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论司法鉴定的科学性

发布时间:2017-09-24 18:44

  本文关键词:论司法鉴定的科学性


  更多相关文章: 司法鉴定 鉴定结论 科学性 鉴定资格 鉴定能力


【摘要】: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乃至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科学性都是鉴定结论的本质属性,但是科学的本意是分科之学,是系统知识的集合,但在证据学领域基本上把科学等同于正确。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实际上就是要注重科学精神,把鉴定结论的科学性绝对化、极端化、万能化的行为,有违科学的本质,背叛了科学的精神。鉴定结论具有科学性的论断是有问题的,其中还包含着技术和经验。法庭在遴选鉴定人的时候,不仅要对鉴定人的资格做形式审查,更要对鉴定人的鉴定能力做实质审查。对鉴定结论的科学性的审查还应当排除伪科学的东西。唯有如此,才可能将鉴定结论回归到证据的层面,通过法庭质证,符合证据采信标准的鉴定结论才能作为定案依据。
【作者单位】: "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医药法律与伦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司法鉴定 鉴定结论 科学性 鉴定资格 鉴定能力
【基金】:“十二五”司法部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司法鉴定关键技术”(编号2012BAK16B02-2)
【分类号】:D918.9
【正文快照】: 无论是英美法系的专家证人制度,还是大陆法系的鉴定人制度,两大法系中专家所形成的证据成果分别对应为专家证言和鉴定结论(意见),这两种制度所形成的证据都是诉讼中不可或缺的专家证据。专家证据属于科学证据,是人类诉讼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依赖。这是因为,诉讼乃是一种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醒民;;科学是什么?[J];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2 常林;;司法鉴定与“案结事了”[J];证据科学;2009年05期

3 卢建军;;司法鉴定结论使用中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兼论我国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建构和完善[J];证据科学;2010年06期

4 杜国栋;;论司法鉴定人员职业规则[J];证据科学;2011年05期

5 黄瑞雄;科学、科学评判标准和科学精神[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李醒民;;“科学”和“技术”的源流[J];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7 吴海江;;“科技”一词的创用及其对中国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5期

8 眭纪刚;;科学与技术:关系演进与政策涵义[J];科学学研究;2009年06期

9 周程;;“科学”的起源及其在近代中国的传播[J];科学学研究;2010年04期

10 熊志军;;科学与技术的比较研究[J];求索;2006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扬芳;探析科学分界的历史演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杨熙媛;刘芳;;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3 孙记;;程序性证明——一个证据法学不可缺失的概念[J];北方法学;2007年05期

4 李醒民;;知识、常识和科学知识[J];北方论丛;2008年01期

5 程亚男;;以国家的名义:服务于人类知识的传承与公平共享[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年04期

6 陈建;;归纳问题和卡尔纳普的解答[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7 文援朝;波普尔的错误观述评[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林文玉 ,冷希圣;论编辑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J];编辑之友;2005年01期

9 于鸣镝;论科技文献与生产力的关系[J];图书与情报;1992年02期

10 马恒通;简论图书馆学理论的评价与选择[J];图书与情报;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路卫华;;从现代科学的维度看生态文明建设[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李勇;陈凡;;科学—技术关系的历史逻辑与当代特征[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梁东黎;;若干重要理论观点的比较研究:马克思经济学、中国化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陈新汉;;哲学视域中的文化四则[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蓉;论库恩科学哲学的社会学转向[D];武汉大学;2010年

2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3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杨日飞;教育与儿童的自然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操奇;主体视界中的文化发展论[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凌志;基于知识进化观的企业创新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钟海琴;玻耳兹曼的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9 田松;惠勒科学哲学思想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超;约翰·齐曼的科学哲学思想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永刚;政治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玉刚;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制度构建[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李征宇;论技术性证据调查制度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宁宁;马克思哲学语境下的科学划界[D];江南大学;2010年

6 王忠明;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尹来也;论归纳法与演绎法的辩证统一[D];南昌大学;2010年

8 邓昊;“神圣”的科学[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娜;我国司法鉴定体制改革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张丽杰;论知识创新在技术创新中作用的日益突显[D];东华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玉霞;;透析司法鉴定新《决定》[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刘则渊 ,王海山;科学和技术:相互转化的史实和机制[J];大连工学院学报;1983年03期

3 肖承海;;论鉴定结论质证的路径依赖[J];证据科学;2008年02期

4 常林;;司法鉴定与“案结事了”[J];证据科学;2009年05期

5 汪建成;;专家证人模式与司法鉴定模式之比较[J];证据科学;2010年01期

6 常林;;谁是司法鉴定的“守门人”?——《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实施五周年成效评析[J];证据科学;2010年05期

7 凤雯杰;;试论鉴定结论的认证[J];法制与社会;2007年10期

8 许明;;试论完善鉴定结论审查机制的新对策——设置专家辅助人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9年03期

9 刘则渊;陈悦;;新巴斯德象限:高科技政策的新范式[J];管理学报;2007年03期

10 李醒民;;“科学”和“技术”的源流[J];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天根;朱从兵;;严复译著时间考析三题[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董丽丽;[N];大众科技报;2010年

2 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学传播普及研究中心理事长 徐善衍;[N];大众科技报;2010年

3 通讯员 武文宽 记者 台建林;[N];法制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危兆盖;[N];光明日报;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磊,郝晓s,

本文编号:912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912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8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