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型权利生成的习惯基础
本文选题:习惯 + 习惯权利 ; 参考:《法商研究》2015年01期
【摘要】:从法社会学的立场出发,权利体现了人们交往行为中的利益结构关系。新型权利是在国家实在法上没有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因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而经司法裁判认可或者尽管未经其认可却被社会普遍默认和接受的权利。从祭奠权诉讼和网名权诉讼中可以看出,新型权利生成的直接社会根据是习惯以及从习惯中提取出来的习惯权利。在新型权利生成过程中习惯所具有的不同作用,既可以从传统习惯角度观察,也可以从新习惯角度观察。新型权利生成的救济方式是基于习惯的权利推定。无论是社会的权利推定,还是国家的权利推定,都建立在有关权利的习惯基础上。
[Abstract]:From the standpoint of sociology of law, right embodies the relationship of interest structure in people's communication. The new type of right is the right that has not been stipulated in the national positive law but has been accepted by the judicial decision or accepted by the society because of the litigant's action to the court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litigation of the right of sacrifice and the lawsuit of the right of net name that the direct social basis of the generation of the new right is habit and the customary right extracted from the habit. The different functions of habit in the process of forming new rights can be observed not o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habits, but als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habits. The relief method of new rights is based on customary presumption of rights. Both social and state presumptions of rights are based on customary rights.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姜福东;;法官如何对待民间规范?——“顶盆过继案”的法理解读[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谢晖;;论法律制度的修辞之维[J];政法论坛;2012年05期
3 苏晓明;;关凯元:我起诉了孔庆东[J];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1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水生;;论“重返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及其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章志远;;质询权初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贾红莲;陈振华;;儒家理想人格及其现代转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段金萍;;皖江地区知识分子转型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严尊平;何慧;;民族形式问题论争的现代性取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6 聂姗;;冲不破传统的反传统——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传统主义的再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7 王立峰;;论法治型政府的构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温晓莉;;论法律虚拟与法律拟制之区别——法哲学的时代变革[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9 赵蕾;郝江波;;论五四文学论争中胡适角色的转变[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前景[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苏颖;;互联网传播与公共领域——基于中国文明现代化进程语境里的讨论[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白葵阳;;君子·书生·政治家——论瞿秋白的领袖魅力[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5辑)[C];2011年
4 张聪;;试论杨昌济的身体观及对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启蒙[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5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6 陈晓春;;沫若《女神》与毛泽东诗词——中国现代诗歌主体精神建构的一种模式[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7 廖曜中;;当前农民工犯罪的根由、特点及应对策略[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8 白葵阳;钟菲;;“坦白”告别的灵魂潜语——从《多余的话》看瞿秋白的人格特征[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三辑)[C];2009年
9 刘军民;胡永利;;论提高党防范和抵御执政风险的五大能力[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黄力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历史批判与当下诉求[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忠前;法效力的逻辑探寻——法律效力的文化辨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2 童世骏;没有“主体间性”就没有“规则”——论哈贝马斯的规则观[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孙国华;许旭;;法是“理”与“力”的结合[J];法学家;2001年03期
4 彭中礼;;论法律事实的修辞论证——以“崔英杰案”为例[J];西部法学评论;2010年01期
5 徐亚文;伍德志;;法律修辞、语言游戏与判决合法化——对“判决书上网”的法理思考[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李琦;论法律效力——关于法律上的力的一般原理[J];中外法学;1998年04期
7 谢晖;民间规范与习惯权利[J];现代法学;2005年02期
8 谢晖;;初论民间规范对法律方法的可能贡献[J];现代法学;2006年05期
9 姜福东;;关于“和谐权”的几点思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刘瀚;法律为什么有力量?——从知识和经验角度对法律内在力量的若干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祥;;超越的困境:福柯的权利政治观[J];求索;2014年05期
2 谭祯;茅新新;;论我国安乐死的可行途径[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8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葛松琰;司法判定与新型权利[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11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11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