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清末变法修律改革肇端于废除领事裁判权
本文关键词: 清末变法修律 马凯条约 领事裁判权 出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些年来,关于清末变法修律的"肇端于废除领事裁判权说"遭到挑战。颠覆这种传统主流观点的学者认为,《马凯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02年9月5日,但慈禧在庚子事变后结束流亡生活还京途中就发布了"变法诏书",清廷的修律决策不是《马凯条约》第十二款影响的结果。历史考据的方法要求我们全面考镜源流,传统的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作为迫使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诱因的观点并不能由此遽尔否定,必须将视野放得更宽一些,否则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就会在纠谬过程中矫枉过正,以至于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修律与取消领事裁判权两者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赫德等人对此曾经予以详细讨论。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 the author of the Law on the Prohibition of the Abolition of Consular Jurisdiction has been challenged in recent years . The scholars who overturn the traditional mainstream view believe that the time of the signing of the Treaty of Law is on September 5 , 1902 , but the law - making of the Qing Dynasty is not the result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twelfth paragraph of the Treaty of Marxism . The method of historical textual criticism requires us to take full examination of the source of the mirror .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for the abolition of the consular jurisdiction should be put more broadly in the process of correction . Otherwise , it is very complicated to gras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w and the abolition of the consular jurisdiction , and Hurd et al . have discussed in detail .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分类号】:D929
【正文快照】: 近年来,关于清末修律的诱因成为法律史学术界争议的话题。许多学者都将目光聚焦于领事裁判权上,认为晚清司法改革的主因在于领事裁判权问题,由于清政府在与各国修订商约期间,英国做出了有条件的承诺,如果清政府改良司法现状“皆臻完善”[1](P2160),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清政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栋;中英《马凯条约》的谈判与签订[J];学术月刊;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鸿志;辛亥革命时期英国分裂中国西藏的阴谋[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李永胜;;1902年中葡交涉述论[J];安徽史学;2007年02期
3 欧阳跃峰;周桃正;;张荫桓:戊戌变法的幕后策划者[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李新军;;论总理衙门与北洋大臣在秘鲁华工案谈判中的协作及原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5 方晓珍;;邓华熙的皖江变法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卢天志;;丁文江收回上海会审公廨述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9期
7 尹新华;长图铁路的开通与日本侵华政策的演变[J];长白学刊;2005年05期
8 费驰;吕海寰外交思想与交涉事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9 唐奇芳;;戊戌政变后中日结盟事件始末及其分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10 侯强;;清政府的西方法文化政策与中国法制近代化[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安山;;清朝政府对非洲华侨政策探析[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2 路鹏程;钟靖;;光绪皇帝开明传播观简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郭卫东;;由西到东:京师大学堂聘请外籍教习的转变[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4 郑海麟;;黄遵楷与戊戌变法之关系[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5 王夏刚;;杨锐年谱简编[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夏刚;;维新旧梦已成烟——戊戌六君子之死与晚清“自改革”思潮[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7 李群;;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中国东北撤销治外法权问题研究[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卷)[C];2005年
8 贾小叶;;督抚与晚清文化变革之决策[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9 任智勇;;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赔款的偿付[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10 赵利栋;;中国专制与专制主义的理论谱系:从戊戌到辛亥[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传清;赫德对晚清中国社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文志勇;民国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丁健;民初农商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连东;中国、印度与东南亚之间的鸦片“三角贸易”研究(1602-1917)[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君;“存在之由”与“变迁之故”[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谢建美;晚清政府主和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言法;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嬗变[D];山东大学;2011年
9 王晓峰;民国宪法在新疆的实践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丁德昌;民初湖南省宪自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小欣;晚清海外修学旅游政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叶东;九江口岸贸易及其对城市近代化的影响[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燕玲;早期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艳;卫三畏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阳;清末商约谈判[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许发祥;近代民族资本浔商衰落原因新探[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李芳;晚清灯塔建设与管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婷婷;西藏分裂主义与西姆拉会议[D];兰州大学;2011年
9 高占领;平满汉畛域问题的讨论和策划[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敏;清末杭州关进出口贸易研究(1896-1910)[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国栋;;1948年《埃及民法典》:浴水中的婴儿[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翟晓美;;近代会审制度的始末——以租界中的会审公廨而谈[J];九江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赵亚鲁;;领事裁判权对晚清中国法律运行的影响[J];菏泽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赵晴;;试论清末刑法改革[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年06期
5 张小莉;;清末法制改革政治背景研究[J];兰台世界;2011年13期
6 赵玉环;;论沈家本对清末司法改革的贡献[J];东岳论丛;2009年07期
7 杨帆;于兆波;;会审公廨与中国法制进步——以一名美国律师的记录为视角[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蔡晓荣;艾其茂;;晚清西方在华司法机构与华洋诉讼——以华洋讼案的受理与审判为中心[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钟勇华;;清末审判厅理案模式下的华洋诉讼及观审之争[J];兰州学刊;2011年01期
10 李启成;;治外法权与中国司法近代化之关系——调查法权委员会个案研究[J];现代法学;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贺卫方;;中国法律职业:迟来的兴起和遭到的危机[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梁治平;模范列强:为承认而斗争[N];东方早报;2011年
2 周利成;民国时期一起曾影响中国法律的涉外案[N];中国档案报;2004年
3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王立民;上海英租界与现代法制[N];法制日报;2009年
4 梁治平;道德与法律之争:清末社会崩溃的征兆[N];东方早报;2011年
5 张仁善 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律近代化:离法治化目标渐行渐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高汉成 著名作家、编剧 祝勇 本报记者 贾娜;审看辛亥背后的细节[N];检察日报;2011年
7 俞飞;民国司法考试漫谈[N];人民法院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唐伟华;清前期广州涉外司法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肖世杰;清末监狱改良[D];湘潭大学;2007年
3 余华川;从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看中西法律制度和思想的冲突与融合[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付育;清末政治改革的法律路径[D];吉林大学;2006年
5 张熙照;传统审判制度近代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陈策;上海公共租界法权变迁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邵宗日;英国租借威海卫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8 姚远;上海公共租界特区法院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文娟;领事裁判权与清末法制改革[D];青岛大学;2012年
2 李文慧;近代中国领事裁判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彭瑞花;民国初期的司法改革[D];山东大学;2006年
4 胡燕;中国涉外法权变迁史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5 彭芸安;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的运行状况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6 唐香梅;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纠纷解决机制[D];复旦大学;2008年
7 高丽丽;从《华洋诉讼判决录》看民国北京政府统治前期撤废领事裁判权的努力[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谢会敏;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袁华新;清末民初华洋诉讼之民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钟勇华;清末民初华洋诉讼理案模式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624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62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