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立法的“弃财拒捕”看现代刑法的“转化抢劫”
本文选题:古代立法 切入点:弃财拒捕 出处:《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古代自秦汉即有强盗犯罪的系统立法,但自唐律始有"窃盗发觉,弃财逃走,财主追捕,因相拒b^"而不构成强盗的专门规定,并为其后宋元明清所继承。明清立法和律学对于不构成强盗和以"罪人拒捕"论的根据和理由进行了充分的说明,并有具体案例的实际适用相印证。这种形态与我国现代刑法"转化的抢劫"构成具有可加类比的内容,古代"弃财拒捕"以及与此相关问题的研究,对于理解适用我国刑法关于"转化的抢劫"具有相当重要的启示作用。
[Abstract]:In ancient China since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that robber crime legislation system, bu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theft that abandon the money away, the rich man hunt, special provisions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 robber because of refusing to b^", and inherited by later Ming and Qing Ming and Qing Dynasty. The legislation and law for the robber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 "sinner to arrest" according to the reason and theory are thoroughly described,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specific cases confirmed by this form. And our modern criminal law "transformed robbery" which has the additive analog content, research on ancient abandoned property arrest "and the related problems, to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of our country criminal law about" the transformed robbery "has the enlightenment function is very important.
【作者单位】: 河南省商丘市人民检察院;
【分类号】:D929;D9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文兵;;试论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的特点及其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张群;;中国古代法上的“义绝”:基于学术史的考察与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3 张光辉;明代的首犯与从犯[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刘洋;;汉代“不道”罪考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黄冬云;唐代职官考核与监察制度的历史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孙彩红,陈明光;唐宋财赋“上供、留使、留州”制度的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刘道胜;凌桂萍;;明清徽州分家阄书与民间继承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王星月;;浅谈清朝的“孝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9 李福定;司家龙;;唐代城市社区的社会保障[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马韶青;;明代律学的成就[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硕;;以《唐律疏议》为例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牛天秀;;首问问责:内涵、困境与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陆离;;俄、法所藏敦煌文献中一件归义军时期土地纠纷案卷残卷浅识——对Дх.02264、Дх.08786与P.4974号文书的缀合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5 李华伟;;基督徒的文化认同与乡土文化变迁的模式——从理念与符号的视角来探讨豫西李村基督徒在葬礼上的冲突与调适[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6 王飞;;试析元政权的“因俗而治”民族法制思想[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7 叶新民;;亦集乃路元代契约文书研究[A];蒙古史研究(第五辑)[C];1997年
8 叶新民;;元代阴阳学初探[A];蒙古史研究(第六辑)[C];2000年
9 叶新民;;元代驿站的祗应制度[A];蒙古史研究(第九辑)[C];2007年
10 唐仕春;;清朝基层社会法秩序的构建:会馆禀请与衙门给示[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志松;清“冒破物料”律与工程管理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兰芳;被胁迫行为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丁亮;明代役的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彭斌;清代情理审判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曾方;民国时期民事调解制度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林惠;明朝对海盗的打击及其相关法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宋守义;唐代复仇问题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文斌;论唐律中的不孝罪[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余德芹;元明时期法医学文献整理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10年
9 陈伟奇;中国古代刑法亲属容隐制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黄环宇;清代“赘婚”制度及其相关法律问题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广秀;;浅议中国古代立法中的直觉思维[J];河北法学;2009年08期
2 杨炼;;论现代立法中利益整合的原则[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史广全;中国古代立法演进的多向度考察[J];榆林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王岩;;从《唐律》看儒学对古代立法的影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史广全;;中国古代立法文化精神溯源——关于先秦诸子立法理论的初步研究[J];孔子研究;2007年01期
6 沈忆勇;;古代立法机制对于当今中国立法的启示[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05期
7 周世虹;;现代刑法对古代刑法自首制度的继承与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赵东升;;《唐律》与现代刑法的原则、制度之比较[J];研究生法学;1994年01期
9 秦文;;论唐代对受贿犯罪的惩治——兼与现代刑法之比较[J];理论月刊;2009年12期
10 许颖;;法律与社会:从中国古代典雇妻女现象说起[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湘潭大学非洲法与比较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洪永红;非洲刑法点评[N];人民法院报;2006年
2 乐欣;刑法现代化:要借鉴更要创造[N];检察日报;2003年
3 明辉;复仇之辩:中国古代法中的模糊地带[N];人民法院报;2007年
4 牛学辉;“许霆案”:折射银行法律风险[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年
5 ;这起命案为什么有两种判决结果?[N];人民日报;2004年
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乔新生;品行证明与上书陈情[N];证券日报;2003年
7 郑华伟 孙晓莉;误盗自己财物能否构成盗窃罪[N];检察日报;2005年
8 邹云翔;刑法没有暴行罪壮了施暴者的胆[N];检察日报;2005年
9 李晓林 张熙照;贝卡里亚刑法思想探析[N];吉林日报;2003年
10 本报评论员 付小为;药家鑫案讨论须有基本正义观[N];长江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雨田;英国刑法犯意(mens rea)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随红侠;清代“投匿名文书告人罪”律例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若愚;论中国古代立法的秩序价值[D];山东大学;2012年
2 杨勇;传统法文化视域下的功与罪[D];南昌大学;2013年
3 陈怡星;“威逼人致死”条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王凯;浅析罗马刑法与刑事诉讼制度的演进及特点[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宝玉;家族观念与中国传统法制的历史互动及其现代价值[D];复旦大学;2010年
6 孙宏亮;唐律未成年人犯罪制度初探[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杜国玮;谈历史上的容隐制度及其对现代刑法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王珍;《唐律疏议》文献学价值新探[D];安徽大学;2010年
9 蒋森林;明代职务犯罪法律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张叶航;唐代未成年人保护制度探析[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91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591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