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劳教时代”替代制度法治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7 23:25
本文关键词:“后劳教时代”替代制度法治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教养 废除 法律缺失 替代制度 教育矫治
【摘要】:2013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在开会时通过了一项《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的重要的决议,但“训诫教育”案件的出现以及“后劳教时代”出现的种种问题引发本人的思考,带着这种思考本人提出了“后劳教时代”替代制度法治化研究。“后劳教时代”替代制度法治化研究,是探讨在劳动教养制度被废除以后,是否应该构建一部法律制度,用以替代劳动教养制度,用以弥补“后劳教时代”所出现的法律缺失,既能改善劳教制度的种种弊端,又能起到调整处理本该由劳教制度调整的社会关系,以达到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权、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目的,并且该如何构建这部法律制度的问题。 本文先从劳动教养制度及其废除出发,找寻“后劳教时代”问题的根源,验证出必须构建替代制度的观点,然后通过借鉴分析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各种替代措施的设想与弊端,,得出构建替代制度的经验,最后提出本文关于教育矫治制度的构想,在性质、适用对象、制度存在的必要性、程序适用、执行模式几个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设想,既改善劳教制度的种种弊端,又能解决“后劳教时代”所出现的种种问题,以达到“后劳教时代”替代制度法治化研究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劳动教养 废除 法律缺失 替代制度 教育矫治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6.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引言10-12
- 第一节 “训诫教育”案件引发的思考10-11
-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及解决思路11-12
- 第二章 劳动教养制度及其废除12-24
- 第一节 劳动教养的定义12
- 第二节 劳动教养制度的法制化进程12-15
- 一、 立法构思阶段12-13
- 二、 法制轨道阶段13
- 三、 重建立法阶段13-14
- 四、 稳定发展阶段14
- 五、 改革与废除阶段14-15
- 第三节 劳动教养制度被废除的原因15-20
- 一、 定位不清的劳动教养性质15-16
- 二、 极易扩大化的劳动教养适用对象16-17
- 三、 被滥用的立法权与违反法理的法律依据17
- 四、 过度扩张的行政权与过于随意的执法方式17-18
- 五、 被侵占的司法权与违背国际公约的司法程序18-19
- 六、 形同虚设的监督权设置19-20
- 七、 缺陷重重的司法救济20
- 第四节 劳教废除后的问题分析20-24
- 一、 没有消失的社会关系20-21
- 二、 更加缺乏约束的公权力21-22
- 三、 安排缺乏统一性的善后制度22
- 四、 废改未定的劳教配套制度22-23
- 五、 问题分析的总结23-24
- 第三章 “后劳教时代”各种替代措施的借鉴分析24-34
- 第一节 保安处分制度24-27
- 一、 保安处分的性质24
- 二、 保安处分与劳教的相关性24-26
- 三、 保安处分化设想及弊端分析26-27
- 第二节 轻罪制度27-29
- 一、 轻罪制度中轻罪的定性27
- 二、 轻罪制度适用的司法程序及简易程序的借鉴27-28
- 三、 轻罪制度的设想及弊端分析28-29
- 第三节 少年司法制度29-31
- 一、 相似性对比分析29-30
- 二、 差异性对比分析及启示30-31
- 第四节 社会化模式31-34
- 一、 对社区矫正制度的改良性否定31-32
- 二、 社会化模式的设想及弊端分析32-34
- 第四章 教育矫治制度的构想34-46
- 第一节 教育矫治制度的性质34-35
- 第二节 教育矫治制度存在的必要性35-37
- 一、 解决“后劳教时代”乱象问题的需要35-36
- 二、 《收容遣送办法》改革失败的启示36-37
- 三、 推进“依法治国”建设进程的需要37
- 第三节 教育矫治制度适用对象的设想37-39
- 一、 设置适用对象的原则37-38
- 二、 设置适用对象的具体设想38-39
- 第四节 教育矫治制度司法程序的设想39-42
- 一、 立案调查制度39
- 二、 提请制度39-40
- 三、 审理和决定制度40-42
- 四、 法律监督制度42
- 第五节 教育矫治制度执行模式的设想42-46
- 一、 专门的社区教育矫治执行管理机构42-43
- 二、 教育矫治学校43
- 三、 专业教育矫治队伍的培养43-44
- 四、 符合未成年人违法者的教育矫治项目44-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1
- 致谢51-52
- 附件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可;;建立中国的治安法庭制度——司法职权优化配置探索[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姜金方;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及其保障[J];中国司法;2001年05期
3 王京放;;从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略论树立新的劳动教养执法理念[J];中国司法;2008年06期
4 陈兴良;劳动教养:根据国际人权公约之分析[J];法学;2001年10期
5 叶旺春;;劳动教养制度的权力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李迎生;吕朝华;;矫枉过正: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的实证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7 宋海鹰,宋雁;保安处分制度与刑法中的人权保障机制——兼谈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立法改革[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江国华;周紫阳;;劳动教养制度废除背景下的社区矫正制度建设[J];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9 肖中华;李耀杰;;劳教制度废止后的被劳教行为分流处置——从犯罪实质概念以观[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10 赵春力;赵四学;;后劳教时期行政处罚与社区矫正的衔接[J];法制与社会;2014年06期
本文编号:637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637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