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立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立法研究
【摘要】:在刑事领域有两大学派: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实证学派。在刑罚制度领域,刑事古典学派主张刑罚的价值即存在的正当理由是刑罚的报应主义和功利主义,所以倡导刑罚的一般化理论和一般预防作用;而刑事实证学派主张刑罚存在的正当理由是社会防卫,即实现防卫社会的一般目的,所以主张刑罚的个别化理论和特别预防作用。随着近代刑事实证学派的产生和发展,刑罚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发展和改革。从注重刑罚威慑、惩罚作用到重视刑罚的教育、矫正功能,刑罚种类越来越轻缓化,刑罚的执行方式从监禁刑向非监禁刑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各国纷纷探索宽缓的、符合人道主义的刑罚道路,在刑罚执行方面的进步就是发明了“社区矫正”这一非监禁性的刑罚执行方式,并构建了适合自己的社区矫正制度,并且这些国家一般都将成年犯与未成年犯分开矫正,并形成完善的专属于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制度。相比之下,我国在刑罚执行方面发展的比较落后,在国外社区矫正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和进步的时候,我们才刚刚开始社区矫正司法实践的试点。经过短短几年的探索,我们在社区矫正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国外先进的制度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其中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我国至今还没有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法律制度,没有专门适用于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立法。无论从有利于未成年犯矫正、改造并重新回归社会的角度,还是从刑罚要向宽缓化、符合人道主义的方向发展的角度,还是顺应世界各国的潮流和发展趋势进而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的角度,我国都应当建立专属于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制度。本文在对社区矫正以及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在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基本情况、以及在学术界的研究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剖析,通过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社区矫正制度与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提出了我国对未成年犯社区矫正进行专门立法的构想,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立法模式的选取、遵循的立法基本原则以及立法框架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未成年犯 社区矫正 立法 构想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6.8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4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现状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
- 1.3 研究方法及目的、意义12-14
- 1.3.1 研究方法12-13
- 1.3.2 研究目的、意义13-14
- 第二章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基础理论14-20
- 2.1 社区矫正14-15
- 2.1.1 概念14-15
- 2.1.2 起源和发展15
- 2.2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15-20
- 2.2.1 概念15-16
- 2.2.2 理论基础16-20
- 第三章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在我国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20-31
- 3.1 历史沿革20-21
- 3.2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在我国的发展现状21-23
- 3.3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在我国存在的问题23-27
- 3.3.1 未成年犯矫正理念落后24
- 3.3.2 缺乏专门、统一的立法24-25
- 3.3.3 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滞后25-26
- 3.3.4 矫正项目不科学和管理体制不完备26-27
- 3.4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专门立法之必要性27-31
- 3.4.1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固有价值27-29
- 3.4.2 建立专门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法律制度之需要29-30
- 3.4.3 构建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完整的法律体系30-31
- 第四章 域外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介绍31-37
- 4.1 英国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31-33
- 4.2 美国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33-34
- 4.3 日本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34-35
- 4.4 我国台湾地区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35-36
- 4.5 域外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对我们的借鉴意义36-37
- 第五章 对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立法的构想37-47
- 5.1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立法模式之选取37-39
- 5.2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立法基本原则之构想39-42
- 5.2.1 区别矫正的立法原则39
- 5.2.2 分类矫正的立法原则39-41
- 5.2.3 个案矫正的立法原则41
- 5.2.4 信息保密的立法原则41-42
- 5.2.5 震慑性和宽缓性相制衡的立法原则42
- 5.3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立法框架的设想42-47
- 5.3.1 一般规定43
- 5.3.2 矫正机构与矫正人员43-44
- 5.3.3 矫正项目44-45
- 5.3.4 矫正对象的管理体制45
- 5.3.5 相关的配套制度45-46
- 5.3.6 专项经费制度46-47
- 结语47-49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世恩;二十一世纪我国未成年犯改造工作发展的探索[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2期
2 田生有;“位退”未敢忘忧国——张邦应帮教未成年犯二三事[J];政府法制;2005年17期
3 王顺安,甄宏;试论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项目体系之构建[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01期
4 石先广;;对未成年犯应实施有针对性的社区矫正[J];人民调解;2005年09期
5 沈峰;;不能让未成年犯现身说法[J];公民导刊;2005年05期
6 洪勇强;;论未成年犯网络信息化教育的实践[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2期
7 莫晓宇;蒋潇锋;;论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体系的完善[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2期
8 张亚平;;论未成年犯缓刑考察制度之完善[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张雪筠;;未成年犯的职业生活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4期
10 孟红;;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中的法律主体研究[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万标;;浅议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2 王长征;李康熙;;“严打”以来新收未成年犯的特点及改造对策[A];“严打”政策法律问题研究[C];2002年
3 白汝芬;欧阳仑;常俊红;王东娥;;全日制教学对14—16周岁未成年犯的行为矫正[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孙丰堂;;带“走错路的孩子”回家——Y市未成年犯缓刑适用实证研究[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5 朱海;白学军;;未成年犯与中学生抑制控制能力的比较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王长征;;努力开创少管工作人权保障的新局面[A];中国监狱人权保障——全国监狱人权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权;;对焦虑、抑郁倾向未成年犯的心理治疗报告[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江西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课题组;卢志民;唐江伟;宋园华;;创新未成年犯教育改造模式 努力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把关爱送给未成年犯——“五老”为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犯奉献余热[A];第十七次全国部分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研讨会材料汇编[C];2009年
10 唐志科;潘菲;;对社区矫正中未成年犯的心理矫治工作探析——以上海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为例[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文明;湖南未成年犯有了义务教育课堂[N];法制日报;2007年
2 范静;北京海淀少年庭法官回访未成年犯[N];人民法院报;2006年
3 韩岩;我省67名未成年犯获劳动技能等级证书[N];陕西日报;2008年
4 汪飞;让未成年犯走进“改革开放30年”[N];江苏法制报;2009年
5 记者 陈伟;山西首个未成年犯教育感化挽救基地成立[N];人民法院报;2009年
6 记者 曹秀娟;305名未成年犯获减刑假释[N];山西日报;2009年
7 谷萍;寻找“失踪”的未成年犯[N];检察日报;2004年
8 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 林筱发;点燃未成年犯的希望之灯[N];人民法院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庞莹;艺术矫治 开启未成年犯新人生[N];四川日报;2013年
10 张学林 记者 查小高;两成未成年犯来自不完整家庭[N];云南法制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永勤;未成年人供述行为的心理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涛;论我国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D];湖南大学;2008年
2 曲学森;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李莉;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探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明;未成年犯心理社会能力特征及其干预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壤;异地户籍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6 汪铁柱;未成年犯缓刑适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7 闫辉;论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D];上海大学;2015年
8 王彦文;未成年犯教育管理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9 冯淑红;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实证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10 赵悦;未成年服刑人员权利保障研究[D];海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69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769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