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新媒体视域下诈骗犯罪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21:45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视域下诈骗犯罪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媒体 诈骗犯罪 对策


【摘要】:新媒体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同时,作为一种信息交流的新的重要工具。由于与传统媒体的巨大差异,人们的生活方式呈现出这样的新状态:全新的虚拟与现实共存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由此也相应地改变了诈骗犯罪的手段和表现形式,新型的诈骗方式层出不穷,给群众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基于当前的形势,很有必要对新媒体视域下诈骗犯罪进行深入的研究,剖析此类诈骗犯罪的发生原因,并寻找这种犯罪的预防和控制方法,以最终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对新媒体视域下的诈骗犯罪进行系统研究。文章在明确新媒体的基本概念之后,分析了新媒体对诈骗犯罪的影响,再对新媒体视域下诈骗犯罪的内涵进行界定,从宏观上把握新媒体视域下诈骗犯罪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新媒体诈骗犯罪的表现形式,主要探讨新媒体视域下诈骗犯罪的主要方法、主要类型和主要特征,从深层次把握新媒体视域下诈骗犯罪的具体内容。在全面把握新媒体视域下诈骗犯罪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此类新型诈骗犯罪产生的五方面因素:第一,新媒体因素。新媒体就是具有复杂双面性质的工具,一方面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为人类带来大量的信息和方便,而另一方面新媒体为新型诈骗犯罪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第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市场经济背景下拜金主义思想盛行,另一方面新媒体视域下的诈骗犯罪具有低成本、高收益的特性;第三,道德因素。我国正处于道德转型期,缺乏相关的道德标准;第四,法制因素。相关立法滞后以及现有法规威慑力不够;第五,个体因素。首先犯罪人法律观念缺失、物质贪欲畸形膨胀和侥幸心理作祟,其次被害人法律意识淡薄、贪图便宜而且警惕性差。 在对新媒体视域下诈骗犯罪的表现形式和产生的原因进行细致分析之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第一,加强新媒体技术的防控。首先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推行网络实名制;其次,加强对手机信息平台的监管,打击利用短信进行诈骗;再次,电视台要加强对广告内容的过滤,降低消费者上当受骗的概率。第二,构建新媒体道德体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建立诚实信用的基本道德规范,另一方面要强化道德自律。第三,加强法制建设。首先,要加强立法建设,提高法律威慑力;其次,要加强司法制度的建设,提高执行力度;再次,加强法制教育,鼓励群众同违法行为做斗争。第四,强化被害预防。一方面要提高个体的识别能力,降低上当受骗的几率;另一方面要提高个体的维权意识,协助相关机关打击此类新型诈骗犯罪。
【关键词】:新媒体 诈骗犯罪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17;D924.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绪论9-15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9-11
  • (二) 文献综述11-12
  •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12-13
  • (四) 论文的创新点与论文的不足13-15
  • 一、新媒体及其影响下的诈骗犯罪概述15-22
  • (一) 新媒体15-18
  • (二) 新媒体对诈骗犯罪的影响18-19
  • (三) 新媒体视域下诈骗犯罪的内涵19-22
  • 二、新媒体视域下诈骗犯罪的表现形式22-37
  • (一) 新媒体视域下诈骗犯罪的主要方法22-23
  • (二) 新媒体视域下诈骗犯罪的主要类型23-33
  • (三) 新媒体视域下诈骗犯罪的主要特征33-37
  • 三、新媒体视域下诈骗犯罪产生的原因37-45
  • (一) 新媒体因素37-38
  • (二) 经济因素38-39
  • (三) 道德因素39
  • (四) 法制因素39-41
  • (五) 个体因素41-45
  • 四、新媒体视域下诈骗犯罪的防控对策45-50
  • (一) 加强新媒体技术的防控45-46
  • (二) 构建新媒体道德体系46-47
  • (三) 加强法制建设47-48
  • (四) 强化被害预防48-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6
  • 致谢56-5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良友;;手机短信诈骗及治理对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李少云;;浅析诈骗犯罪的现状与对策[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11期

3 刘广三;陈雷;;网络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研究[J];犯罪学论丛;2007年00期

4 陈巍;;网络诈骗及侦破对策研究[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钱岳林;;新媒体与新兴媒体[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9年08期

6 朱晓文;;在办理电信诈骗案件中如何引入捕诉衔接机制[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2期

7 阎婷;;电视、电话购物诈骗案件侦防对策探析[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孟庆博;;网络毒瘤—网络诈骗犯罪[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9 周海英;;新媒体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10 王志红;;论网络诈骗犯罪[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新承;支付方式的演进对诈骗犯罪的影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13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913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6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