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与青少年犯罪——以拉斯韦尔的大众传播功能为视角
本文关键词: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与青少年犯罪——以拉斯韦尔的大众传播功能为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犯罪 大众传媒 越轨行为 受众 媒体信息 犯罪行为 大众传播 行为人 社会化 社会规范
【摘要】:正著名犯罪学家严景耀曾说:"犯罪与文化的关系深刻而密切,其密切程度是大多数犯罪学者所估计不到的。"大众传媒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承者,与犯罪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R%是对于青少年这一特殊受众。"犯罪的一般理论"认为,任何犯罪都是低的自我控制和适宜的机会相结合的产物。青少年由于其青春期独特的情绪特征以及日趋成熟的生理、心理,自控力相对较低。而根据司法实践,"适宜的机会"主要存在于青少年成长发育期间,也即其"社会化"期间。青少年的社会化,是其从"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的过程,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理论,亦可以理解为是从"本我"向"自我"乃至"超我"发展的过程。人格三层次若能互相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 大众传媒 越轨行为 受众 媒体信息 犯罪行为 大众传播 行为人 社会化 社会规范
【分类号】:C913.5
【正文快照】: 著名犯罪学家严景耀曾说:“犯罪与文化的关系深刻而密切,,其密切程度是大多数犯异化的媒介功能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机制罪学者所估计不到的。”①大众传媒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承者,与犯罪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这一特殊受众。,’5巳罪的一般理论”认为,任何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翼;论大众传播在青少年社会化中的作用[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明平;;大众传播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其控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11期
2 罗美萍;;论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的基本特征与实现途径[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02期
3 邓金国;;计算机网络化与青少年社会化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52期
4 梁幸枝;代理论与城市青少年研究——以近年城市青少年消费研究为切入点[J];中国青年研究;2004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龙运荣;大众传媒与农村婴幼儿教养方式的变迁[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观秀;;略论大众传媒与青少年犯罪[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邵丽娜;孙永生;;从标签理论看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J];魅力中国;2009年01期
3 杜永娟;刘钺;;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08年30期
4 刘寿堂;;从亚文化的视角解读青少年犯罪问题[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8期
5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和防范对策探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03期
6 周晓瑾,赵巍;青少年犯罪的社会机制与社会控制[J];青年探索;1996年01期
7 张明辉;当前青少年犯罪的几个问题[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8 陈剑旄;论青少年犯罪与道德教育[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5期
9 刘明华,张吉清;关于济南市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陈健;浅析青少年犯罪模仿心理诱因及对策[J];贵州教育;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后良;谢本珉;陈丽梅;;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2 ;贵州省青少年犯罪对策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淑华;;青少年犯罪预防对策探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潘小莉;;关于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云鹏;;试论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心理因素[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潘松萍;朱临;;文化冲突语境下的青少年犯罪解读[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7 董峗;;论“调剂商行”对青少年犯罪的破窗效应[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盖玉彪;习裕军;;论青少年犯罪中的网络因素[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金碧华;;青少年犯罪与社会化矫正——社区矫正对象Y某典型个案之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10 金鑫鑫;;网络游戏与青少年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怀 刘妍 本报记者 李志民;龙山区检察院侦监科被评为全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N];辽源日报;2011年
2 李铁英;济南天桥检察院:堵疏结合预防农村青少年犯罪[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本报记者 冀天福 本报通讯员 王琪琳 文鹏;留守青少年犯罪亟待关注[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记者 张立;青少年犯罪比重连续三年下降[N];检察日报;2010年
5 谭秋;“90后”犯罪的忧思[N];山西日报;2011年
6 胡玲玲;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N];江苏法制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马玉龙 慈安胜;家庭学校社会共筑爱的港湾[N];云南日报;2009年
8 本报通讯员;日到桑榆霞满天[N];济南日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记者 邹海涛;法制,向左还是向右?[N];黄石日报;2011年
10 宜法;为了孩子的明天[N];宜兴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海英;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白宇明;利用增龄性定量指标判定华中地区青少年生理年龄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罗嘉司;竞技体育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单勇;犯罪的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谭远宏;犯罪学视野下的越轨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刘昱彤;警察形象危机问题的社会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思月;关于包头市青少年犯罪现状与预防管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婧;浅析网络游戏沉迷或成瘾与青少年犯罪的联系[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束钰;标签理论下青少年犯罪问题探析[D];安徽大学;2010年
4 吕建星;城市中心地区青少年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陈曲;思想道德教育对青少年犯罪及不良行为的预防[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6 黎明珠;大众传媒与青少年犯罪[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7 韩良芝;青少年犯罪原因及对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8 解立;动漫亚文化与青少年犯罪关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李柯;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在违法犯罪青少年矫正教育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管向梅;中国青少年犯罪预防与矫治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建[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91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691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