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法治中国需要一个包容性法治框架——多元现代性与法治中国

发布时间:2018-04-29 04:26

  本文选题:法治中国 + 多元现代性 ; 参考:《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年05期


【摘要】:"法治中国"概念之深层问题的合理澄清和理论的内在展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建立在一个什么样的思想平台和分析框架之上。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多元现代性不仅能包容和超越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价值纷争,而且能为不同文明背景下现代性的多种文化方案和制度模式的社会变迁过程及其内在诸多因素的持续互动提供结构上的理论分析模型,其理论潜力使之有可能成为一个合适的理论平台和可供借鉴的分析框架。从现实的学术语境来看,目前法学界法治的中国话语之兴起,其提供的二元对立框架并不足以回应"法治中国"的深层问题或作为合适的分析框架。由此,法治中国需要在多元现代性的视野下,走向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法治论辩框架。
[Abstract]:The rational clarification of the deep problem of the concept of "ruling by law" and the inherent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depend to a great extent on what kind of ideological platform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 it is based on. As an important paradigm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pluralistic modernity can not only tolerate and transcend the value disputes between modernity and post-modernity, universalism and particularity. Moreover, it can provide a structural theoretical analysis model for the process of social change and the continuous interaction of many internal factors in the various cultural schemes and institutional models of modernity in the context of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Its theoretical potential makes it a suitable theoretical platform and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reference. From the practical academic context, the rise of the Chinese discourse on the rule of law in the current legal circles, which provides a dualistic opposition framework, is not enough to respond to the deep problems of "ruling by law China" or to serve as an appropriate analytical framework. Therefore, China under the rule of law needs to move towards a more inclusive framework of debate on the rule of law in the view of pluralistic modernity.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基金】:“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全球化、多元现代性与中国法治的路径选择”(12YJC820065) 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法治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4JJD820002)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法治的知识批判与反思”(13CFX002)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猛;中国的后现代法学研究及其前景[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廖奕;;法理话语的均衡实践——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构[J];法商研究;2009年02期

3 黎昌;;关于人治与法治问题讨论简介[J];法学杂志;1980年01期

4 张树义;政治体制改革:人治——法治的转变[J];法学;1988年04期

5 朱苏力;后现代思潮与中国法学和法制——兼与季卫东先生商榷[J];法学;1997年03期

6 王云缦;;法治·人治·大治——读《权与法》的随想[J];读书;1980年04期

7 本刊记者;;北京市法学会和中国法律史学会讨论人治与法治问题[J];法学杂志;1980年02期

8 李立丰;;民意的司法拟制——论我国刑事审判中人民陪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当代法学;2013年05期

9 龙宗智;;“内忧外患”中的审判公开——主要从刑事诉讼的视角分析[J];当代法学;2013年06期

10 李树忠;;迈向“实质法治”——历史进程中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J];当代法学;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春丽;;论中国法制发展的战略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王圣扬;孙世岗;;西方诉讼证明标准本土化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翟继光;;经济法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4 王超;;新世纪中国司法改革之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5 韩春晖;;论行政处分对象的范围[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6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7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8 赵坤;;论移植宪法的权威性[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9 孙洪坤;沉默权的代价[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10 刘澍;;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的理论革新[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王鹏;;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法院判决正确性问题探析——从合同诈骗罪与合同违约竞合说起[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郑磊;;两个村庄的村民政治——以农民的选举权意识为契入点[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4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5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6 王彬;;浅析我国近代法律教育的课程设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陈泉生;郑艺群;;论科学发展观与法学方法论的生态化[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廖华;;论民间法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环境法制建设的贡献[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高飞龙;;森林采伐制度中公权与私权的冲突与平衡[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陈泉生;;环境法学认识论——生态整体论初探[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郑现U,

本文编号:1818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18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2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