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腐败与青少年犯罪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0 15:17

  本文关键词:腐败与青少年犯罪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腐败 青少年犯罪 互动关系 治理对策


【摘要】:腐败和青少年犯罪皆是舆论和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但却很少有人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影响了对腐败和青少年犯罪的治理。腐败也是一种犯罪,腐败和青少年犯罪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腐败是青少年犯罪的酵母和催化剂,青少年犯罪也会助推腐败的蔓延。充分认识并发挥反腐倡廉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强化对青少年的反腐教育,对于遏制腐败和治理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宁波市公安局北仑分局;
【关键词】腐败 青少年犯罪 互动关系 治理对策
【分类号】:C913.5
【正文快照】: 腐败、青少年犯罪和毒品被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社会(病)问题。从犯罪学角度看,腐败既是一种严重腐蚀社会肌体的犯罪,又是包括青少年犯罪在内的其他犯罪的酵母和催化剂,诱发和刺激着青少年等主体的犯罪滋生和蔓延。腐败与青少年犯罪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学界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应立;家庭缺陷与青少年犯罪[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1期

2 盖玉彪;腐败的犯罪学分析[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5期

3 张应立;;当前我国吸毒问题的特点、原因及对策[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4 张应立;殷东伟;;论腐败与黑社会犯罪[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伙平,李林;福建省在刑人员子女生活现状与教育对策[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陈伙平;福建省家长服刑的子女家庭教育调查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聂慧娇;;社会工作介入明星吸毒事件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5年16期

4 曾智;徐正清;滕春芹;陈学红;;父母养育方式与犯罪青少年个性特征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5 陈燕红;;家庭缺失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基于对“善恩园”的孩子家庭教育调查的若干思考[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年03期

6 张应立;殷东伟;;论腐败与黑社会犯罪[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7 蒋索;何姗姗;邹泓;;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8 郑嫦;;青少年犯罪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晨海;顾东辉;;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之评估模式研究[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2 张应立;童颜文;;诈骗犯罪中被害人过错研究[A];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0年度)[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雨;教育对犯罪程度的效应分析[D];苏州大学;2011年

2 李立丰;当今中国“腐败”定义的刑法解读[D];吉林大学;2004年

3 马扬;从社会心理分析到针对性措施[D];四川大学;2005年

4 张远;当代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探析[D];吉林大学;2007年

5 王源新;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6 宋文秀;家庭伦理情感在儿童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瑞;青少年罪犯人格特征与犯罪相关因素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8 常田子;服刑人员家庭未成年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陈红侠;亲子依恋理论视角下母爱缺失与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关系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李宏波;贵州省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分析及预防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行伟;论腐败的实质及其根源[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1年01期

2 崔敏;黑社会犯罪论纲[J];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盖玉彪;腐败的犯罪学分析[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5期

4 蔡霞;;我国涉黑犯罪趋势及法律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赵军;;有组织犯罪中的胁迫研究——对一个“黑帮”成长历程的入圈考察[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张明楷;新刑法与法益侵害说[J];法学研究;2000年01期

7 那力;过渡型经济与腐败性质经济犯罪的体制性成因──对贪污贿赂犯罪的经济分析法学与法社会学分析[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年06期

8 魏东;论黑社会的基本内涵与刑事政策[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王琳;毒品对人类的危害及防治对策[J];太原科技;1999年01期

10 莫洪宪;;我国有组织犯罪的特征及其对策[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殿明 ,司书中 ,王军;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预防[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1年02期

2 王淑玉;网络时代青少年审美时尚与审美文化解析[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1年04期

3 李琳琳;;关于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环境影响的调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4 卢兴治;;新形势下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及对策[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年05期

5 张宝义;青少年犯罪的季节性特征及原因探析[J];青年研究;2002年05期

6 于淑芬;关于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4期

7 邵萍英;浅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杨晓梅,田丽敏;论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点[J];大连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9 丛梅;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及其控制[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2年06期

10 张应立;家庭缺陷与青少年犯罪[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盖玉彪;习裕军;;论青少年犯罪中的网络因素[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2 金鑫鑫;;网络游戏与青少年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刘宝山;;试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类型特征与预防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徐小媛;;传媒暴力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影响[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王志红;;网络的负面作用与青少年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盖玉彪;习裕军;;论青少年犯罪中的网络因素[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7 徐小媛;;传媒暴力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影响[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8 方继民;傅强;;青少年侵财型犯罪的成因特点及防治对策探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9 许宝宇;;试论网络游戏与青少年犯罪[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10 潘松萍;朱临;;文化冲突语境下的青少年犯罪解读[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汉中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题研讨会发言摘登[N];汉中日报;2007年

2 高志平;桃江 加强青少年维权工作[N];人民法院报;2007年

3 何秀林;青少年犯罪特点及预防对策[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4 本版文字 本报记者 陈彦;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N];中山日报;2008年

5 张志鹏;宗教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机制何在[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秦雪 周丹丹;双塔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成绩斐然[N];朝阳日报;2009年

7 三门峡市湖滨区人民检察院 姚毅飞;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初探[N];今日信息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吴杰文;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N];潮州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翟帆;青少年的未来不应被网络所透支[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记者 侯国胜 孙晓清;教育学生学法守法用法预防减少青少年犯罪[N];商丘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任之;青少年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外部特点和内隐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陶琳瑾;高特质愤怒青少年的宽恕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波;我国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及其预防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李瑞;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影响及预防[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伟;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4 宋玉;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黄明;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6 刘世雄;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教育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春燕;我国青少年犯罪的人口学特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尉海波;青少年犯罪原因与预防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杨五全;湖南某市青少年犯罪基本状况的调查报告[D];湖南大学;2012年

10 李向健;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规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07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707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2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