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人口流动中的文化基因

发布时间:2017-08-20 20:41

  本文关键词:人口流动中的文化基因


  更多相关文章: 人口流动 文化基因 经验教训 人口城市化 关东文化 中国社会 中原文化 农民工 负面影响 调节控制


【摘要】:中国社会的人口流动由来已久。当前的中国正经历这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流动。由于人口流动涉及到经济社会各个层面,所以它也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最大难题。如何调节控制,充分发挥其正能量而将其负面影响降低至最低限度,学界多有探索,而历史的经验教训也值得借鉴。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人口流动 文化基因 经验教训 人口城市化 关东文化 中国社会 中原文化 农民工 负面影响 调节控制
【分类号】:G127;D631.42
【正文快照】: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工潮涌,波澜壮阔。如果说最初的“百万民工下广东”还不足以令人震撼的话,那么如今上亿农民的四处出击,却不能不引起整个社会的严重关切了。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流动人口已达2.6亿之巨。其中民工潮居高不下,曾被美国《时代周刊》惊呼为“有史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继富;;走出清明节解释的两个误区——兼论杜牧《清明》的原真意义[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杨建强;;“李约瑟难题”背后的中西文化差异溯源[J];前沿;2009年13期

3 刘长林;;中国民族文化基因及其阴性偏向[J];哲学动态;1989年01期

4 平飞;儒家“礼”文化基因再探[J];天府新论;2005年05期

5 李成武;;探源中国梦的文化基因[J];政工研究动态;2008年16期

6 王东;;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基因[J];青年思想家;2004年06期

7 耳火;;成都生活理念的二大文化基因[J];西部广播电视;2008年03期

8 稻叶明子;;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固定下来吗——文化基因与社会[J];学术探索;2009年04期

9 贺夏蓉;;论女书及女书文化的保护原则及其应用[J];船山学刊;2010年03期

10 牛宏泰;;华夏文明正源论[J];学园;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杰舜;;葫芦文化:中华民族凝聚的文化基因[A];葫芦·艺术及其他[C];2007年

2 徐德印;;人口流动过程中的文化碰撞与融合[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3 杨文志;;遗产:民族的“种质资源”[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4 乔晓光;;中国多民族乡村的文化资本与新农村建设[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5 苏荣誉;;序[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6 曹子西;;北京史研究与首都两个文明建设[A];北京历史与现实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7 乔惠民;;文化遗产多样性保护之我见[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8 陈立旭;;地域文化与浙商合作精神[A];“浙学传统与当代浙江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朱晓光;;水利古籍数字化与弘扬水文化[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10 顾希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几个辩证关系[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国华;西方文明崛起的文化基因[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2 本报记者 唐小清;寻找传承人类的文化基因[N];黑龙江日报;2005年

3 韩鹏;品牌意识背后的文化基因[N];邯郸日报;2007年

4 徐行翔邋通讯员 邬云辰 韩峻;寻找嘉兴城市“文化基因”[N];嘉兴日报;2007年

5 陈菲芝;文化基因 两岸一脉[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6 本报记者 王向华 实习生 刘华;“非物”:血脉中的文化基因[N];四川日报;2006年

7 李志岗 胡晓鹤 记者 齐宁;经济强镇的“文化基因”[N];延安日报;2008年

8 吕林荫;老字号,是一种文化[N];解放日报;2008年

9 陈社;泰州的文化基因[N];泰州日报;2009年

10 王钦亮邋本报记者 唐小清;独特文化基因催生艺术精品[N];黑龙江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传海;中国社会主义路径走向的民族文化解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茂;文化基因与金融风暴[D];吉林财经大学;2011年

2 华淑蕊;满汉文化融合中的传播与交流[D];吉林大学;2008年

3 张岳;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汉族夏历新年仪式的变迁[D];兰州大学;2009年

4 尚晓丹;贫困文化:贫困的循环[D];吉林大学;2007年

5 苏振东;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炜;列宁文化建设思想及苏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琳;审美视域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谢兴华;论地方政府在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主导作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胡晓婷;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惠子;延边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087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7087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4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