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犯罪控制的社会参与路径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犯罪控制的社会参与路径优化研究
【摘要】:犯罪不能被消灭,只能被控制。对犯罪的控制,我国曾一度坚持“国家本位型”的犯罪控制模式,即主要依靠国家力量对犯罪进行控制,在控制犯罪的主体中很少见到公权力机关以外的社会力量的身影,该种完全依赖国家专门力量对犯罪进行控制的模式,在以往犯罪表现形式单一的特定时期,确实能起到良好的控制犯罪的效果。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逐步从传统的农业社会时代发展到现如今的信息时代,伴随着时代变化的还有社会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社会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化,社会公众面临的风险与日增多,不安全感加剧,诱发犯罪的因素增加,易于实施犯罪的社会环境因素增多,这就对国家控制犯罪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形势下,完全依靠国家力量对犯罪进行控制是不切实际的,通过制度安排和创新合理吸纳社会资源,维护社会治安,完成社会控制才是合理地选择。对犯罪的控制需要由以国家力量为主导的犯罪控制模式向以国家和社会力量并重的二元模式转换,吸纳社会力量协助公权力机关对犯罪进行控制,而且社会力量参与对犯罪的控制也日益发展成为一种国际趋势。本文以社会力量参与犯罪控制的路径为视角,首先对犯罪控制领域的社会参与内涵、参与的主体和范围以及社会参与的基本路径进行了界定,在明确了社会参与基本理论之后,通过分析我国当前采取的犯罪控制措施,认为我国社会力量参与犯罪控制的路径可以分为两种,即社会力量自主参与式的自发自愿型社会参与路径和需要政府等相关部门动员引导式的政府发动型社会参与路径;然后具体分析每种路径中的典型表现形式以及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应对、完善措施。
【关键词】:犯罪控制 社会参与 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17.6;D621.5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引言8-12
- 第一章 犯罪控制社会参与的基本路径12-28
- 第一节 犯罪控制社会参与的内涵12-20
- 一、社会参与的含义12-14
- 二、社会参与的主体14-17
- 三、社会参与的范围17-20
- 第二节 犯罪控制社会参与的价值分析20-26
- 一、国家本位型犯罪控制模式与社会参与21-22
- 二、社会本位型犯罪控制模式与社会参与22-24
- 三、国家与社会二元犯罪控制模式与社会参与24-26
- 第三节 犯罪控制社会参与的基本路径26-28
- 第二章 自发自愿型社会参与路径的优化28-36
- 第一节 自发自愿型社会参与路径的内涵及形式28-29
- 一、自发自愿型社会参与路径的内涵28
- 二、自发自愿型社会参与路径的表现形式28-29
- 第二节 我国自发自愿型社会参与路径存在的问题29-33
- 一、举报制度存在的问题29-31
- 二、扭送制度存在的问题31-33
- 第三节 自发自愿型社会参与路径发展及完善33-36
- 一、举报制度的发展及完善33-34
- 二、扭送制度的发展及完善34-36
- 第三章 政府发动型社会参与路径的优化36-44
- 第一节 政府发动型社会参与路径的内涵及形式36-37
- 一、政府发动型社会参与路径的内涵36-37
- 二、政府发动型社会参与路径的表现形式37
- 第二节 我国政府发动型社会参与存在的问题37-41
- 一、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38-39
- 二、社区警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9-41
- 第三节 政府发动型社会参与路径发展及完善41-44
- 一、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及完善41-42
- 二、社区警务的发展及完善42-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9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9-50
- 后记50-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伟明;犯罪控制利益论——从利益的角度探析犯罪控制的目标、根据和途径[J];政治与法律;2005年02期
2 傅跃建;张应立;;论社区犯罪控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苗伟明;;中西方传统犯罪控制思想之比较——从利益的角度探析中西方传统犯罪控制思想的差异[J];犯罪研究;2007年02期
4 宫咏梅;;犯罪控制刍议[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田冰;;转型期我国犯罪控制的困境及出路[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梁恒;;异化与重构:犯罪控制激发犯罪的检视[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焦俊峰;;犯罪控制中的治理理论[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朱景汉;刘玉峰;;犯罪控制社会化的原因及必要性分析[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犯罪控制模式下的法官决策[J];公安研究;2010年06期
10 周良沱;“白灰黑”:求利行为与犯罪控制[J];法治论丛;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康均心;;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犯罪与犯罪控制[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2 张建明;;当前中国的警事革新与犯罪控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储槐植;蒋建峰;;经济全球化与犯罪控制对策[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4 师索;;何以自反:犯罪控制的结构性风险[A];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建宏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亚洲犯罪学会会长;用科学方法构建犯罪控制政策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崔洁 肖水金;经济安全离不开犯罪控制[N];检察日报;2004年
3 西南政法大学 季境;社会管理创新进程中的犯罪控制路径[N];检察日报;2011年
4 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 孙宝民;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职务犯罪控制[N];检察日报;2011年
5 陈国庆;鱼与熊掌新说[N];检察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维民;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犯罪控制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李明;在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之间[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建强;强奸犯罪控制与人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2 张超;我国犯罪控制的社会参与路径优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3 刘淑真;基督教与犯罪控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张习文;犯罪控制的本源理论解释[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吴晓燕;食品安全的犯罪控制[D];苏州大学;2011年
6 王丹;职务犯罪控制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王海涛;试论对犯罪的情境预防——犯罪控制的第三条道路[D];北京大学;2005年
8 仝其宪;论犯罪控制模式[D];安徽大学;2007年
9 林欢欢;藏传佛教与犯罪控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陶雅莉;犯罪的民俗控制机制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25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725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