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魏晋谋反罪中的兄弟连坐——基于公孙渊案、钟会案、杨骏案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8-04-17 22:25

  本文选题:魏晋 + 谋反 ; 参考:《现代法学》2013年02期


【摘要】:若说魏晋间罪名的界定和相关处罚规定、原则存在因袭汉律或发生变异的话,仅靠律文表述恐怕不足以说明问题,有相关案例可证可佐或许是更重要的依据。就谋反罪中所涉及的兄弟连坐问题而言,公孙渊、钟会、杨骏三案具备兄弟中有人谋反,有人陈情自告却又株连入罪的共性;但处理结果却生杀两殊。在承认古人有遇事求同类比的心理前提下分析三案,恐怕我们对任何案例所要认识的并不仅仅是罪与罚的问题,而是罪与罚背后的法律观念、价值与判断,以及古人是如何理解、接受甚至批判的。
[Abstract]:If it is said that the definition of crimes and the relevant penalty provisions between Wei and Jin dynasties, the principle of "law" or "variation" exists, it is probably not enough to explain the problem only by the expression of the law, and it may be more important to have relevant cases to prove.As far as the problem of "brother even sitting" involved in the crime of rebellion is concerned, Gong Sun Yuan, Zhong Hui and Yang Junsan have the common character of one of the brothers who rebelled, some of whom complained of their own feelings, and then even joined into the crime; however, the result of dealing with the case was different between birth and death.On the premise of acknowledging that the ancients had the psychological premise of seeking common ground and analogy, I am afraid that what we need to know about any case is not only the question of crime and punishment, but the legal concept, value and judgment behind the crime and punishment.And how the ancients understood, accepted and even criticized.
【作者单位】: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分类号】:D929;D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建国;夷三族解析[J];法学研究;199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王承丹;徐文蕾;;试论蒲松龄笔下的三国人物[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3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8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9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10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佟健华;;算学宗师赵爽的数学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贺金峰;;兼论方城境内的“夏路”[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0年第1期[C];2010年

8 王守仁;;《孙膑兵法、擒庞涓》中有关城邑问题的商榷[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9 赵凯;;汉魏之际“大冀州”考[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10 刘克;;汉画像石葬俗的衰亡果真是因汉末政治动荡经济萧条吗——从文化通观视角立论并以此与汉画界前辈商榷[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雷丹;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范云峰;先秦时期青铜铸造标准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庆旭;“判例法”质疑[J];比较法研究;2002年04期

2 卢小龙;论建立我国的判例法制度[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周瑜滨;;美国的环境公民诉讼规则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年23期

4 冯卓慧,胡留元;西周军法判例——《师旅鼎》述评[J];人文杂志;1986年05期

5 李浩;英国判例法与判例规避[J];现代法学;1995年02期

6 宋新宇;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判例法制度研究[J];山东审判;1999年04期

7 杨师群;中国古代法律样式的历史考察——与武树臣先生商榷[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8 曹三明;中国判例法的传统与建立中国特色的判例制度[J];法律适用;2002年12期

9 吴秋红;秦汉时期判例适用的方法及得失[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张义华;判例制度的功能探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立平;;“功能限定”与“手段加功能(means plus function)”——从几个代理实例和美国判例看中美“功能限定”的差别[A];专利法研究(2003)[C];2003年

2 闫文军;;从有关美国判例看专利产品“修理”与“再造”的区分[A];专利法研究(2004)[C];2005年

3 陈健;;防止专利权滥用法律机制之理论思考——以美国专利滥用理论的发展演变为视角[A];专利法研究(2007)[C];2008年

4 金承光;;司法先例与法律推理[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罗胜福;;韩国法上不知条款的效力[A];中国律师2004年海商法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凌维慈;;居住保障与财产权限制——以日本房屋租赁法上的“正当事由制度”为例[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金冠军;付永春;;电影审查与内容管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博斯汀诉威尔逊案(1952)研究[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8 白巴根;;美国反补贴法能否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以美国对华反补贴调查为素材[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斌馨;;美国KSR诉Teleflex案回顾及其对美国专利法律体系的影响[A];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发展-2010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首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陈灵;;类推与案件审理[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震 郑燕峰;房产判例震慑开发商 广告不实被判降价赔偿[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2 董震 郑燕峰;房产判例震慑开发商[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3 胡喜盈;“最终用户责任”有了判例[N];经济参考报;2003年

4 王子石;北京二手房买卖判例值得全国各级法院仿效[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8年

5 顾晗;大力赞成借鉴外国法律判例[N];法制日报;2009年

6 王洪亮;德国的判例编撰制度[N];法制日报;2005年

7 洪流;判例在刑法中的适用[N];山西科技报;2004年

8 林劲标 黄延丽;聚焦“拯救道德”的南海判例[N];人民法院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徐晓宁;“高额判例”需要令人信服的依据[N];健康报;2009年

10 记者 顾威 通讯员 史继辉;“判例制”引进工商行政处罚[N];工人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孟凡哲;普通法系的判例制度——一个源与流的解读[D];吉林大学;2004年

2 蒋啸;判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徐静莉;民初女性权利变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祖伟;中国古代证据制度及其理据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马其家;美国证券纠纷仲裁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6 蒋铁初;中国近代证据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李倩;民国时期契约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谢晖;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的哲学向度[D];山东大学;2005年

9 赵立新;日本违宪审查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建克胜;关于建立统一判例指导制度的探讨[D];郑州大学;2004年

2 蒲娜娜;判例法及中国“判例”法历史考察[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3 叶林;判例制度简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4 时红;我国判例制度的现代走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郭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行政诉愿制度探略[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王建;大陆法系法典化过程中的形式理性倾向[D];山东大学;2006年

7 任秀杰;中国近代先买权制度述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向立飞;法律解释体系问题初探[D];湘潭大学;2007年

9 黄锐;1928-1949:南京国民政府行政诉讼制度的确立与推行[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10 于利;魏晋律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65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765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e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