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视角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14:49

  本文关键词: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视角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矛盾 网络激化 网络群体性事件


【摘要】:近年频发的群体性事件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网络普及率的飞速提高,群体性事件与网络相结合,衍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改革深化所触及的不同利益阶层的社会矛盾,包括干群矛盾、贫富矛盾、敌我矛盾等。各种社会矛盾交织,抑制了经济发展、质疑了政治基础、危害了社会稳定、破坏了人民团结,因此近年来中央政府联合地方政府采取了各种方式,试图控制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但结果却差强人意。究其原因既有制度原因也有人为因素。解决网络群体性事件需要一项系统性方法,要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本研究试图从建国以来积累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入手,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和途径进行分析,并突出相关对策建议。本文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梳理。第二部分,论述群体性事件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为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做理论准备。第三部分,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分析。包括五个发展趋势和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第四部分,基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视角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中的矛盾的量变质变性、主次矛盾以及抓住矛盾源三点,比较深入系统地分析了网络群体性事件产生原因。第五部分,网络群体性事件矛盾化解对策研究。从完善社会利益整合路径、完善相关网络法律法、政府搭建网络对话平台等五个方面,提出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矛盾 网络激化 网络群体性事件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1.43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2
  • 1.1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8
  • 1.2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8-11
  • 1.2.1 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8-10
  • 1.2.2 国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0-11
  •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方法11-12
  • 1.3.1 论文研究的思路11-12
  • 1.3.2 论文研究的方法12
  • 1.3.3 本文的创新之处及不足12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12-25
  • 2.1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12-15
  • 2.1.1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12-13
  • 2.1.2 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13-14
  • 2.1.3 网络群体性事件与现实群体性事件的联系与区别14-15
  • 2.2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分类15-16
  • 2.2.1 依据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模式分类15
  • 2.2.2 依据网络群体性事件主体目的不同分类15-16
  • 2.3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16-17
  • 2.3.1 瞬间爆发性16
  • 2.3.2 虚实交互性16-17
  • 2.3.3 范围广域性17
  • 2.3.4 难以控制性17
  • 2.4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相关理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17-25
  • 2.4.1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普遍性18-20
  • 2.4.2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特点20
  • 2.4.3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产生原因20-22
  • 2.4.4 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解决途径22-25
  • 3 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分析25-31
  • 3.1 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况25-28
  • 3.1.1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数量呈上升趋势25-26
  • 3.1.2 网络群体性事件由城市向农村蔓延26-27
  • 3.1.3 权力部门更多的成为事件焦点27
  • 3.1.4 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体互动趋势凸显27-28
  • 3.1.5 国外敌对势力更多的通过网络插手国内事务28
  • 3.2 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影响28-31
  • 4 基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视角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31-35
  • 4.1 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突出31-32
  • 4.2 网络社会相关制度、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32-33
  • 4.3 政府信息公开不充分不及时33
  • 4.4 传统民意表达渠道不畅通33-34
  • 4.5 网络监管教育机制不完善34
  • 4.6 境内外敌对势力的网络干涉34-35
  • 5 网络群体性事件矛盾化解对策研究35-43
  • 5.1 完善社会利益整合路径,建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35-38
  • 5.2 完善相关网络法律法规,营造和谐网络文化环境38-39
  • 5.3 政府搭建网络对话平台,不断畅通诉求表达机制39-41
  • 5.4 把握网络舆论发展模式,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41-42
  • 5.5 主动联合世界各国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42-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6
  • 作者简介4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民安;慎用警力处置群体性事件[J];领导科学;2000年04期

2 刘忠良;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J];领导科学;2000年09期

3 王昭耀;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0年09期

4 齐岩兴,方芳;浙江省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及对策[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5期

5 戴纲;“新化西河群体性事件”个案分析及反思[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6 周忠伟,叶松;群体性事件及其评判[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7 龙庆相;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8 宋昭君,曹扎根,李颖忠;强化信息收集 切实把握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主动权[J];公安研究;2000年05期

9 周忠伟;群体性事件及其评判[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10 王大明;正确处理和预防群体性事件[J];求是;200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乃龙;;群体性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陈海泉;;浅谈海警部队如何正确处置海上群体性事件[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港区、渡口船舶航行安全与管理论文集[C];2009年

3 毕雁英;;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及其根源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董v,

本文编号:7599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7599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c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