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与法学的交叉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1 23:20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与法学的交叉研究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交叉研究 文学叙事 法律与文学 中国文学 法治道路 传统法律文化 法治体系 法治观念 主体性 法治中国


【摘要】:引言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①因此,依法治国、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成为时代的崇高使命。在此背景下,加强文学和法学的跨学科研究有助于发挥文学对法律的积极影响,以促进人们法治观念的树立、法治思维的培养,唤起人们对文学承担的特殊责任的关注,为"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②提供有效
[Abstract]:The 4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deliberated and adopted the "decision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on promoting the Rule of Law in an All-round way". It is clearly pointed out that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road of socialist rule of law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build a socialist leg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we should run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an all-round way has become the lofty mission of the times. In this context, strengthening the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of literature and law is helpful to bring into play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literature on the law and to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people's concept of rule of law. The cultivation of the thinking of rule of law evokes people's attention to the special responsibility of literature, and provides an effective way for "giving play to the leading and normative role of rule of law".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D90-05
【正文快照】: _ s 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①因此,依法治国、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成为时代的崇高使命。在此背景下,加强文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力;;作为社会控制的文学与法律——从元杂剧切入[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2 刘汉波;;文学法律学研究述评与理论建构[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9期

3 苏晓宏;;法律与文学在中国的出路[J];东方法学;2011年04期

4 刘晗;;超越“法律与文学”[J];读书;2006年12期

5 陈文琼;;论作为社会控制策略的“法律与文学”[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余晓明;文学与法律之间——以《白毛女》的文本演替为例[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刘星;;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可能”的运行逻辑:法律与文学[J];清华法学;2014年04期

8 黄薇;沟通中西侦探小说的桥梁——程小青[J];学海;2003年02期

9 苏力;窦娥的悲剧——传统司法中的证据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10 任翔;;中国侦探小说的发生及其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陈敬刚;[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星显;基于关系视角的法律与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徐忠明;包公故事:一个考察中国法律文化的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春丽;;论中国法制发展的战略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王圣扬;孙世岗;;西方诉讼证明标准本土化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翟继光;;经济法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4 王超;;新世纪中国司法改革之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5 韩春晖;;论行政处分对象的范围[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6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7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8 赵坤;;论移植宪法的权威性[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9 孙洪坤;沉默权的代价[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10 吕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另一种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兆波;;包容特征的法治基础与法治保障[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李寿平;刘毅;;构建诚信制度与践行厚德精神[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单民;上官春光;;多重视角中的检察官职业伦理[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朱富强;;两类立法原则之评述:法理的基础[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6 朱富强;;不完全契约、法律协调失败与自我约束机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王鹏;;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法院判决正确性问题探析——从合同诈骗罪与合同违约竞合说起[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黄云明;;论法律与道德差异性认知的误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郑磊;;两个村庄的村民政治——以农民的选举权意识为契入点[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10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郑现U,

本文编号:14116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116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3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