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论我国刑法中的轻罪制度构建

发布时间:2017-07-30 13:32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刑法中的轻罪制度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轻罪 轻罪制度 犯罪化 轻罪前科消灭


【摘要】: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自此我国存在近59年的劳教制度被彻底废除。但是,在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我们应如何填补劳教制度废除后的法律空白,在后劳动教养时代,出现的轻微违法问题应当如何解决。同时,刑法修正案(九)颁布,使许多轻微违法行为纳入了刑法的调控范围。如惩治失信背信行为(考试作弊)、扩大危险驾驶追责范围等等。由此可见,我国刑法加大了刑法的调控范围,扩大了刑罚圈,实践证明对危害社会的行为起到了震慑作用。但是,刑罚圈的扩大具有双刃剑的作用,用之得当可以减少类似轻微犯罪的发生,用之失当则可能出现侵犯人权的现象。国际社会针对轻微罪的处罚有其一套完整并严格的程序,名为轻罪制度或是轻罪法,许多发达国家都将轻罪制度融入到了本国的刑罚体系之中。轻罪制度在我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关于轻微违法犯罪能否借鉴国外轻罪制度这一问题,国内学者争论不休,主要争论点集中在轻罪的界定、建立轻罪制度会否造成犯罪圈的扩大、如何解决犯罪人回归社会等。本文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后,针对轻罪制度具体如何设计,建立轻罪制度后的其他配套措施的完善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轻罪制度概述,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国外的轻罪制度和我国的轻罪制度。国外的轻罪制度又包括轻罪概念和轻罪制度。国外的轻罪概念主要包括西方各国主要区分轻重罪的方法,如建立轻罪法或是在刑法分则内进行规定等。国外轻罪制度主要包括国外轻罪制度的内涵与意义。内涵主要包括实体与程序两个方面,意义主要是可以限制行政权的扩大,提高刑事审判的效率等。我国的轻罪制度主要包括轻罪标准的认定与轻罪制度的内容。轻罪制度的内容又分为影响轻罪的成立条件和轻罪的处理模式。第二部分主要包括轻罪制度的必要性和制度瓶颈。建立轻罪制度的必要性主要包括有利于贯彻我国的刑事政策,体现我国犯罪化的选择。有利于控制行政权的滥用,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有利于弥补劳动教养废止后的法律空白,是国际社会治理轻罪案件的经验总结,是我国社会治理的内在需求。轻罪制度设立的制度瓶颈主要包括轻罪入刑造成的犯罪圈扩大、有犯罪前科“污名”的涉罪人能否回归社会、与现有刑法体系的协调问题。第三部分主要包括我国轻罪制度的设计,主要从轻重罪的划分、轻罪制度的刑罚处遇、轻罪制度的程序处遇、轻罪制度的行刑处遇和轻罪制度的社会处遇几方面来论述。轻罪制度的刑罚处遇主要包括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单处并处罚金。程序处遇主要包括刑事简易程序。行刑程序主要包括判处监禁刑和非监禁刑。社会处遇主要包括涉罪人能否回归社会、回归社会面临的困难。第四部分主要包括轻罪制度建立后应建立轻罪的前科消灭制度作为配套措施,分为前科消灭的概念和轻罪前科消灭的概念,论述轻罪前科消灭制度建立的可行性和局限性,设计轻罪前科消灭制度的内容。
【关键词】:轻罪 轻罪制度 犯罪化 轻罪前科消灭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6.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5
  • 一、轻罪制度概述15-23
  • (一) 国外轻罪制度15-18
  • 1. 轻罪概念15-16
  • 2. 轻罪制度16-18
  • (二) 我国轻罪制度18-23
  • 1. 轻罪标准的认定18-19
  • 2. 轻罪制度的内容19-23
  • 二、轻罪制度设立的必要性和制度瓶颈23-31
  • (一) 轻罪制度设立的必要性23-26
  • 1. 有利于贯彻我国的刑事政策,体现我国的犯罪化选择23
  • 2. 有利于控制行政权的滥用,合理配置司法资源23-24
  • 3. 有利于弥补废除劳动教养后的法律空白24-25
  • 4. 借鉴国际社会治理轻罪案件的经验25-26
  • 5. 我国社会治理的内在需求26
  • (二) 轻罪制度设立的制度瓶颈26-31
  • 1. 轻罪入刑造成犯罪圈扩大26-27
  • 2. 犯罪前科“污名”不利于涉罪人回归社会27-28
  • 3. 与现有刑法体系并不协调28-31
  • 三、我国轻罪制度的内容31-39
  • (一) 轻罪的划分31-33
  • (二) 轻罪制度的刑罚处遇33-34
  • (三) 轻罪制度的程序处遇34-35
  • (四) 轻罪制度的行刑处遇35-36
  • (五) 轻罪制度的社会处遇36-39
  • 四、轻罪制度建立后的配套措施--轻罪前科消灭制度的建立39-47
  • (一) 前科消灭与轻罪前科消灭39-40
  • 1. 前科消灭39
  • 2. 轻罪前科消灭39-40
  • (二) 轻罪前科消灭制度40-47
  • 1. 轻罪前科消灭制度的内容40-43
  • 2. 轻罪前科消灭制度的意义43-46
  • 3. 轻罪前科消灭制度构建的困境46-47
  • 结论47-49
  • 参考文献49-51
  • 附录51-53
  • 后记53-5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长生;彭新林;;前科消灭的性质辨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彭新林;;论前科消灭功能[J];理论观察;2008年04期

3 何海;;前科消灭之我见[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年06期

4 欧阳晨雨;;“前科消灭”:制度构建应有新举措[J];法治与社会;2009年10期

5 海洋;;“前科消灭”是一项严峻的社会课题[J];民主与法制;2011年06期

6 于志刚;简论前科消灭的定义及其内涵[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2年04期

7 张立兴,鲁昕;前科消灭制度评析与我国立法构想[J];齐鲁学刊;2003年05期

8 钱叶六;前科消灭制度评析与设计[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年05期

9 何承斌;确立“前科消灭”制度之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管晓静,张惠芳;“未成年人前科消灭”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亚凝;陆简;;前科制度的量刑化和区别化设计-----以法经济学的视角[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杨梅花;喜看“前科消灭”权威登场[N];人民法院报;2011年

2 ;“前科消灭”能不能实现?[N];法制日报;2004年

3 ;少年“前科消灭”一石击水[N];河北日报;2004年

4 宗边文;“前科消灭”能否消除歧视[N];人民公安报;2004年

5 成都市检察院 黄维智邋叶锐;刑法应当建立“前科消灭”制度[N];检察日报;2008年

6 晨迪;前科消灭 一生轻松[N];成都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刘若辰邋王青山;“前科消灭”让失足少年回头有岸[N];四川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宁杰;前科消灭“美丽谎言”待法律加持[N];人民法院报;2010年

9 杨涛;“前科消灭”,乐观但也不妨谨慎[N];法制日报;2010年

10 许剑;“前科消灭”先要立法[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覃剑峰;论前科[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鹏鹤;论前科消灭[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彭新林;前科消灭论[D];湘潭大学;2007年

3 杨丹;G市实施未成年人轻罪记录消除制度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4 董宇;论我国刑法中的轻罪制度构建[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5 范延平;未成年人白亮前科消灭案法律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6 傅芳;前科消灭:犯罪记录封存与禁止传播[D];苏州大学;2013年

7 葛丽萍;前科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王羽华;罪与罚—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9 谈峻虹;论前科制度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94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594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5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