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法律制度对财产性收入影响作用的城乡差异——基于布罗代尔钟罩的法经济学思考

发布时间:2018-02-23 06:50

  本文关键词: 财产性收入 城乡异质性 法经济学 布罗代尔钟罩 出处:《财经研究》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法律体系可以直接和间接(通过影响产权)增进居民财产产生收入的能力。文章根据德索托的思想,全面分析了法律制度对财产性收入的作用及其受我国二元社会特征的影响,并据此得出我国财产性收入的城乡差异具有布罗代尔钟罩特征。文章还利用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上述理论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法律制度对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直接和间接影响都很显著,但对农村居民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及滞后的影响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这一结论证明了健全的法律体系对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增长存在积极影响,但目前这一作用尚无法惠及农村居民。
[Abstract]:The legal system can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through property rights) and increase the residents' property income generating 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thought of Desoto,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he legal system of property income by two yuan in China and its soci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clud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property income in our countr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raudel bell the article also uses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1997-2009 years is the empirical test of the above theoretical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n the legal system of property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are very significant, but the impact on rural residents is not significant. In the effect of controlling other factors and lag, the above conclusion is still robust. Conclusion proves that the existence of a positive impact on property income has a sound legal system on growth of urban residents, but the effect is still unable to benefit the rural residents.

【作者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9JJD790028)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1GL014) 教育部博士学术新人奖基金项目((190)H0511009)
【分类号】:F126.2;D92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建东;晋盛武;侯文轩;陈焱;;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研究[J];财贸经济;2009年01期

2 王婷;;增加财产性收入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评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07期

3 韦森;;从哈耶克“自发—扩展秩序”理论看经济增长的“斯密动力”与“布罗代尔钟罩”[J];东岳论丛;2006年04期

4 郑志刚;邓贺斐;;法律环境差异和区域金融发展——金融发展决定因素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考察[J];管理世界;2010年06期

5 周林彬;于凤瑞;;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的财产权制度研究:一个法经济学的思路[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6 何丽芬;潘慧峰;林向红;;中国城乡家庭财产性收入的二元特征及影响因素[J];管理世界;2011年09期

7 贾康;孟艳;;我国居民财产分布差距扩大的分析与政策建议[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04期

8 莫易娴;;有关财产性收入问题的研究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02期

9 付敏杰;;什么影响了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兼论城市化的首要功能[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10期

10 张杰;;制度金融理论的新发展:文献述评[J];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戍杰;吴大远;;限定延伸职能,强化核心职能——斯密动力视角下国家职能的调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魏锋;;法制建设、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史恩义;;产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困境与突破[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8期

4 江曙霞;代涛;;法与金融学研究文献综述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财经科学;2007年05期

5 皮天雷;汪燕;;转型经济中法律与金融的发展[J];财经科学;2007年07期

6 文芳;;产权性质、债务来源与企业R&D投资——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论丛;2010年03期

7 陈国进,赵向琴,林辉;上市公司违法违规处罚和投资者利益保护效果[J];财经研究;2005年08期

8 安强身;;金融漏损、效率修正与“反哺效应”——中国转轨经济金融低效率与经济高增长研究的新视角[J];财经研究;2008年04期

9 唐松;杨勇;孙铮;;金融发展、债务治理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9年06期

10 郭丽虹;马文杰;;债务融资、商业信贷与中小企业投资——来自非上市制造业企业的证据[J];财经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询;李雪增;;侵占冲动、有效防护激励与财产安全悖论——兼评房地产行业中的强拆现象[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符建华;周方召;仲深;尹龙;;法治水平、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基于世界银行关于中国企业层面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李启航;;法律对财产性收入作用的城乡差异:基于法经济学的视角[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王询;李雪增;;侵占冲动、有效防护激励与财产安全悖论——兼评房地产行业中的强拆现象[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崔龙;;转型中的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新探索:制度视角——兼论“中国之谜”[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施戍杰;;斯密动力、国家能力与晚清近代化受挫[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何威风;;分权化改革、制度环境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方军雄;;银行业规模结构、中小企业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9 朱红军;何贤杰;陈信元;;金融发展、预算软约束与企业投资[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杨德明;陆正飞;罗党论;;货币政策、媒体监督与关系型债务融资[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栋;董事会职能影响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曹珂;中国金融发展与比较优势:外部融资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杨珍增;国际资本流入构成对金融发展影响的差异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李隽;金融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7 徐索菲;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黄桂良;区域金融发展收敛: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暨南大学;2011年

9 郭柯;经济增长中的“比较优势陷阱”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杨柏国;中国私募证券法律规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贺敏;现阶段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汪涵;金融投资数据仓库中数据融合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帅富成;长株潭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艳萍;商业银行、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褚鹏;我国非正规金融市场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艾华丰;金融压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赵恩兴;转轨背景下政治关联对企业债务融资影响的实证分析[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8 杨东峰;融资环境对我国出口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9 王越;预算软约束、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与审计定价[D];暨南大学;2011年

10 陈燕惠;我国民营企业高管政治关系与银行贷款[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鹏;唐力行;;论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2 周林彬;于凤瑞;;财产性收入与我国《物权法》的完善——一种法律经济分析的思路[J];北方法学;2009年01期

3 龙卫球;;物权法定原则之辨:一种兼顾财产正义的自由论视角[J];比较法研究;2010年06期

4 李金良;;财产性收入与贫富差距——基于城乡收入差距视角的实证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江春;许立成;;金融发展中的制度因素:理论框架与国际经验[J];财经科学;2007年04期

6 袁文平;;“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意义重大[J];财经科学;2007年11期

7 陈建东;晋盛武;侯文轩;陈焱;;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研究[J];财贸经济;2009年01期

8 李洵;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征[J];东北师大学报;1981年06期

9 贾康;;调节居民收入分配需要新思路[J];当代财经;2008年01期

10 丁金宏,刘振宇,程丹明,刘瑾,邹建平;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与流场特征[J];地理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国栋;我国农民的财产性收入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歧红;新时期农民财产性收入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林淋;现阶段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征文启事[J];生产力研究;2010年03期

2 周林彬,黄健梅;行为法经济学与法律经济学:聚焦经济理性[J];学术研究;2004年12期

3 宋智慧;信用缺失的法经济学阐释[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赵孟;;经济学视野里的法律[J];卓越理财;2006年05期

5 李梦媛;;法经济学主流分析范式的反思与拓展[J];法制与社会;2008年21期

6 史晋川;董雪兵;;法经济学的理论进展和应用研究——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综述[J];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7 廖建求;;浅谈法经济学的学科定位[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6年03期

8 张勇;宋艳锴;;“2006年度中国法经济学论坛”综述[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6年03期

9 丛中笑;;法与经济之学:法经济学与经济法学[J];当代法学;2011年02期

10 呼满红;;种明钊:新中国法经济学的首倡者[J];民主与法制;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柳钦;;法经济学的动态演化及其中国的发展[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豆景俊;张建涛;;我国的法经济学研究现状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胡凯;;论法经济学的两条研究路径[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李振宇;;法经济学方法论研究[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廖建求;;浅谈法经济学的学科定位[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任碧云;南云僧;;谁的贡献大——透过一个案例的解剖分析法经济学的制度设计思想[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殷继国;周琳静;;法经济学的本土化研究[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孙圣民;;2003年度“中国法经济学论坛”综述[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二辑[C];2003年

9 ;短讯一则:“中国法经济学论坛”组委会成立[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二辑[C];2003年

10 黄立君;;法经济学发展历史概述[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五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增刚 整理;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N];光明日报;2011年

2 孙秋枫;法经济学:用经济的方法分析法律活动[N];检察日报;2004年

3 陈柳钦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法经济学:法学与经济学的交叉与融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魏建;使法律分析更为现实的行为法经济学[N];光明日报;2006年

5 湖南大学经贸学院 李素文邋彭易梅;以行为经济学重构法经济学[N];光明日报;2008年

6 周炳林;许霆案中的“过量威慑”[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7 “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获得者、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 应飞虎;如何避免想当然的立法[N];检察日报;2011年

8 冯玉军;哥大法学教育种种[N];江苏法制报;2007年

9 卓泽渊;我为什么写《法政治学》[N];北京日报;2006年

10 朱景文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合与分之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志利;违约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D];辽宁大学;2008年

2 李素文;基于行为经济学的法经济学效用函数建构[D];湖南大学;2009年

3 孙祥和;美国私有财产权宪法保护法律变迁及其路径依赖[D];辽宁大学;2007年

4 王成礼;社会主义法治均衡发展战略[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孙法柏;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D];吉林大学;2010年

6 王东辉;侵权法律选择的法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7 潘小军;艰难中前行[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丁玉海;法经济学理性主义的逻辑与历史分析及其启发[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宁洁;法伦理学:学科抑或思想[D];湘潭大学;2011年

10 王磊;中国案例指导制度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明;19世纪之前法经济学的萌芽和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邵兴全;解读法经济学[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路艳娥;法经济学视野中的权利冲突[D];武汉大学;2005年

4 明泓杉;法经济学与中国传统法学相关问题的比较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5 郑小兵;法经济学语境下的执法成本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鹏;规则简单性的限度[D];吉林大学;2007年

7 罗敏;基于法经济学的集体土地价值测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何跃军;超越法律:关于法律发展道路的反思[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年

9 李莹;论西方法律经济学中的效率与公平[D];重庆大学;2007年

10 史剑华;法律经济学的发展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263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5263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f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