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行动和意义——西方理论范式及其在我国重大群体性事件语境下的反思
本文关键词:结构、行动和意义——西方理论范式及其在我国重大群体性事件语境下的反思
【摘要】:西方理论在对群体性事件概念谱系中社会运动、集体行动、集群行为等的长期研究中大致形成了结构、行动与意义三种相互排斥或拒绝的理论范式,并被广泛引入我国重大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之中。然而这种简单引入往往因为忽略事件的特性和差异而存在水土不服、解释乏力等问题。事实上,作为社会行动的特殊样态,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涵盖结构、行动、意义等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而非任一要素单独作用的结果。因此首先需要将其视为过程而非偶然随机事件,植根于真实演化过程,关注各个要素在不同阶段的作用以及彼此之间的复杂关联,从而把握事件的动力、机制、逻辑、关键节点等治理对策所需明晰的关键问题。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
【关键词】: 结构 行动 意义 重大群体性事件
【基金】: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63029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CGL09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D0;D631.4
【正文快照】: 构建社会安全防范体系,解决由众多深层社会矛盾积聚而成,并且日渐多发的各类重大群体性事件,尤其是其中聚集规模更大、强度和烈度更高、且易于产生连锁反应、具有明显复杂性特征和潜在衍生危害,严重危及社会秩序,同时运用常规管理方式难以应对的重大群体性冲突事件,既是当前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薛澜;张杨;;构建和谐社会机制治理群体性事件[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2 刘能;;社会运动理论:范式变迁及其与中国当代社会研究现场的相关度[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强;杨秋军;;党内潜规则的实质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李世友;雷蒙·阿隆国际关系学说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芮必峰;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白欲晓;;回到儒教自身——“儒教形态”引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周业勤;;我国城市社区的理论建构及其实践路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李群;新课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兼论师生交感互动教学模式及其构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 刘长林;储天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话语分析[J];安徽史学;2009年06期
8 朱永虹;邵炜;;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中的企业策略行为分析与制度安排构想[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9 任丹青;;农业社会中的“醉翁”形象——从认知语境角度分析英译本《醉翁亭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葛忠明;论科学扩大的必要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力;曹振飞;;结构箱中的情绪共振——治安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董海军;代红娟;;农民维权抗争的无效表达:流于过程的情感行动——对西安Y区征地抗争事件的解读[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李心悦;;浅谈《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许勃潮;;论贵州京剧院文化管理体制改革[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伟;;以涂尔干集体意识的观点浅析当前社会秩序的维持[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廖小东;曹文波;;民间组织在社会性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晋佳;陈晔;赵帅斌;;违章建筑与农民行为——基于斯科特和波普金的理论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宋宝安;张一;;创新社会管理:控制物价促进稳定的基本战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李向平;;缘分·功德·共同体——中国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龙晓枫;消费者规范理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银萍;民族主义与韩国反美主义[D];南开大学;2010年
9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章佳;金融危机对社会稳定结构的影响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俞琳;影响环境议题设置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晓丹;明清家训家规文化及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秦佳;国民党民众运动研究(1924—1937)[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庞会敏;辽宁中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田丰;默顿社会失范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张学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能;怨恨解释、动员结构和理性选择——有关中国都市地区集体行动发生可能性的分析[J];开放时代;2004年04期
2 刘能;;当代中国群体性集体行动的几点理论思考——建立在经验案例之上的观察[J];开放时代;2008年03期
3 赵鼎新;西方社会运动与革命理论发展之述评——站在中国的角度思考[J];社会学研究;2005年01期
4 李强;“丁字型”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J];社会学研究;2005年02期
5 孙立平;1990年代以来社会分层的三大趋势——答友人问[J];天涯;2004年02期
6 孙立平,王汉生,王思斌,林彬,杨善华;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7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我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特点、原因及政府对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瑞清;余达宏;;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其治理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2 李金;;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维护社会稳定[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杨瑞清;辜静波;;关于弱势群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透析[J];求实;2005年12期
4 王玉龙;吕云涛;;健全能量释放机制,加强突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控制[J];台声.新视角;2005年06期
5 李新钰;蒋连舟;赵超;;试论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与防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农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四大机制[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39期
7 麻彦伟;;乡镇政府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原则[J];领导科学;2005年23期
8 余凌云;唐荧;;论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5年02期
9 李万和;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J];公安研究;2005年02期
10 阳红光;浅谈群体性事件的处置[J];公安研究;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雁英;;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及其根源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董v,
本文编号:785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785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