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性奴役——贩运人口犯罪透视
本文关键词:亚洲的性奴役——贩运人口犯罪透视
【摘要】:"贩运人口"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普遍发生的犯罪。联合国在2006年发布的首份全球贩运人口评估报告指出:"奴役的事实———以人口贩运为形式———在21世纪的继续存在,对我们所有的人来说都是一种耻辱。"事实上,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免遭以性剥削和强迫劳工为目的的贩运人口犯罪的侵害,而妇女和儿童是此类犯罪的首要被害人。亚洲国家因人口密集、贫困人数庞大而成为全球贩运人口最主要的源头地区,贩运妇女和儿童犯罪特别严重。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贩运人口 被害人 性剥削 性奴役
【分类号】:D917
【正文快照】: 从全球范围看,贩运人口犯罪已经成为继毒品贩运、武器贩运之后第三大最为严重的国际犯罪。究竟什么是“贩运人口”(Trafficking in Human Beings)?联合国在《2009年全球贩运人口问题报告》中指出:“‘贩运人口’一词强调的是一种犯罪‘交易’的状况,更确切地说,这种犯罪应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润;;论被害预防[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赵进一;张新国;;敲头案之谜(上)[J];检察风云;2011年01期
3 李鹏;;“弹琴杀人法”的心理分析误区[J];记者观察(下半月);2011年05期
4 邵海潮;;强奸杀人案范围与对象的划定[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8年04期
5 齐文祥;;侦察员酿成被告的主要原因(上)[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年01期
6 周新民,周智民;左胸刀伤右胸血气胸一例[J];法医学杂志;1994年02期
7 程宗璋;论西方犯罪黑数[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8 郭建安,金鑫;从预防犯罪到预防被害[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1期
9 商小虎;;上海麻醉抢劫案件思考录[J];中国刑事警察;1997年06期
10 张树军,葛玉祥;精神病人杀人分析21例[J];刑事技术;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克飞;;论被害人注意义务的提倡[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杜立;;未成年被害人研究应引起重视[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3 王立锋;;论社区矫正中的犯罪人与被害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4 关荣华;;女性家庭被害问题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甘建一;;法医学被鉴定人与犯罪学中被害人的相关性探讨[A];全国第十二次法医临床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杜立;;未成年被害人研究应引起重视[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刘瑞山;王正修;;40例碎尸案分析[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8 陈玉范;;关于环境犯罪被害人问题的一孔之见[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赵国玲;王海涛;;著作权犯罪被害人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10 刘贵萍;;对贵阳市拐卖儿童犯罪的犯罪学分析[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1世纪贵州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云翔;对于潜在被害人予以特殊保护并无不妥[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2 焦树文邋张志勇;被害人家属送锦旗:三年沉冤今昭雪[N];北方法制报;2008年
3 刘英 本报记者 陈宝琨;非法集资类案件 盯紧老年人[N];检察日报;2010年
4 本报通讯员 王志凯;业余职业竟是“抢夺”[N];检察日报;2011年
5 记者 蒋永利;“12·16”特大抢夺案告破[N];延边日报;2009年
6 贾丽英 吴小军;冒充军警人员犯罪为何易于得逞[N];人民政协报;2006年
7 秦千桥 夏洪波 张骏;“救命基金”:给生存带来希望[N];人民公安报;2003年
8 曹延东 宫莉燕;警惕以修改“差评”为饵的诈骗[N];人民公安报;2011年
9 邹云翔;派出所岂能强迫受害者“私了”[N];中国改革报;2007年
10 陈海燕 王晓磊 记者 卢军 邵晶岩;松北三项措施打造全民平安网[N];黑龙江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波;罪过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吕泽华;DNA鉴定技术在刑事司法中的运用与规制[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峥;命案被害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黄薇;关于被害预防若干问题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潘锦霞;个体被害预防在治安中的理论与实践初探[D];兰州大学;2007年
4 黄玉良;从恢复性司法的视角看我国农村犯罪惩罚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贾琼;犯罪被害预防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郑希盈;“盲井”犯罪现象研究[D];烟台大学;2012年
7 孙龙;当代中国拐卖人口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8 李永红;女性家庭暴力犯罪与防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丁玉玲;女性被害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刘志妍;论财产犯罪预防[D];黑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489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548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