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商标合理使用:一个概念的检讨与澄清——以美国法的变迁为线索

发布时间:2018-02-22 21:42

  本文关键词: 商标合理使用 商誉 混淆可能 举证责任 出处:《法学家》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一种侵权抗辩事由,"商标合理使用"并非指基于特定利益考量,第三人即使未经许可使用了他人商标也不构成侵权,而是为了强调某些情形不构成商标意义上的使用,因而不可能侵犯商标权,即以反向列举的方式重申"商标使用"概念。是否为"商标意义上的使用"是判定侵犯商标权的前提与门槛,虽仍由原告负举证责任,但相比"混淆可能规则"有更为明确客观的识别依据,可以降低诉讼成本,避免寒蝉效应,在公众言论表达与商标权人保护范围之间划定一条较为清晰的边界。
[Abstract]:As a defense of tort, "reasonable use of trademark" does not mean that the use of another person's trademark by a third party without permission does not constitute an infringement, but to emphasize that certain circumstances do not constitute the use of a trademark. Therefore, it is impossible to infringe the trademark right, that is to say, to reiterate the concept of "trademark use" by way of reverse enumeration. Whether or not it is "use in the sense of trademark" is the premise and threshold for determining infringement of trademark right, although the burden of proof is still on the plaintiff. But there is more definite and objective identification basis than the "confusion possible rule", which can reduce the litigation cost, avoid the chilling effect, and draw a clear boundary between the public expression and the protection scope of the trademark owner.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71.2;D923.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敏;商标合理使用制度初探[J];中华商标;2002年07期

2 杜颖;;商标法中的功能性原则——以美国法为中心的初步分析[J];比较法研究;2009年01期

3 王艳丽;论商标权的限制[J];当代法学;2002年02期

4 邱进前;美国商标合理使用原则的最新发展:The Beach Boys一案评析[J];电子知识产权;2005年05期

5 陈惠珍;;“FOR VOLVO”与商标合理使用辨析[J];电子知识产权;2006年11期

6 黄汇;;售前混淆之批判和售后混淆之证成——兼谈我国《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J];电子知识产权;2008年06期

7 熊琦;;论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适用范围[J];法学家;2011年01期

8 王莲峰;;我国商标权限制制度的构建——兼谈《商标法》的第三次修订[J];法学;2006年11期

9 崔立红;论文化意义上的商标使用[J];中华商标;2001年03期

10 孙超;;芭比娃娃文化漫谈[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谈萧;;客户资料保护:从竞争法到版权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2 夏玲;;关于平行进口问题的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姚国建;论现代诗的“间离效果”[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4 周全田;禅思与诗思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5 李永东;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吕明;;论法律原则的选择适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潘勇;;关于科技创新标准的几点思考[J];安徽科技;2010年07期

8 李晓丹;;广告作品意蕴传播的特点[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5期

9 陈玉锡;李静;;符号学理论在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9期

10 冯晓青;;商标法第三次修改若干问题[J];中华商标;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谷征;翁立伟;;男性气质展示:《非诚勿扰》男嘉宾呈现的男性形象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金承光;;从法律逻辑学的视角审视规范逻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王国龙;;由语言追问法律的意义[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4 刘红婴;;论法定程序的“以言行事”[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5 朱慧;;复制技术变迁与版权制度的产生和变革——版权制度利益均衡的调整[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李胜兰;麦景琦;;专利立法保护与司法保护对我国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研究[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8 王耀华;;理解和尊重多元音乐文化——跨文化音乐比较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9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10 江耘;;香港电视新闻之特点分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潘晓宁;商标权限制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曹磊;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文斌;体验性儿童玩具设计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旭春;论孤儿作品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云霞;知识产权托管及其托管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薛斯佳;商标合理使用理论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汉政;我国旅游业知识产权保护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高玉萍;商标商业性合理使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叶传禄;著作权侵权赔偿责任及赔偿数额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林立峰;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国华;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晖;论商标权利用尽及商品平行进口[J];中华商标;1999年02期

2 武敏;商标合理使用制度初探[J];中华商标;2002年07期

3 杨红军;;欧美限制商标权利新动向[J];中华商标;2006年02期

4 黄武双;李进付;;从售中“混淆”到“初始利益混淆”——利益平衡视角下的网络搜索关键词商标侵权认定[J];中华商标;2007年10期

5 熊英;吕少罕;;我国注册商标合理使用的立法完善[J];中华商标;2009年11期

6 黄萍;;浅议世博会标志许可产品的产品责任[J];商业研究;2007年05期

7 熊琦;;论“接触权”——著作财产权类型化的不足与克服[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8 强世功,张平,马骏,金勇军,吕志华,李德顺,赵晓力,汪晖;知识产权与法律移植[J];读书;2004年08期

9 熊敏琴;浅析商标权权利用尽原则[J];电子知识产权;2003年01期

10 邱进前;美国商标合理使用原则的最新发展:The Beach Boys一案评析[J];电子知识产权;2005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谢新竹;[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谢志红;论商标许可人的严格产品责任问题[D];清华大学;2007年

2 谢烨蔓;论表见制造者的产品责任[D];湘潭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禹;商业诋毁行为的法律思考[J];科技与法律;2004年01期

2 肖明;何s铊,

本文编号:1525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525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9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