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20:22

  本文关键词: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区矫正 法律监督 审前调查评估 检察机关职责定位完善机制


【摘要】:目前,在各国司法制度中,社区矫正作为刑罚轻缓化和开放化的一种执行方式,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众所周知,任何公权力都需要监督制衡,基于此法理,在实施社区矫正这一司法模式的过程中,如何确保社区矫正决定机关、执行机关依法、公平、公正地实施,如何保障社区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如何防止监管机关玩忽职守和社区矫正人员脱管、漏管、重新犯罪,这就必然需要一种监督权力来制衡。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正是对社区矫正工作是否依法、公开、公正、合理地开展进行适时监督的有力保障。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对象不是社区矫正对象,而是担负监外执行交付、管理和矫正的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等部门的司法、执法活动,对这些国家机关的履职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在我国的司法制度中,这一监督主体是由检察机关来承担的。开展好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是实现对各类社区矫正对象依法、规范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方式。在社区矫正实践中,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发挥了很好的行为监督和权力制衡功能。各地检察机关在监督中不断探索、尝试,创新出多种监督模式,制定了多项具体监督措施,取得了不错的监督效果。以江西省为例,许多检察机关都已通过与司法局、电信局成功对接GPS手机定位系统,实现了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动态法律监督。检察人员只要通过电脑的控制平台,就可以随时了解矫正对象的当前位置、活动轨迹等情况。如果按照规定不能离开本县、市、区的矫正对象一旦离开,系统会立即报警,矫正对象也会同时接收到系统发送的警告短信,有效防止了脱管、漏管现象的发生。目前这一先进做法正在该省普遍推广,一些地方县、市检察院都已成功对接了GPS手机定位系统,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动态监督局域网络正逐步形成。同其他新生制度一样,目前的社区矫正制度体系也正处于搭建框架阶段,亟需更多的法律、法规来充实和完善。具体主要表现在新刑诉法未将社区矫正制度像未成年人诉讼制度一样纳入特别程序予以详细规定,只是以简短的数条规定确认其法律地位;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同样规定不够详细,对各机关工作开展程序、相互间衔接、配合机制及意见分歧、冲突时的救济、解决途径等都没有详细规定。这些制度上的漏洞、缺陷目前在实践中已经产生了很多现实的问题。如多数监督机关在工作中重视配合却忽视监督,将自己看作是社区矫正机关的协助者,没有认识到自己作为独立监督者的身份。还有人员配备方面,由于监所检察部门固有的检察职能和长期以来的工作惯性,主要的人力和物力都侧重用于对高墙以内服刑人员的监督,而对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无论是人员配备还是精力投入都相对较少。从全国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的情况来看,人员编制普遍欠缺,且人员结构相对老化,有些地方的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甚至成为老同志退休前休息的部门,监督人员水平有限,监督措施保守乏力。因此,监督机关应当提高监督意识、培养监督人才、强化监督能力。检察机关和监督人员要树立谦抑性的监督意识,体现监督重点,并不是对社区矫正机关和矫正对象的一切行为和细节步骤进行监督。此外,还应树立实体与程序并重的监督意识,改变以往只重视程序监督、忽视实体性问题监督的观点。还可以通过法律文书评比、以案说理、传帮教、对抗辩论等方式对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系统地提高,筑牢业务基础。在机制完善方面,应当从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介入机制、执行保障机制、责任追究与奖惩机制以及公、检、法、司等单位之间的联动机制等方面来加以完善。2013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具有重大影响,既确认了其法律地位,也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确立。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作为社区矫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探索、创新和修正中前行。
【关键词】:社区矫正 法律监督 审前调查评估 检察机关职责定位完善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6.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一、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基本范畴探讨10-13
  • (一) 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概念、主体、对象与适用范围10-11
  • 1、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概念、主体和对象10
  • 2、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适用范围10-11
  • (二) 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特征11
  • 1、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对象的多元性11
  • 2、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方式较为直接11
  • 3、社区矫正监督与配合的交叉性11
  • (三) 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价值11-13
  • 1、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需要11-12
  • 2、制约权力以保障人权的需要12-13
  • 二、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理论基础13-18
  • (一) 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理论法律意义13-14
  • 1、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与权威13
  • 2、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公平正义13-14
  • 3、有利于维护社区矫正法律的正确实施14
  • (二) 域外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模式、基本内容14-18
  • 1、“公众保护模式”14-16
  • 2、“刑罚执行”模式16
  • 3、“更生保护模式”16-18
  • 三、我国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制度框架与实践效果18-26
  • (一) 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法律依据、制度体系18-20
  • 1、监督的法律依据18
  • 2、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制度体系18-20
  • (二) 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实践效果、存在问题20-26
  • 1、法律监督的实践效果20-21
  • 2、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21-26
  • 四、我国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之完善26-37
  • (一) 技术的完善26-30
  • 1、将事后监督改为全程监督,将静态监督改为动态监督26
  • 2、拓宽检察机关履行职能的方式26
  • 3、规范电子台账,筑牢信息基础26-27
  • 4、延伸监督触角,细化监督范围27
  • 5、加强对审前调查评估环节的检察监督27
  • 6、加强对法院、监狱等决定机关送达法律文书的检察监督27-28
  • 7、创新社区矫正监督措施28-29
  • 8、加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力度29
  • 9、明确权责,准确监督29-30
  • (二) 设施的完善30-32
  • 1、设立专门的社区矫正监督机构30-31
  • 2、加强人员配备,提高监督能力31
  • 3、建设高水平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队伍,提高监督人员素质31-32
  • (三) 制度的完善32-37
  • 1、完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法律体系32
  • 2、完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介入机制32-33
  • 3、完善监督执行保障机制33
  • 4、完善责任追究与奖惩机制33-34
  • 5、完善监督机关自身监督能力机制34-35
  • 6、建立刑罚执行环节的公开听证制度35
  • 7、设立程序性制裁措施加强监督效果35-36
  • 8、建立健全与各机关的联动机制36
  • 9、建立同步监督和跟踪监督机制36-37
  • 余论37-38
  • 参考文献38-41
  • 致谢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鹏:“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并重”[J];党风通讯;2000年04期

2 郝尹明;;论新形势下法律监督的途径和方法[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2年02期

3 乐虹;;论法律监督的功能、要求及原则[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6期

4 章昌志;公安内部法律监督论[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11期

5 郑高键;法律监督价值论[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方新建;;树立法律监督权威需要说理[J];人民检察;2006年20期

7 郑风;聂生奎;;论我国法律监督的完善[J];理论观察;2006年06期

8 窦武;岑文静;;法律监督效益的经济学分析[J];创新;2010年04期

9 崔永东;;论法律监督[J];群言;2011年08期

10 郭向军;;新形势下完善法律监督探讨[J];西部学刊;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耀东;张磊;;基于法律价值目标的实现浅析法律监督的内容、手段及程序完善——以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修改为背景[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2 李相福;;发挥检察院法医作用提高办案质量[A];第四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1991年

3 赵玉来;;转型中国的法律制度变革之道——以法律监督为样本的观察[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4 刘庆华;田萍;;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法律监督[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姜海山;;论加强法律监督的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4辑)[C];2006年

6 王文生;;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应当走出十个误区[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易珍荣;;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谈强化法律监督之要义[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周均增;;缺失、解构、探索:论法治思维下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律监督[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法治思维与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C];2013年

9 张守良;鞠佳佳;;实体与程序:强制医疗法律监督的一体化思索[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特别程序与检察监督[C];2012年

10 董兆玲;谢志强;;论公诉环节的法律监督[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法治思维与优化检察权配置[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洋;市检察院 履行法律监督职能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N];菏泽日报;2008年

2 陈英棠;市检察院 法律监督促和谐[N];闽西日报;2009年

3 记者 林中明;切实加强法律监督 切实提高干警素质[N];检察日报;2009年

4 李英华;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强法律监督[N];西部法制报;2012年

5 记者 陈丽平;规范法律监督问题需深入研究[N];法制日报;2013年

6 记者 郑赫南;法律监督取得新进展[N];检察日报;2013年

7 记者 董战轩 实习生 赵羽;学好全会精神 加强法律监督[N];运城日报;2014年

8 吴杰 泗洪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强化法律监督 助推经济社会发展[N];江苏法制报;2014年

9 叶波;精心抓好学习贯彻 强化法律监督职能[N];黑河日报;2014年

10 张智辉;法律监督的强制性[N];法制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广龙;权力划分视角下的当代中国检察权地位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2 闫飞;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法律监督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罗丽;刑事二审抗诉制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4 张慧;我国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实行模式之研析[D];山东大学;2015年

5 潘元元;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年

6 牛余鑫;慈善组织法律监督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匡正;公诉视角下法律监督的理性拓展[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王兆金;我国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2年

9 杨宇辰;国有股权行使的法律监督[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10 李燕;论侦查中的法律监督[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31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631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a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