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追求绝对自由:犯罪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根源

发布时间:2017-08-08 16:14

  本文关键词:追求绝对自由:犯罪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根源


  更多相关文章: 自由 人性 绝对自由 犯罪


【摘要】:自由有绝对性的一面,但自由的绝对性和绝对自由不是一回事。现实存在的自由都是相对的。追求绝对自由是造成犯罪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根源,因为它将导致否认平等、蔑视秩序、拒绝规范,实际是行为上的随心所欲,意味着对他人自由的威胁和侵害。
【作者单位】: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编辑部;
【关键词】自由 人性 绝对自由 犯罪
【分类号】:D917
【正文快照】: 自由是人认识并掌握客观规律,进而控制自然、控制社会生活的实际能力。这种实际能力是一种重要的人性,是人生而固有的。历史上很多思想家对此都作过论述。比如,洛克就认为,“人类天生是自由的”[1](P64)。卢梭不仅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而且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就在于人是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继红;;实践:自由之途[J];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3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温纯如;康德自我学说的理论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6 宋振美,刘翠娥;道德与文明:谁是权威——卢梭历史观悖论之揭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郑敏;;马克思与萨特异化理论之比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周冬平;;从康德的法哲学看法律与道德的关系[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戴兆国;马克思伦理精神的现代性审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李阳;;监视居住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及完善[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吕健;赵伟;;孟子道德自律思想及其现代启示[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4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6 李贵连;李启成;;法治(Rule of Law)还是治法——近代中国法治的一点思考[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7 韩庆祥;张艳涛;;马克思哲学的大众形态、学术形态、政治形态及其历史命运[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8 孙波;;自然辩证法的黑格尔哲学渊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9 陈其荣;;唯科学主义:基本特征、合理性与局限性及其超越[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马存利;;生态文明与生态治理的法哲学思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6 冯亚;普鲁塔克政治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8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9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杨锋;人格权请求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赵军;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解秋凤;东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韩睿;西方发达国家弹劾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兆余;产权视角下的国家形成理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珊君;罪犯的本性、犯罪潜能及其社区矫正——从人的本性、犯罪心理学视角谈罪犯社区矫正[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2 王充;犯罪与道德进化[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01期

3 张海泉;试论东营地区各类犯罪的发展趋势[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1988年02期

4 何秉松;我国的犯罪趋势、原因与刑事政策(上)——兼论我国刑法修改的刑事政策问题[J];政法论坛;1989年05期

5 乔依;有关犯罪的趣闻[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年03期

6 宋浩波;略论本益分析论在治理经济犯罪中的作用[J];公安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7 苏力;市场经济形成中的犯罪违法现象——法律社会学的思考[J];中外法学;1994年06期

8 刘广三,,刘晓;论犯罪率[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9 任杰,张湖;青少年的心理障碍与犯罪──176例司法鉴定案例分析(摘要)[J];法律与医学杂志;1994年02期

10 聂庆柏;中专《犯罪心理学》教材修订之浅见[J];公安教育;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景山;;网络成瘾与青少年犯罪[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陈颐;王小杰;;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及预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李军;;网络时代如何应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领域的犯罪[A];冶金企业自动化、信息化与创新——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建网30周年论文集[C];2007年

4 甄杰;;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5 王立花;张妍萃;侯超;;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导致违法犯罪的心理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黄京平;石磊;;试论“入世”对城市流动人口犯罪的影响[A];加入WTO与新时期政法工作前瞻——加入世贸组织与维护社会稳定法律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李玲;董常青;;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廖斌;;工钱问题与民工犯罪探微[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9 赵福红;;社会分层与多元化背景下的高学历人员犯罪研究摘要[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淼;王志远;;外来人口犯罪趋势与原因分析——以宁波地区为样本的分析与考察[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宗刚、秦祖成;以人性亲情取代冷漠生硬[N];湖北日报;2004年

2 汤凤松 ;高邮看守所做好“人性”文章[N];人民公安报;2004年

3 胡立强 张小军 袁建明;长沙巡警:打击“两抢一盗”犯罪重实效[N];人民公安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唐维红;打防并举 精确破案[N];人民日报;2005年

5 王志勇;虚拟世界犯罪凸现网管漏洞[N];北京日报;2007年

6 张鸟;津冀鲁严厉打击涉油犯罪[N];石油管道报;2007年

7 记者 魏存武 何静;8类犯罪是侦破重点[N];兰州日报;2005年

8 梁奇;打击窃电犯罪要双管齐下[N];中国电力报;2004年

9 记者 吴卫;坚决遏制“两抢一盗”犯罪势头[N];天津政法报;2005年

10 傅一鸣;衢江严打涉农犯罪[N];人民公安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梅传强;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3 杨如彦;公司犯罪与刑事责任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卓翔;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杨慧芳;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情境因素与犯罪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方挺;计算机犯罪及其立法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马静;我国的证券交易犯罪及防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张敏;生态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屈迎昕;青少年犯罪的文化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梁小辉;黑社会性质组织向经济领域渗透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王志华;试论犯罪综合动因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李志辉;网络犯罪的惩治与预防:现状、问题与对策[D];吉林大学;2005年

8 杨列;跨国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蒋涛;犯罪本质特征之社会危害性——在全球化语境和社会转型背景下论社会危害性[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10 贾剑虹;先秦儒家和法家关于犯罪预防思想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640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640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a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