义学理论的不断引人,近年来单一正犯体系开始挑战居于主导地位的正犯、共犯二元区分模式。所谓单一正犯概念,采取了一种扩张的正犯概念,将所有对构成要件的实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叶六;;中国犯罪参与体系的性质及其特色——一个比较法的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2 蔡桂生;;《刑法》第29条第2款的法理分析[J];法学家;2014年01期

3 王太宁;王君伟;;我国共犯模式的合理选择——以区分制和单一制的价值评判为视角[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刘明祥;;“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之解释[J];法学研究;2011年01期

5 钱叶六;;双层区分制下正犯与共犯的区分[J];法学研究;2012年01期

6 伍柳村;;试论教唆犯的二重性[J];法学研究;1982年01期

7 刘明祥;;主犯正犯化质疑[J];法学研究;2013年05期

8 车浩;;中国刑法学的现状、传统与未来[J];法学研究;2013年01期

9 胡选洪;;论共同犯罪的立法模式及根源——兼与王志远博士商榷[J];刑法论丛;2010年01期

10 周光权;;造意不为首[J];人民检察;2010年2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少元;;近代西方刑法新旧派理论对《钦定大清刑律》的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黄云波;;未遂犯的处罚根据——兼谈犯罪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3 刘振东;;论刑法中客观主义的合理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王振生;;未遂犯与不能犯界限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刘学峰;;论不能犯的判断[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赵秉志;;论不能犯与不能犯未遂问题[J];北方法学;2008年01期

7 姜涛;;追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整合——对《刑法修正案(七)》的刑事政策分析[J];北方法学;2011年01期

8 刘士心;论刑法中的事后危害行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刘焕奇;;刑法学视角下人身危险性涵义辨析[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赵秉志;;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略述(上)[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罗庆群;;论刑事庭审证据裁定对检察公诉权的制衡——以刑事审判认证为视点[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姚兵;;德国犯罪论体系中目的犯沿革考评[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4 郭勤;刘士心;张淼;;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理念之界定与比较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王牧;;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的科际界限[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6 郭勤;刘士心;张淼;;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理念之界定与比较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7 王洁;;司法亚文化的生成基础[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宋长琴;朱艳萍;;从无序到有序:非监禁刑执行对接程序之规范化[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9 李克锋;;论检察工作中的规范替代[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10 尹红平;;职务犯罪刑事责任法律适用的现状及思考[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郭磊;量刑情节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周金刚;量刑情节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邓多文;论刑法的合理性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蔡军;想象竞合犯理论的批判与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慧玲;论交通肇事罪的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曹俊华;犯罪数额累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军;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文聪;论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肖支浩;盗窃罪特殊形态的数额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于蕾;假币犯罪司法认定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王朋;论绑架罪中的“情节较轻”[D];湘潭大学;2010年

8 刘悦丹;论侵占不法原因给付行为的定性[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青;论抢夺罪中的抢夺行为[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陈文健;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客观要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淦才;;试论教唆犯的刑事责任[J];安徽大学学报;1983年02期

2 江溯;;关于单一正犯体系的若干辩驳[J];当代法学;2011年05期

3 刘洪;;两类犯罪参与体系理论比较研究——兼评我国刑法的犯罪参与体系[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4 马克昌;;论教唆犯[J];法律学习与研究;1987年05期

5 赵秉志;魏东;;论教唆犯的未遂──兼议新刑法第29条第2款[J];法学家;1999年03期

6 西原春夫,林亚刚,李国胜;日本与德意志刑法和刑法学——现状与未来之展望[J];法学评论;2001年01期

7 李秀清;新中国刑事立法移植苏联模式考[J];法学评论;2002年06期

8 何荣功;共犯的分类与解释论纲[J];法学评论;2005年03期

9 肖本山;;“教唆未遂”诠释新解——关于体系性解释和目的解释方法的适用[J];法学评论;2007年05期

10 付立庆;;我国犯罪成立理论之重构:基本依托和意义所在[J];法学评论;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正学;;完善我国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模式的对策选择[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张明玖;;政治参与模式与社会政治转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4期

3 高旺;;政治参与模式的演变与社会政治转型[J];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4 邓辉;;利益视角下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模式的构建——以厦门PX项目事件中公民政治参与为例[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5 孙超;;西方民主制度下的政治参与模式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王冲;;私营企业主制度性政治参与模式的表现及原因[J];现代商业;2008年06期

7 赵红卫;;论中国现代政治参与模式的演变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8 胡绍元;钟纯真;;我国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模式下有序政治参与探究[J];前沿;2011年19期

9 刘建明;史献芝;;新中国公民政治参与模式历史演进的梳理及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3期

10 李彦泽;;政治参与模式评析[J];商品与质量;2011年S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钟振宇;关爱留守儿童将构建全社会参与模式[N];四川日报;2014年

2 通讯员 张磊 吕婷 谭威;市中区志愿者活动为“创城”添彩[N];济宁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人杰;我国公民参与模式研究:公共行政的视角[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刘罗桂;我国非政府组织公共政策参与模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3 徐琪;网络公民参与的问题、对策及前景[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李勇军;西方政治参与模式的历史考察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苏州大学;2003年

5 杨帆;旧城住区可持续改善参与模式研究及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犯罪参与模式之定位:应然与实然之间的二元区分体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5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4953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4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