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石重大砷污染致村民中毒案的经验与启示
本文选题:砷污染 切入点:污染环境罪 出处:《环境保护》2015年11期
【摘要】:被告黄石阳新县金宝矿业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存在违法排放砷污染物的行为,致使周边49名村民砷中毒并造成财产损失。2015年2月5日,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人民法院一审以污染环境罪判决6家企业及14名涉案的企业负责人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鉴于此次砷中毒事件中,黄石市的市、县(区)两级环保部门相关责任人、案发地大王镇党政负责人存在监管失职、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和受贿行为,包括大王镇前任党委书记在内的7名涉案官员也分别被追究刑事责任。
[Abstract]:The defendant, Huangshi Yangxin County Jinbao Mining Co., Ltd. and other 6 enterprises, have illegally discharged arsenic pollutants, resulting in arsenic poisoning and property losses among the surrounding 49 villagers. On February 5, 2015,In the first instance, the Xianchu District people's Court of Huangshi City, Hubei Province, sentenced 6 enterprises and 14 responsible persons of the enterprises involved in the case to bear the corresponding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rime of polluting the environment.In view of the arsenic poisoning incident, the responsible persons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s at the city, county (district) levels in Huangshi City, and the responsible persons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in Dawang Town, where the incident occurred, suffered from negligence of supervision, neglect of duty, abuse of power and bribery.Seven officials, including Dawangzhen's former party secretary, were also held criminally responsible.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0.5;D9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吕忠梅;论环境纠纷的司法救济[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孙佑海;;明确环境司法依据 从严打击环境犯罪——关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解读[J];环境保护;2013年1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周斌;;论我国环境资源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以“两型社会”的构建为背景[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2 傅剑清;;论环境侵害救济的立法困境及其突破[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3 徐聪晓;刘鹏崇;;我国环境法庭运行的法律制度基础检讨——以“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4年16期
4 颜运秋;李明耀;;“美丽中国”语境下塑造环境公益诉讼立案机制之策略[J];法治研究;2014年07期
5 萧伯符;袁周斌;;构建“两型社会”与环境资源纠纷的多元解决机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董燕;;从澳大利亚土地环境法院制度看我国环境司法机制的创新[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陈学敏;;设立环境法庭的冷思考[J];中国环境法治;2011年01期
8 陶蕾;张梓太;;我国环境民事诉讼的困境与出路[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王世进;于齐敏;;论法院处理环境纠纷案件中的司法能动[J];时代法学;2012年01期
10 刘超;林亚真;;环境民事诉讼制度适用的法律论证维度[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海嵩;宪法环保条款的规范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2 傅剑清;论环境公益损害救济[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锦辉;论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D];苏州大学;2010年
2 姜文;论环境民事诉讼的专门化[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胡蝶;我国环境民事诉讼制度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
4 邓丽娜;论我国环境纠纷行政仲裁法律制度[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婉婕;论我国环境法庭的构建[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6 赵瑾;试论环境公益诉讼证明责任之分配[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魏玉金;环境纠纷ADR模式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8 王晓芳;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与环保民间组织[D];兰州大学;2008年
9 刘国芹;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ADR)探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10 杨丽娟;我国环境纠纷的行政法调整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吕忠梅;;环境诉讼初探——有没有环境诉讼?[J];环境资源法论丛;2003年00期
,本文编号:1708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708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