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论斯宾诺莎自然法思想的基本构成

发布时间:2018-01-25 11:23

  本文关键词: 斯宾诺莎 实体 理性 自由 自然法 自然权利 出处:《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斯宾诺莎的自然法思想强调自然法、自然权利、自然权力之间的等同关系。从表面看,三者之间的等同关系似乎失之独断,令人费解。但如果从其全部哲学的基底概念"实体"出发,将其自然法思想分殊为两层语境,即实体语境与个体语境,那么,通过分析"实体"概念统筹下的语境论述,就会使这种等同关系的合理性和意义显明起来。实体语境中的等同关系表明一种理想的观念学,个体语境中的等同关系则表明一种现实的政治学。阐明两种语境的过渡与转换,也便阐明了其自然法思想的基本构成。
[Abstract]:Spinoza's thought of natural law emphasizes the equal relationship among natural law, natural right and natural power. On the surface, the equival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seems to be arbitrary. It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but if we start from the basic concept of "entity" of all its philosophy, and divide its natural law thought into two levels of context, that is, substantive context and individual context, then. The rationality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kind of equivalent relationship will be revealed by analyzing the contextual argumentation under the concept of "entity". The equivalent relation in the substantive context shows an ideal idealism. The equivalent relation in individual context shows a kind of realistic politics, and the basic constitution of his natural law thought is clarified by expounding the tran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two context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
【分类号】:D909.1
【正文快照】: 斯宾诺莎的自然法思想是近代理性主义自然法思想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具备了诸多革新性质。作为一名典型的欧洲大陆唯理主义者,较之英国经验主义者,斯宾诺莎更注重对自然法形而上学的建构。这或许使其思想理论更具深度,但从中延展出具体政治建构时就显得多有繁复而不够从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姚大志;观念与观念对象──斯宾诺莎哲学的一个著名难题及其解决[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06期

2 李登贵;论斯宾诺莎自由观的四重结构[J];哲学研究;1993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陈义平;智者运动与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杨耕;法国唯物主义的两个派别及其启示──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4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黄忠晶;斯宾诺莎论人的思想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方卿;;论洛克的政府理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李洪恩;;和谐社会下的人性化执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9 李国亮;;探析柏拉图“哲学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相龙烽;;“道成肉身”与神话思维——《圣经》隐喻的始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飞;;民企“原罪”问题的刑法学辨正[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吴晓明;;论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4 陈立新;;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存在论寓意[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5 张践;;论政教关系的层次与类型[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6 邓华;张凤军;;社会管理中的客体流变及政府的预测性应对——以失业群体的流变及应对策略为例[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杜雄柏;梁明晔;;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犯罪学根据[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宣兴章;;国际关系理论的古希腊根源:行动者、结构论述模式的剧场假象[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9 陈先初;刘旺华;;胡适与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谢永康;;什么是批判?——从康德到阿多诺的哲学实践[A];实践哲学的使命——首届“汉语学界实践哲学论坛”发言文稿[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5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6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田自安;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徐先玉;世界的语言概念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龙海;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吕莹莹;论毛姆的自由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闫立忠;公民体育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观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李树华;霍布斯与韩非的人性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军圣;霍布斯的国家学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卫方方;亚当·斯密交换伦理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於旭初;刑讯逼供若干问题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喻睿之;论民事主体类型的演进[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建华;试论自然法思想在罗马法发展中的作用[J];社科纵横;2005年03期

2 梁岩;贾敬鸿;;“道”与自然法思想的比较与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年20期

3 赵然;;儒墨两家自然法思想解读[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6期

4 张文彬;;论自然法对国际法的影响[J];法学家;1993年Z1期

5 赵静;;宪法中的自然法思想[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04期

6 王红;马建平;;自然法思想与儒家中庸主义[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雷恒军;;格老秀斯与近代自然法理论[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刘毅;;法律思想的现代性转折——对自然法与法律实证主义的再考察[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余鹏;;自然法与道法自然之比较[J];法制与社会;2009年19期

10 李姜;;论启蒙思想家的自然法范式[J];法制与社会;2009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朱富强;;两类立法原则之评述:法理的基础[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2 郑雪滢;;试论法治文化的社会意义[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赵丹;;法律职业伦理的生成与基督教传统[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升权;自然法思想对西方法律制度的贡献[N];人民法院报;2005年

2 张海斌;西方自然法思想的演变[N];人民法院报;2003年

3 米健(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会副会长);比较法学的历史发展与学者的承担[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副所长 蒋惠岭;自然时差的启示[N];人民法院报;2010年

5 张海斌;西方古典宪政历史探源[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王彬;历史法学的虚幻与真实[N];法制日报;2011年

7 张海斌;古代希腊的哲学与法学[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陈奉山;西方自然法思想演进轨迹[N];学习时报;2003年

9 王彬;司法审判的术与道[N];法制日报;2011年

10 刘太刚;法治国家的“良法”背景[N];法制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庆;法之存在、本质及其概念构造[D];吉林大学;2010年

2 吴彦;法、自由与强制力[D];吉林大学;2012年

3 王君霞;个体的存在方式及其自然权利形态[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金坤;欧洲中世纪自然法思想嬗变[D];河南大学;2010年

2 许文超;论自然法思想与中国现代化法治建设[D];河南大学;2010年

3 张卫;近代自然法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孝金;自然法的转折点[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王奇冕;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自然法思想探究[D];清华大学;2012年

6 刘敏;另外一个洛克[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7 纪永伟;霍布斯自然法思想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渠景;法的自然映像[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孙岩;自然法的成长——吴经熊自然法思想述评[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维可;富勒思想研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62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62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0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