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18:16
本文关键词: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各类环境污染的投诉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环境纠纷逐渐增多,甚至因此引发群众与企业对立、群众与政府对抗的事件。目前,环境问题排在全国群体性事件十大原因第九位,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增长速度排第七位,其年增长率为29.8.%。国家环保部副部长潘岳指出,我国目前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受到不合格饮水的威胁,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呼吸可能受到污染的空气,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成为了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关注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为学术界提供理论参考,为政府解决环境群体性事件提供实践借鉴,成为本文开展研究的初衷。本文借鉴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和环境行政管理理论等相关理论,紧紧围绕如何建立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内涵、特征、分类以及危害,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的概念及政府建立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的意义;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原因分析;我国政府建立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的对策,从完善政府环境保护机制和完善政府应对环境问题的工作机制两个方面入手,对我国政府建立和完善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特别对政府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转变经济发展理念,完善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环保监管的长效机制,增强企业环保意识、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制,完善群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畅通环境纠纷解决渠道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构建政府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总之,,本文力求充分发挥政府在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建设的核心作用,同时注意引导企业、媒体和非政府组织发挥应有的作用,全面、系统、动态地规避和化解环境矛盾,进而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应该说,只要各级政府能够未雨绸缪,提高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提高对环境问题引起的矛盾和纠纷的重视,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提出的环境诉求,就能够防止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下,从源头上消除环境群体性事件。
【关键词】:政府 环境群体性事件 预防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1.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第一章 绪论9-15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9-11
- (一)研究背景9-10
- (二)研究的意义10-11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一)国外研究现状11-12
- (二)国内研究现状12-13
-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13
- (一)文献研究法13
- (二)案例分析法13
- (三)比较研究法13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难点及创新之处13-15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13-14
- (二)研究的难点14
-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14-15
- 第二章 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相关理论15-23
- 一、环境群体性事件15-20
- (一)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概念15-16
- (二)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分类16
- (三)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征16-19
- (四)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危害19-20
- 二、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20-23
- (一)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的概念20
- (二)建立和完善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的意义20-23
- 第三章 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23-28
- 一、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的现状23
- 二、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存在的问题23-25
- (一)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24-25
- (二)政府应对环境纠纷方面存在的问题25
- 三、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5-28
- (一)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25-26
- (二)环保部门执法监管机制不健全26
- (三)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环保机制26-27
- (四)政府缺乏有效的回应机制27
- (五)缺乏民众环境权救济机制27
- (六)环境预警机制不健全27-28
- 第四章 完善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的对策28-36
- 一、完善政府环境保护机制28-33
- (一)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建立科学考核机制28-29
- (二)建立环境执法监管长效机制29-30
- (三)完善公众环境保护的参与机制30-32
- (四)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制32-33
- 二、完善政府应对环境问题的工作机制33-36
- (一)完善环境问题协商解决机制33-34
- (二)发挥新媒体正面作用,疏通民众的生态担忧34
- (三)完善环境问题预警机制34-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41
- 致谢41
- 个人简历41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星星;;当前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及其防控对策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4期
2 钟其;;环境受损与群体性事件研究——基于新世纪以来浙江省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分析[J];法治研究;2009年11期
3 程雨燕;;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原因及其法律对策[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潘岳;;和谐社会目标下的环境友好型社会[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年07期
5 张有富;;论环境群体性事件的主要诱因及其化解[J];传承;2010年33期
6 冯晓星;;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 公众如何理性维权[J];环境保护;2009年17期
7 宫学栋,刘定慧;环境伦理学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8 吴新慧;;农村环境受损群体及其抗争行为分析——基于风险社会的视角[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03期
9 郭经文;;全力防范偶发事件转化为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抓好源头治理和初期处置[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10 陈文铂;;从公共资源利用的视角看环境群体性事件——从浙江东阳环境群体性事件切入[J];理论观察;2008年03期
本文编号:760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760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