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基于中国与东盟禁毒合作的东盟禁毒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7-08-03 05:19

  本文关键词:基于中国与东盟禁毒合作的东盟禁毒研究述评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 东盟 禁毒合作 研究述评


【摘要】:随着我国与东盟禁毒合作的深入,学界对东盟各国禁毒法制和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对于我国与东盟禁毒合作问题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但研究成果不多。今后研究应在研究资料、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有所突破。具体来说,应加强对东盟国家禁毒制度的阐释性研究以及东盟国家与我国禁毒制度的比较性研究、对我国与东盟禁毒合作机制的理论研究、对我国与东盟禁毒合作的实证性研究以及对我国与东盟禁毒合作法律方面问题的研究。
【作者单位】: 梧州学院法律与公共管理系;
【关键词】中国 东盟 禁毒合作 研究述评
【分类号】:D631.4;D822.33
【正文快照】: 当前,我国毒品犯罪态势有所加剧,这与我国禁毒法制发展的不完善有关,也与国外毒品对我国的渗透有关。为此,加强我国与国际区域之间的禁毒合作尤为必要。近年来,随着“金三角”毒情的新变化,为有效遏制国内毒品泛滥,我国与东盟各国不断加强禁毒合作。2000年,第一届东盟和中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稚;中国与东盟禁毒合作的现状与前景[J];当代亚太;2005年03期

2 梁晋云;缅甸禁毒现状研究与思考[J];东南亚纵横;2004年08期

3 吴明基;;浅析近年来缅甸与国际社会在禁毒领域的交流与合作[J];东南亚之窗;2008年03期

4 刘稚;越南毒品问题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当代亚太;2001年01期

5 蒋玉山;;新时期的越南禁毒问题探讨[J];东南亚纵横;2006年06期

6 王胜昌;越南吸毒、贩毒及禁毒近况[J];东南亚南亚信息;2001年04期

7 王艳斌;广西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涉毒犯罪问题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8 王虎;;浅析中国-东盟禁毒合作机制建设[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刘婷;;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毒品犯罪透视[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10 梁晋云;泰国“改植工程”与云南境外“替代种植”的比较研究[J];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圣荣;;21世纪初的西南境外毒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6期

2 刘璐;罗圣荣;;“金三角”毒情的走势及其对中国西南边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聂会翔;;中国与东盟警务合作现状与前景[J];东南亚纵横;2007年05期

4 冯志明;;“金三角”毒品走私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S1期

5 王亚宁;;边境地区突出治安问题的原因分析[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9年04期

6 王亚宁;;边境地区毒品问题的特点[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0年02期

7 郭振雪;;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国内外研究:回顾与分析[J];东南亚纵横;2013年09期

8 蒋基勋;;广西边境地区治安管控支持体系研究[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6期

9 王君祥;;中国东盟打击跨国犯罪刑事合作机制探析[J];河北法学;2008年12期

10 路遥;赵鸭桥;张毅;马绵远;;包容性发展精神在替代发展中的实证体现[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世韶;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阮金之;冷战后中缅印三边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新娟;美国的缅甸政策研究(1988-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陶应霞;建国初期云南禁毒斗争与80年代后云南毒品问题的地域特征[D];云南大学;2011年

3 张雨龙;橡胶种植与社会文化变迁[D];云南大学;2011年

4 吴洋;中国与东盟非传统安全合作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秋艳;后冷战时代中国与东盟的非传统安全合作[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聂慧铭;泰缅边境贸易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滕志鹰;国际毒品管制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尹赛群;中国参与东南亚地区禁毒国际合作[D];复旦大学;2009年

9 陈迪宇;云南省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加孜拉·热哈得力;“金新月”贩毒路线的转移对新疆毒品犯罪的影响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米歇尔·希莱,黄纪苏;引论:贩毒、有组织犯罪与毒品控制的公共政策[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2年03期

2 阿尔瓦·萨路瓦尔,陈思;里约热内卢的暴力:休闲方式、吸毒和贩毒[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2年03期

3 王瑾;甘肃毒品犯罪的现状及治理[J];甘肃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浅析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J];理论界;2006年07期

2 朱新光;齐峰;;浅析中国—东盟气候合作[J];国际问题研究;2009年02期

3 江帆;;中国与东盟伙伴关系建构探究——基于大国平衡外交模式下的探讨[J];人民论坛;2010年23期

4 王君祥;;中国东盟打击跨国犯罪刑事合作机制探析[J];河北法学;2008年12期

5 刘少华;我国与东盟国家安全关系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6 聂会翔;;中国与东盟警务合作现状与前景[J];东南亚纵横;2007年05期

7 申峥峥;;中国与东盟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警务合作[J];咸宁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贺圣达;;中国——东南亚关系60年回顾[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年03期

9 陈黎明;关东;;八桂人民同心同德迎“三会一节”[J];当代广西;2006年17期

10 喻常森;;试析中国-日本-东盟战略互动关系[J];南洋问题研究;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雷;;转型国家的政治发展: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对比分析[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2 施雪华;邓集文;;当前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问题与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施雪华;邓集文;;当前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问题与对策[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淑仁;;论中国与欧盟全面合作伙伴关系[A];国际经贸研究论文集(2003年)[C];2003年

5 李丹阳;;近20年中日行政改革的思考——以中央政府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制度三领域为例[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戴昌桥;;中美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比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显泗;;论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8 郑汕;刘利勤;;我国西南周边关系中民族宗教因素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影响[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于迎丽;;东亚安全:模式的困境与出路[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10 俞新天;;亚太地区的发展前景及中国的作用[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焦翔 牛瑞飞 孙广勇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 邹志鹏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 牟宗琮;国际禁毒合作需要共担责任[N];人民日报;2010年

2 记者 林川;中国参与禁毒合作作用重大[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3 ;罗干会见第二届东盟和中国禁毒合作部长级会议各代表团团长[N];人民日报;2005年

4 ;我国积极开展国际禁毒合作[N];人民公安报;2001年

5 本报评论员;书写国际禁毒合作的新篇章[N];人民公安报;2009年

6 本报驻印度记者 廖政军;印度加快“向东靠拢”步伐[N];人民日报;2011年

7 记者伍皓;中缅加强禁毒合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8 张永兴邋郑晓奕;东盟国家重申建立东盟共同体[N];人民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黄富强;同心织锦铺霞 共绘斑斓画卷[N];广西政协报;2011年

10 记者汪波;中缅双边禁毒合作取得新进展[N];人民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公龙;保守主义与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D];复旦大学;2005年

2 游博;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伟章;转轨期中国县级政府制度供给行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4 金是用;安全与发展:二战以来中国—菲律宾关系之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甘振军;澳大利亚对东盟国家关系研究(1967-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陈奕平;依赖与抗争[D];暨南大学;2006年

7 师学伟;21世纪初印度亚太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8 聂文娟;历史怨恨情感和规范认同:非盟与东盟人权规范的比较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9 王俊峰;冷战后台湾与东盟国家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10 王曙光;中国地区主义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飞燕;中国与东盟国家政治交往实践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宁氏辉煌;冷战后中国与东盟的安全合作[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3 陈益林;非传统安全视阈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寒梅;认同与中国—东盟区域合作[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秦立功;战后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认知变化与策略选择[D];外交学院;2010年

6 袁术林;南海问题与中国国家安全利益[D];暨南大学;2006年

7 祖蕾卡(Aleida Zuleica Furtado Correia);中国对东盟的经济和安全政策研究(1978-2010)[D];吉林大学;2010年

8 毛吉康;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谢俊才;从三角关系视角看中国—东盟—日本关系发展[D];暨南大学;2008年

10 孙蕾蕾;中国与东盟地区合作中的软实力运用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612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612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c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