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流动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工作行动研究——以昆明F社区为例
本文关键词:预防流动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工作行动研究——以昆明F社区为例
【摘要】:本研究以昆明最大的一个流动人口聚居区(F社区)中的预防流动青少年犯罪的社区服务为个案,探索如何从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出发,通过提升流动青少年的抗逆力,促进其正面成长,积极融入城市生活,减低违法犯罪的风险。通过实施行动研究,本研究发现流动青少年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缺乏社区公共服务;学校教育质量差;家庭支持不足,亲子关系不佳;人际关系不佳,同伴支持不足;缺乏自尊与自信等问题。通过开展以抗逆力建设为核心的生命教育、职业生涯辅导、家庭、学校和社区文化建设等社会工作服务,能有效改善流动青少年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减低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本研究还认为,在流动人口社区建立社会工作服务站,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促进青少年与环境的正向互动是预防犯罪的前提;发挥青少年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预防犯罪的重点;唤起偏差行为青少年的"耻感",是预防其落入犯罪深渊的关键。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社会工作学院;
【关键词】: 流动青少年 青少年犯罪 抗逆力
【基金】: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关爱流动儿童,促进社会融合”项目
【分类号】:C913.5;C916
【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凸显。根据2008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十一五”期间青少年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间青少年发展趋势报告》1,“十一五”期间,我国未成年人(18岁以下)犯罪持续每年持续上升,五年间共上涨68%,其上升幅度远远超过青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建;金小红;;流动青少年犯罪类型的社会学解读:社会冲突论的视角[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年01期
2 陶文中;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J];教育科学研究;1997年05期
3 郑红丽;罗大华;;青少年犯罪成因心理学研究新进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于肖楠,张建新;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5期
5 程春华;段体操;;当前青少年犯罪成因及对策研究——以东莞市青少年犯罪为研究模本[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6 邓蓉;;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的介入[J];云南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波;方明;;农科类贫困大学生的压力源及应对策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田宝伟;郑日昌;吴九君;;大学生挫折应对能力形容词量表的编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刘恋;葛喜平;;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2期
4 秦旭芳;庞丽娟;;行动学习法与行动研究辨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5 孙瑞琛;刘文婧;贾晓明;;“5.12”汶川地震后抗逆力的个案研究——来自精神分析视角[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向巍;余暮;;青少年犯罪心理动因分析及预防[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吴世韫;严燕;;大学生心理弹性状况的调查[J];成功(教育);2010年11期
8 张阔;张赛;董颖红;;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1期
9 陈露露;彭李;唐棠;李敏;;妇科癌症患者心理弹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10 王爱军;;困境与突围:电视剧《金婚》的另一种解读[J];电影文学;2008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许燕;王斐;潘益中;;婚恋弹性概念重构及作用初探[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2 刘得格;时勘;孙海法;龚会;;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对危机事件的抗逆力模型探索[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阳毅;贺莉君;;企业员工复原力量表的初步编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4 马达;;行动研究与音乐教师专业发展[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燕;孤独症儿童家长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裴元庆;张家口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凌雷;引导性日志开发与应用的行动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玲;当代青少年挫折教育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沈晔;知识型员工职业韧性及其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徐家华;大学生心理弹性问卷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欧阳翠云;体育锻炼与中学生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冀建伟;关于增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教学案例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俊波;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波;城乡结合部初中校参与式作文教学之行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小红;陈薇;;流动青少年犯罪:生存风险与环境风险的影响——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状况调查[J];城市问题;2011年11期
2 黎少游;向敏;;坚韧性人格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王翔,陈建明;少年法庭对未成年被告人的司法保护实践[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年02期
4 钟其;;浙江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基本趋势[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2期
5 林小培;李耀明;;城市边缘青少年的犯罪预防[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3期
6 罗大华;郑红丽;;青少年犯罪成因实证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06期
7 吴玲丽;深圳青少年犯罪预防机制初探[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林兰芬;周劲松;;试析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介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席居哲,桑标;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综述[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4期
10 林维;;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转处理念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殿明 ,司书中 ,王军;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预防[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1年02期
2 王淑玉;网络时代青少年审美时尚与审美文化解析[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1年04期
3 李琳琳;;关于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环境影响的调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4 卢兴治;;新形势下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及对策[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年05期
5 张宝义;青少年犯罪的季节性特征及原因探析[J];青年研究;2002年05期
6 于淑芬;关于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4期
7 邵萍英;浅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杨晓梅,田丽敏;论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点[J];大连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9 丛梅;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及其控制[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2年06期
10 张应立;家庭缺陷与青少年犯罪[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盖玉彪;习裕军;;论青少年犯罪中的网络因素[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2 金鑫鑫;;网络游戏与青少年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刘宝山;;试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类型特征与预防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徐小媛;;传媒暴力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影响[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王志红;;网络的负面作用与青少年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盖玉彪;习裕军;;论青少年犯罪中的网络因素[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7 徐小媛;;传媒暴力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影响[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8 方继民;傅强;;青少年侵财型犯罪的成因特点及防治对策探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9 许宝宇;;试论网络游戏与青少年犯罪[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10 潘松萍;朱临;;文化冲突语境下的青少年犯罪解读[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汉中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题研讨会发言摘登[N];汉中日报;2007年
2 高志平;桃江 加强青少年维权工作[N];人民法院报;2007年
3 何秀林;青少年犯罪特点及预防对策[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4 本版文字 本报记者 陈彦;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N];中山日报;2008年
5 张志鹏;宗教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机制何在[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秦雪 周丹丹;双塔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成绩斐然[N];朝阳日报;2009年
7 三门峡市湖滨区人民检察院 姚毅飞;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初探[N];今日信息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吴杰文;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N];潮州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翟帆;青少年的未来不应被网络所透支[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记者 侯国胜 孙晓清;教育学生学法守法用法预防减少青少年犯罪[N];商丘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任之;青少年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外部特点和内隐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陶琳瑾;高特质愤怒青少年的宽恕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波;我国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及其预防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李瑞;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影响及预防[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伟;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4 宋玉;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黄明;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6 刘世雄;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教育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春燕;我国青少年犯罪的人口学特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尉海波;青少年犯罪原因与预防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杨五全;湖南某市青少年犯罪基本状况的调查报告[D];湖南大学;2012年
10 李向健;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规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92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892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