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处理群体性事件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23:33
本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处理群体性事件问题研究
【摘要】: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不少地方发生了规模较大的农民退社、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和请愿等一系列群体性事件。对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深入分析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科学看待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客观性,,提出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措施,并总结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这一系列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经验,形成了毛泽东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利益转型的加快,长期以来潜藏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以群体性事件的方式大规模爆发出来。中国共产党第二、三、四、五代领导集体进一步总结并发展了我们党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经验,以新的经验充实了这一思想宝库。这些基本经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把群体性事件纳入法治化的轨道,由重事后处治转为事前预防的理念,把均衡利益关系作为处理群体性事件的主要方法,并注重处理群体性事件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 本文在总结以上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党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站在执政党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构想。文章深入分析了执政党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稳定压倒一切”异化为刚性的维稳理念;执政党处理群体性事件中群众观的缺位;社会矛盾源头治理机制的缺失;应急管理体制与机制的不健全。基于执政党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刚性的维稳理念转变为韧性的维稳理念;加强执政党群众观的建设;完善群体性事件源头治理的机制;完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人民内部矛盾 群体性事件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1.43;D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一、 绪论10-17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 研究背景10
- 2、 研究意义10-11
- (二) 研究综述11-15
- 1、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2、 国外研究现状13-15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15-16
- 1、 研究方法15
- 2、 研究内容15-16
- (四) 本文的重难点和创新点16-17
- 1、 本文的重点和难点16
- 2、 本文的创新点16-17
- 二、 中国共产党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经验17-26
- (一)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经验17-22
- 1、 深入分析了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17-19
- 2、 以科学态度看待群体性事件的客观性19-20
- 3、 提出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措施20-21
- 4、 提出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方法21-22
- (二)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经验22-26
- 1、 把处理群体性事件纳入法治化的轨道22-23
- 2、 由重事后处治转为事前积极预防的理念23-24
- 3、 把构建和谐利益关系作为处理群体性事件的主要方法24
- 4、 注重处理群体性事件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24-26
- 三、 中国共产党处理群体性事件存在的问题26-34
- (一) “稳定压倒一切”异化为刚性的维稳理念26-28
- 1、 “稳定压倒一切”异化为压力性维稳体制26-27
- 2、 轻预防重处置的被动维稳思维27-28
- (二) 执政党处理群体性事件中群众观的缺位28-30
- 1、 少数党员干部官僚主义作风严重28-29
- 2、 某些党员干部的贪污腐败行为29-30
- (三) 社会矛盾源头治理机制的缺失30-32
- 1、 群众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30-31
- 2、 社会矛盾化解渠道单一化31-32
- (四) 应急管理体制与机制的不健全32-34
- 1、 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不完善32
- 2、 信息公开机制不完善32-34
- 四、 提升中国共产党处理群体性事件能力的路径选择34-45
- (一) 从刚性的维稳理念转变为韧性的维稳理念34-36
- 1、 科学理性的看待矛盾和冲突的客观性34-35
- 2、 变被动“维稳”为主动“创维”35-36
- (二) 加强执政党群众观的建设36-38
- 1、 弘扬与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36-37
- 2、 克服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37
- 3、 不断探索反腐倡廉新思路37-38
- (三) 完善群体性事件源头治理的机制38-42
- 1、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39
- 2、 畅通和拓宽群众的利益表达渠道39-40
- 3、 构建均衡的利益博弈机制40-41
- 4、 发挥大众传媒的利益表达功能41-42
- (四) 完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42-45
- 1、 加强信息公开与透明化建设42-43
- 2、 增强治理群体性事件的危机意识43-44
- 3、 健全社会预警与应急管理机制44-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8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8-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梅枝;;试论从刚性维稳向韧性维稳的转变[J];党政干部学刊;2010年04期
2 辛秋水;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学习毛泽东有关正确处理少数人闹事问题的论述[J];江淮论坛;1993年06期
3 刘明华,董勇;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处理少数人闹事问题的思想及启示[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王金豹;;中国共产党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历史经验与面临问题[J];岭南学刊;2008年01期
5 李茂盛;;正确认识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J];前进;2007年06期
6 王金豹;;50年代中期我们党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探索与启示[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7年01期
7 胡述宝;;六十年来我党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探索与启示[J];社科纵横;2009年12期
8 张昭国;;刘少奇对1956年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及启示[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9 王郅强;转型期我国城市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10 林闽钢;;论我国群体性事件管理的柔性化[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年05期
本文编号:715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715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