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目的论解释方法探究
本文关键词:客观目的论解释方法探究 出处:《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客观目的论的解释方法是解释在社会生活遽变情况下法律规范意旨的重要方法,它包括原有的规范目的探究和新生的规范目的探究两种情况。在适用客观目的探究时需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并且也存在一定的限制,为了保障规范的权威与稳定,不可恣意适用。规范的客观目的最终来源于社会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事实,客观目的论解释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完善立法和补充法律漏洞。
[Abstract]:The interpretation method of objective teleology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legal norms under the situation of social life changing dramatically. It includes two kinds of situations: the original normative purpose inquiry and the new normative purpose inquiry. In the application of objective purpose inquiry, we should follow certain order, and there are also some limitations.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author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norm, it can not be arbitrarily applied. The objective purpose of the norm is ultimately derived from the social moral concept and social facts. The significance of objective Skopos interpretation lies in its ability to perfect legislation and supplement legal loophole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0-055
【正文快照】: 一、客观目的论标准释义法律的适用离不开解释,因为法律用语与数理逻辑及科学性语言不同,它并不是外延明确的概念,即使是较为明确的概念,仍然经常包含一些本身欠缺明确界限的要素[1]193。在解释法律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标准或方法,卡尔·拉伦茨在其《法学方法论》一书的法律解释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梁慧星;论法律解释方法[J];比较法研究;1993年01期
2 桑本谦;法律解释的困境[J];法学研究;2004年05期
3 胡晓进;;“肯定性行动”与逆向歧视——以美国最高法院的相关判决为中心[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朱岩;;危险责任的一般条款立法模式研究[J];中国法学;2009年03期
5 杨福泉;政治制度变迁与纳西族的殉情[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袁银枝;浅谈制度主客体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4 郑文瑜;试论学分制条件下如何加强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5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6 焦秀君;;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7 邓晓宇;;浅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8 宋晓荣;;探析邓小平的制度建党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郑文瑜;;从加强师德建设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王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郑陈荣;;论公平正义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及其实践原则[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祺国;;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温辉;;我国检察机关性质分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高燕;;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徐子良;经济法司法实施之应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吕鸣;《鹿特丹规则》与相关货物运输公约的冲突及其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许春艳;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樊新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统分结合模式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晓晶;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朱岩;;大规模侵权的实体法问题初探[J];法律适用;2006年10期
2 华涛;约翰逊总统与美国“肯定性行动”的确立[J];世界历史;1999年04期
3 张立平;论肯定性行动[J];太平洋学报;2001年03期
4 任东来;“肯定性行动”与美国政治[J];太平洋学报;1996年01期
5 赵薇;论“肯定性行动”对美国教育和就业的影响[J];外国问题研究;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金钊;法律的特性与法律解释——法律解释的一种本体论探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郑金虎;;影响法律解释的因素研究[J];法律方法;2003年00期
3 胡敏敏;;论法律解释的目标[J];法律方法;2003年00期
4 周小桃;论法律解释[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谢晖;符号、解释学与中国古典法律解释[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3期
6 李果,刘愈菀;法律解释的必为性和可行性[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陈金钊;法律解释(学)的基本问题[J];政法论丛;2004年03期
8 丛涛;在规则与事实之间(二)——对适用层面上的法律解释的追问[J];理论月刊;2004年08期
9 宋其岩;法律解释的概念与性质[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4年01期
10 黄金兰;;法律解释的社会价值面向[J];法律方法;2005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国华;;关于法律解释的概念问题[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2 魏治勋;;论法律解释的合法性逻辑结构[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道刚;;论法律解释的“历史性”问题[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4 曹晓如;;论税法解释的目标与原则[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继成;;法律解释-裁判规范的正当性证明[A];2001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1年
6 姚知兵;;司法改革过程中法律解释的非制度性方面打入和应对[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蒋奋;;WTO反补贴案件中法律解释问题实证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四)[C];2005年
8 蒋奋;;WTO反补贴案件中法律解释问题实证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三)[C];2004年
9 刘歌;丛青;;对一起管辖权纠纷案件中法律解释问题的剖析[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10 韩晓燕;;也谈刑法分则第九章渎职罪主体的问题——以刑法与法律解释的冲突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1年度)[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扬州读者 马融;罪刑法定规制法律解释[N];检察日报;2004年
2 周旺生;改善中国法律解释制度诸境况[N];法制日报;2007年
3 王 旭;法律解释的必要性及基本思路[N];人民法院报;2006年
4 高冰 晓玲 兆利;与“诉”有关的法律解释[N];检察日报;2000年
5 傅达林;“法律解释依赖症”[N];检察日报;2012年
6 江媛;法律解释之探究[N];江苏经济报;2014年
7 沈路涛;全国人大常委会规范法律解释工作程序[N];人民日报;2004年
8 李克杰;法律解释岂能如此随意[N];检察日报;2006年
9 陈卫平;浅议法律解释之客观性[N];江苏法制报;2006年
10 刘宏明;浅谈我国法律解释[N];中国绿色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管伟;中国古代法律解释的学理诠释[D];山东大学;2008年
2 王彬;法律解释的本体与方法[D];山东大学;2009年
3 王国龙;法律解释的有效性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谢晖;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的哲学向度[D];山东大学;2005年
5 武飞;法律解释:服从抑或创造[D];山东大学;2006年
6 魏胜强;法律解释权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立飞;法律解释体系问题初探[D];湘潭大学;2007年
2 孟欣然;法官法律解释主体资格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戴虹;论法律解释[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闫;论法律解释的逻辑要素[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陶玲;论法律解释的证立[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司佳辉;政治理念下的法律解释[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陈灵海;解释学与法律解释[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8 周继红;从法律解释的内涵论我国法律解释体制[D];安徽大学;2005年
9 王yN男;论疑难案件的法律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李虹美;我国法律解释主体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71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371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