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新品种权转让中的保护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17:08
本文关键词:农业植物新品种权转让中的保护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育种作为农业科学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了农业发展战略的主题之一。我国虽然植物新品种发展时间还不长,但是这些年育种行业取得了蓬勃的发展。这些显著的成绩都离不开植物品种权保护制度的日益完善。由于我国植物品种权保护起步晚,因此,在植物品种权保护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实际中最明显的表现是农业植物新品种权转让中的纠纷问题层出不穷,转让过程受阻,导致植物品种权流动转化不畅,植物新品种无法得到快速有效的推广应用,进而阻碍了农业发展的脚步。因此,发现我国植物品种权保护制度中存在的不足,找到相应的有效的对策,完善植物品种权保护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本文的内容主要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概述研究内容,梳理本文的研究思路,并形成技术路线图,概括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找出本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理论基础部分清楚地介绍了植物新品种权、植物品种权保护、植物品种权转让相关内容。文献综述部分对截至目前的有关植物品种权保护的文献研究等文字材料进行总结和归纳,了解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试图从中找出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和价值。 第三部分是植物新品种权转让方式及存在问题,该章节主要阐述了转让的方式及植物品种权保护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四部分是案例分析部分,本文选取了玉米杂交种D品种和S品种的品种权转让案例进行分析。首先对案例内容进行简介,然后对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并解释植物品种权保护在植物品种权转让中的重要作用,总结目前植物品种权保护的现状。 第五部分是植物新品种权转让中植物品种权保护的对策,首先概括总结国外相关的植物品种权保护的经验,主要参考借鉴的是美国、欧盟以及日本三个植物品种权保护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然后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针对性的参考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植物品种权 植物品种权保护 植物品种权转让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0.5;D922.4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导言10-16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标11-12
- 1.2.2 研究意义12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2-13
- 1.3.1 研究内容12
- 1.2.3 研究方法12-13
- 1.4 技术路线13-14
- 1.5 可能的创新与存在的不足14-16
- 1.5.1 可能的创新14
- 1.5.2 存在的不足14-16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16-26
- 2.1 概念界定16-18
- 2.1.1 植物新品种16
- 2.1.2 植物新品种权16
- 2.1.3 植物品种权保护16-17
- 2.1.4 植物品种权转让17-18
- 2.2 文献综述18-26
- 2.2.1 国外研究现状18-20
- 2.2.2 国内研究现状20-26
- 第三章 植物新品种保护与品种权转让26-32
- 3.1 国内植物品种权侵权行为回顾26-27
- 3.2 植物新品种权转让的方式27-28
- 3.2.1 植物新品种权所有权转让27
- 3.2.2 植物新品种权使用权转让27
- 3.2.3 植物新品种权转让程序27-28
- 3.3 植物新品种权转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28-32
- 3.3.1 植物品种权的范围存在局限性28
- 3.3.2 植物品种权的规定不够细化,缺乏一定的可实施性28
- 3.3.3 植物品种权保护的相关规定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现象28-29
- 3.3.4 植物品种权交易机制不够完善,品种权流动不畅29
- 3.3.5 植物品种权保护不力,品种权流失严重29
- 3.3.6 申请保护的植物品种构成不够合理29-30
- 3.3.7 植物品种权侵权现象比较严重30
- 3.3.8 植物品种权司法保护方面的不足30
- 3.3.9 植物品种权行政保护方面的不足30-31
- 3.3.10 植物品种权的激励不足31-32
- 第四章 案例研析32-40
- 4.1 案例说明32-33
- 4.1.1 案例一:玉米杂交种D的品种权转让案例32
- 4.1.2 案例二:玉米杂交种S的品种权转让案例32-33
- 4.2 案例分析33-40
- 4.2.1 我国玉米品种保护现状分析33-36
- 4.2.2 植物品种权保护在植物品种权转让中的作用36-37
- 4.2.3 植物新品种权转让中的植物品种权保护现状37-40
- 第五章 对策建议40-44
- 5.1 扩大我国植物品种权保护的范围40
- 5.2 降低植物品种权的申请成本40
- 5.3 完善植物品种权激励机制,促进育种者创新40
- 5.4 促进植物品种权的转让,提高新品种的市场经济价值40-41
- 5.5 加强植物品种权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植物品种权保护环境41
- 5.6 完善植物品种权保护的执法体系,加大执法力度41
- 5.7 加强植物品种权的国际合作41-44
- 参考文献44-48
- 致谢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平臣;;植物新品种权法律保护及立法完善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4期
2 史平臣;刘宏印;王永军;庞俊霞;;我国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战略定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3 武合讲;;论植物新品种侵权行为[J];北京农业;2007年17期
4 吕祥熙;沈文星;;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制度研究进展[J];福建林业科技;2009年03期
5 牟萍;;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及应对之策[J];法学;2008年04期
6 周华;我国在国际技术转让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探讨[J];甘肃农业;2005年07期
7 姜夕泉,王进生,孙苏阳,夏中华,顾正中;关于淮麦20号品种权实施许可转让的思考[J];江苏农业科学;2004年01期
8 吴魁;陈志石;张初贤;;农业植物新品种实施许可的策略选择[J];江苏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9 王石,刘娟;谈国际技术转让中的知识产权保护[J];科学管理研究;2004年03期
10 孙炜琳;王瑞波;;对提高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运行效率的思考[J];科学管理研究;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1099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099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