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流动人口社区服务管理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广州流动人口社区服务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流动人口,是城市化和户籍管理制度的产物,是传统计划体制下“裂变”出来的庞大社区群体。但是由于流动人口数量多、入口结构复杂、而且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等多重因素影响,造成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水平低效等现实困境。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就是把流入到城市发展的流动人口融入成城市人。而现阶段流动人口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流动人口始终对城市的认可度不高,社区的参与度较低,甚至在城市户籍的人口中对于流动人口有着不和谐的偏见,认为流动人口降低本地人的就业,破坏了城市的治安和环境。关于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已经成为是各级政府亟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如何建构有效联动,切合实际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也一直是构建和谐社会、保证社会稳定的应有之义。广州地区在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过程中,经历了防范性户籍属地管理、社区化管理等流动人口的管理模式,而现阶段是要让流动人口更好的融入到城市社区中来,推行的是以服务为导向、以社区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增强流动人口对社区的认同感。本文对广州市社区服务管理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在对广州的流动人口特征、社区管理服务特点、现阶段的广州市流动人口社区服务管理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明确了现阶段广州流动人口社区服务管理存在问题。以广州南沙大涌社区为例,通过对大涌社区的案例介绍、流动人口特征及其社区管理现状的基础之上,对上述该模式进行了模式应用研究,具体研究了大涌社区的管理结构,和推行的以出租屋为依托的社区服务管理的举措。又主要从社区管理理念建设、管理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保障进行了模式分析。提出了现有的城市流动人口社区服务管理的对策与建议,致力于建设和谐社区作出理论贡献。
【关键词】:城市流动人口 社区服务 管理模式 和谐社区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1.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4
- 第一章 绪论14-21
- 1.1 研究背景14-15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5-16
- 1.2.1 研究目的15
- 1.2.2 研究意义15-16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6-19
- 1.3.1 国外研究综述16-18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8-19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9-20
- 1.4.1 研究内容19
- 1.4.2 研究方法19-20
- 1.5 研究技术路线20-21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21-25
- 2.1 相关概念界定21-23
- 2.1.1 流动人口21
- 2.1.2 社区服务管理21-23
- 2.2 相关理论解析23-24
- 2.2.1 城市流动人口成因理论23-24
- 2.2.2 城市流动人口社区管理理论24
- 2.3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广州流动人口社区服务管理现状及问题25-34
- 3.1 广州流动人口特征25-27
- 3.2 广州流动人口社区服务管理特点27-28
- 3.2.1 广州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研究27-28
- 3.3 广州流动人口社区服务管理实践探索28-30
- 3.3.1 社区服务管理制度探索28-29
- 3.3.2 逐步完善社区服务管理政策29
- 3.3.3 逐步建立社区服务管理网络29-30
- 3.3.4 初步实现社区服务管理协作模式30
- 3.4 广州流动人口社区服务管理存在问题30-34
- 3.4.1 社区管理理念依然滞后30-31
- 3.4.2 社区管理体制不够完善31-32
- 3.4.3 社区管理职能服务方式不够科学32-33
- 3.4.4 社区管理运行机制不顺畅33
- 3.4.5 社区管理法制不健全33-34
- 第四章 广州流动人口社区服务模式实证研究——以南沙大涌社区为例34-45
- 4.1 案例介绍34
- 4.1.1 案例由来34
- 4.1.2 案例介绍34
- 4.2 大涌社区流动人口特征34-36
- 4.2.1 职业大部分为工厂员工,且收入偏低35
- 4.2.2 年龄架构年轻化,大部分为低学历35
- 4.2.3 居住方式主要以出租为主35
- 4.2.4 人口来源方式多样、异质性特征明显35-36
- 4.2.5 文化心理具有显著的二重性特征36
- 4.3 大涌社区服务管理现状36-41
- 4.3.1 大涌社区具体管理模式与弊端36-39
- 4.3.2 多元化主体协作管理有一定困难39-40
- 4.3.3 管理服务方式有待加强40
- 4.3.4 法律、法规及其政策化不健全40-41
- 4.4 基于模式应用的大涌社区服务模式体系构建41-45
- 4.4.1 社区管理理念建设41-42
- 4.4.2 社区管理运行机制42-43
- 4.4.3 创新社区管理制度43-44
- 4.4.4 法律法规保障机制44-45
- 第五章 广州流动人口社区服务管理对策与建议45-49
- 5.1 健全社区管理机构,提高管理组织化水平45-46
- 5.1.1 建立层级分明的管理机构体系45
- 5.1.2 科学配置管理机构的职能配置45
- 5.1.3 明确各管理机构的权责大小45-46
- 5.2 提高社区信息化管理能力46
- 5.2.1 提升管理信息共享能力46
- 5.2.2 积极引入新型信息管理系统46
- 5.3 加大对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与投入46-47
- 5.3.1 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6-47
- 5.3.2 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47
- 5.4 市场引导与政府引导两手抓,提高管理市场化47-48
- 5.5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管理法制化程度48
- 5.6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48-49
-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3-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艳;关于我国社区服务理论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求实;2000年11期
2 黄序;试论北京城市社区服务的发展趋势[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张仁信,王新;当前就业的主要途径──社区服务[J];辽宁经济;2000年09期
4 李秋宝;内地城市社区服务发展思考[J];民政论坛;2000年02期
5 杜玉华,李屏南;论社区服务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李少怡;不断完善社区服务 逐渐增强城区功能[J];学习导报;2000年05期
7 崔守仁;;社区服务的路怎么走?——关于社区服务再发展的几点思考[J];劳动世界;2000年06期
8 刘晨;社区服务潜在的就业市场有多大[J];北京统计;2001年02期
9 孟淑贤;加强社区服务,推进社区建设[J];大连干部学刊;2001年02期
10 牛丽华,易虹;香港的社区服务系列化[J];中国妇运;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怀宜;;健康的老龄化与社区服务[A];江苏老年社区服务——学习贯彻老年法暨老年社区服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2 ;老年人既是社区服务的参与者又是社区服务的对象[A];江苏老年社区服务——学习贯彻老年法暨老年社区服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3 陈晓中;;关于虹口区社区服务产业化问题研究[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社区和就业》课题组;;培育社区服务业 促进再就业工程[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杨晶;;社区服务政策的内容分析[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徐永祥;;论社区服务的本质属性与运行机制[A];组织与体制:上海社区发展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2年
7 马艳丽;罗瑞荣;;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发展浅探[A];科学发展观与劳动保障问题研究[C];2005年
8 刘芳;;迈向和谐社会社区服务的制度保障研究[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健;;破解社区服务难题 推进和谐社区建设[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郝琳;;怎样提升社区服务功能[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一云 刘小菁;广东妇联架桥梁[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 刘勇;突围:对社区服务的再认识[N];中国社会报;2002年
3 刘祖云 戴洁;社区服务应尽快步入制度化发展轨道[N];中国社会报;2003年
4 记者 杨炳珑;“加强社区服务 建设和谐社区”论坛在京举行[N];中国社会报;2005年
5 记者 跃红;鼠标一点即享社区服务 高新区建成社区服务网[N];保定日报;2007年
6 通讯员 侯俊玲;五原提升街道社区服务水平[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7年
7 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政协主席 秦存华;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进程需培育重点服务行业[N];大众科技报;2006年
8 徐春林;我国社区服务出现新趋势[N];国际商报;2007年
9 殷立春;社区服务业产业化步伐加快[N];经济日报;2007年
10 苏民;扎实推进社区服务有序健康发展[N];经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凯;社区服务公众满意度测评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翔华;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的社区服务多元供给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付望舒;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王罡;嘉兴市社区服务机制创新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刘绍才;城市社区服务功能定位和实现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于晓静;社区服务新体制探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6 张晓玉;中国第三部门提供社区服务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李瑞存;治理视域下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创新[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勇;新社区服务:构筑多中心秩序下的公民社会[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方德岩;城市社区服务的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10 薛雁翔;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47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947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