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论讯问中的心理强迫

发布时间:2017-08-05 12:11

  本文关键词:论讯问中的心理强迫


  更多相关文章: 犯罪嫌疑人 供述 任意性 心理强迫


【摘要】:刑事诉讼法关于不强迫自证其罪及讯问方法的禁止性规定,实质是为了保障供述的任意性。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有任意供述的相对自由,也即意志的相对自由是必须保障的。心理强迫的方法,是通过对犯罪嫌疑人的认知加工方式及形成决策需要的信息进行干扰或影响,迫使犯罪嫌疑人仅能形成具有唯一性的且是侦查人员所期待的供述决策。欺骗、引诱等心理强迫的方法,在讯问中都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犯罪嫌疑人意志的选择性,会导致犯罪嫌疑人形成有关案件证据、法律处置等内容的一种确定性的认识,在这种确定性认识的影响下,犯罪嫌疑人在作出是否供述的认知决策时,难以作出依据自己的选择性判断的供述决策,导致供述意志具有非任意性。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关键词】犯罪嫌疑人 供述 任意性 心理强迫
【基金】:2011年首都社会安全基地项目“新刑讼法草案关于侦查中司法改革制度实证研究”成果
【分类号】:D918
【正文快照】: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于言词证据取证规则方面的重要变化是在第50条规定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行为应当是在不被强迫的状态下进行的,供述行为是自愿的,即具有所谓的任意性。为保障“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实现,该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龙宗智;英国对沉默权制度的改革以及给我们的启示[J];法学;2000年02期

2 汪建成,孙远;刑事诉讼中口供规则体系论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光;从“夫妻看黄碟”案看刑事侦查中的司法令状规则[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马俊;中国确立沉默权制度是大势所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汪建成,孙远;刑事诉讼中口供规则体系论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刘玫;张建英;;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搜查要件之分析研究——比较法视野的考量[J];比较法研究;2006年05期

5 官建华;诱惑侦查正当性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陶宏;审前羁押制度改革再探[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潘金贵;刑事预审程序特征的比较法分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聂志琦;诱惑侦查的理性分析与法律规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彭真军;沉默权辩义[J];当代法学;2001年05期

10 王鹰 ,潘舫;英、美刑事侦查制度比较研究[J];当代法学;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蒋丽华;;辩护律师在侦查程序中的权利问题研究[A];中美“律师辩护职能与司法公正”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闵春雷;孙记;;论侦查程序中律师作用的现实与实现[A];中美“律师辩护职能与司法公正”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申君贵;伍光红;;困境与出路:关于侦查阶段律师权利的考察与反思[A];中美“律师辩护职能与司法公正”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进喜;刑事证人证言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史立梅;程序正义与刑事证据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赵永红;刑事程序性裁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王新环;公诉权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雷建昌;口供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杨立新;刑事诉讼平衡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陈迎新;刑事诉讼理性的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8 冯军;刑事判决的合法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李明;在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之间[D];四川大学;2005年

10 林林;被追诉人的主体性权利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承华;刑事侦查程序论[D];湘潭大学;2001年

2 杨虹;浅议在中国确立沉默权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李宏;论侦查结构[D];安徽大学;2001年

4 陆咏歌;刑事诉讼证据及证明之初探[D];郑州大学;2002年

5 丁祖高;论口供在刑事证据体系中的地位[D];苏州大学;2002年

6 赵勇;诱惑侦查与法治国原则[D];四川大学;2002年

7 王秋峰;刑事诉讼中的测谎技术和测谎证据[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8 齐吉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9 何颖;警察讯问——面对沉默权的挑战[D];湘潭大学;2002年

10 沈达明;如实陈述义务的法律正当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汪建成,王敏远;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J];法学研究;2001年01期

2 况志华;;人性观的后现代转向对心理学研究范式的冲击[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汪建成,孙远;关于“零口供”规则的思考[J];人民检察;2001年05期

4 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孙笑侠;周婧;;一种政治化的法律方法——对昂格尔法律方法论的解读[J];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04期

6 熊哲宏,李其维;“达尔文模块”与认知的“瑞士军刀”模型[J];心理科学;2002年02期

7 况志华,叶浩生;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三种新取向及其比较[J];心理学报;2005年05期

8 徐美君;口供补强法则的基础与构成[J];中国法学;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凤;张旭毅;;谈讯问强奸案件犯罪嫌疑人的方法[J];辽宁警专学报;2009年02期

2 朱裕松;张益宁;;讯问试探及语言[J];中国刑事警察;2006年03期

3 胡关禄;;浅析犯罪嫌疑人反讯问的伎俩及对策[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 李守岐;;现场辨认笔录不能替代现场勘查笔录[J];中国刑事警察;2000年06期

5 黄晓玲;浅论对犯罪嫌疑人供述动机的培植[J];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曲雪锋;王刚;韩天刚;;对犯罪嫌疑人抗拒心理的识别及审讯战术意识的培养[J];鸡西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7 王强;崔显明;;预审阶段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预防策略[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刘方权;;侦查中的讯问:整体功能与阶段差异——基于实证的研究[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周军;;论侦查讯问谋略的限制问题[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简慧玲;杨智峰;;论预防和应对贪污贿赂案在侦查中的翻供行为[J];辽宁警专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晏虹;;关于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双抢”案件的调查与分析[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许象成;;投毒杀人案件的法医学鉴定[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郭长铭;;应用Phastsystem(快速电泳系统)对命案现场微量血痕进行PGM_1酶型检验一例报告[A];第二次全国法医物证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4 郑熠;;对犯罪嫌疑人谎言识别初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孙大宏;侯一平;吴谨;李昭明;王惠;毛炯;张健;李英碧;唐剑频;;成都法医DNA数据库[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一)——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0年

6 王方;;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职务犯罪问题分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7 刘彦明;李隆泽;邢增桦;;浅析警犬参与解救人质行动的可行性[A];第十一次全国养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马丽娟;;青少年涉网犯罪现状及预防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贾果峰;;用塑料盆碎片自杀疑为他杀一例[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晖;王永;王增亮;;多种刑事技术在1.21案件中的应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崔洁 肖水金 江苏法制报记者 宋世明;“茅台专业户”供述假名酒出笼内幕[N];检察日报;2009年

2 叶琦;“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战果初显[N];蚌埠日报;2006年

3 韩进 本报记者  胡新平;站在百姓身边的人民警察[N];抚州日报;2007年

4 关宁 谭晓平;一批盗抢嫌犯落网[N];连云港日报;2006年

5 李向东;有效打击防范盗窃机动车犯罪的对策[N];人民公安报;2006年

6 辛文;公安部公布四起重大涉税案[N];人民公安报;2006年

7 黄振河;垦区公安侦破五宗盗窃系列案[N];海南农垦报;2008年

8 通讯员 王月珍邋丁允洁;高港“百日破案会战”战果丰[N];泰州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刘长青;利剑出鞘斩黑手[N];安阳日报;2006年

10 记者 马光辉 通讯员 赵奇志;我州“天网四号”扫毒行动捷报频传[N];大理日报(汉);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叶宁;警察讯问话语[D];浙江大学;2010年

2 曾范敬;警察讯问话语批评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刘莹;有组织犯罪侦查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黄道诚;宋代侦查制度与技术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5 吕泽华;DNA鉴定技术在刑事司法中的运用与规制[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6 陆永;当代中国警政与现代国家成长[D];南京大学;2012年

7 孙大明;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振林;阈下启动对供述决策影响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李小丹;受贿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应讯心理及审讯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王小娟;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警察讯问话语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4 杨聪;论我国侦查讯问程序中律师在场权的确立[D];中南大学;2006年

5 陈晓晨;队列呈现方式影响目击证人辨认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邹文杰;榆中县盗窃类案件调研报告[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7 黄昕元;浅析对贪污窝案、串案的侦查[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付昊;黑龙江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调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李慧霞;论基于心理学的侦查讯问策略[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柳学全;贪污贿赂案件侦查模式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24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624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1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