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法学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
本文选题:学科 + 法学 ; 参考:《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摘要】:建国后,我国曾为构建法学学术话语体系进行了四次有益的尝试,但中国法学学术话语体系尚未真正建立。今后法学界应当秉持民族语言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与中国法治经验马克思主义化有机结合以及合理借鉴中外优秀法律遗产与立足现实的理论创新有机结合的"三结合"原则,理性探讨、凝聚共识,着力研究中国问题,从我做起,从当下做起,从而建构中国的法学学术话语体系。
[Abstract]: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a has made four beneficial attempts to construct the legal academic discourse system, but the Chinese legal academic discourse system has not really been established. From now on, the legal circles should combine the national language with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The combination of Marxism law in China and China's experience of rule of law Marxism, and the "three combination" principle of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foreign excellent legal heritage and theoretical innovation based on reality, the rational discussion, the conglomeration of consensus, Focus on the study of Chinese issues, starting from me, from the moment, so as to construct China's legal academic discourse system.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0-0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胡锦涛;;立足全局扎扎实实开创我国政法工作新局面[J];人民检察;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琴;;村委会及集体经济组织关系构建的路径选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姜红;;本地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安徽对外汉语教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张传彪;傅绍清;;从“假相等值”看词典的“双刃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田东奎;论彭真的执法思想[J];安康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5 赵志军;;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和文化的自觉——论王蒙的语言观[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陈慧平;实践理论的非实践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柯新凡;;董必武法制思想的历史地位评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唐晓琳;董岩;;拉丁语:近代早期欧洲的语言共同体[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宇文利;;论民族精神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基本规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刘春萍;;法治原则在中国宪法文本中的嬗变[J];北方法学;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新华;;《论十大关系》的文本解读及相关文献的比较研究[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蒋红柳;;文化视域中英语语调研究初探[A];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贵华;;社区建设与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方式的变革[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徐琴;;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及翻译对策[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宋航;沈竹莺;;专家陪审的制度效用和正当性分析——以金融审判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雷国新;;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探索实践历程[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桑学成;;依法执政与完善党的执政方式[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彭文钊;;语言世界图景的知识系统:结构与生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9 张恩韶;陈朋;;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回顾、反思与前瞻——以村民自治为分析视角[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10 张洪芹;麻保金;;英语写作教学中“心理模型”的建构[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雅云;中国共产党领导司法的历史嬗变[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王文生;国家非公开行使权力的法治[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段炼;从革命型到建设型的民主模式转换[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杨坤洋;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成林萍;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及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帆;司法的权力“规训”[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姜洋;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与立法会的关系[D];复旦大学;2011年
3 姜云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法制保障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崔明浩;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D];沈阳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文跃;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反腐倡廉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D];辽宁大学;2011年
6 李成兵;《孙子兵法》及其法文翻译[D];中南大学;2010年
7 唐金莲;论可译性的哲学理据[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蒋华林;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的生成与培育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玉春;制度变迁视阈下的青年政治参与探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谭文邦;现代组织视域下的村民自治组织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利明;;“饭碗法学”当休矣[J];法制资讯;2011年06期
2 ;法律与传媒高峰论坛隆重举行[J];中国审判;2011年06期
3 方小敏;;中德法学研究所更名纪实[J];中德法学论坛;2002年00期
4 黄文艺;;作为一种法律干预模式的家长主义[J];法学研究;2010年05期
5 庞昭;邝良锋;;留日法政学生与近代法学体系的构建[J];学术论坛;2011年05期
6 钱继磊;赵晔;;后经济危机时代对法律制度模式的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丁以升;;中性行为的法理学考察[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李孝飞;;也谈民间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9 林姗;曾丹娉;;中国法律方法的困境[J];才智;2011年24期
10 李振宇;;浅析目前我国法律语言研究态势[J];法律语言学说;2008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玉明;“法学界的良心”江平口述“沉浮与枯荣”[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记者 杨建伟;法学界实务界研讨三项重点工作[N];检察日报;2010年
3 上海师范大学法律系 石文龙;法律界需要整合四种话体系的高手[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王璇 通讯员蔡小青 韦俏;加强法律交流为自贸区护航[N];南宁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马宏建;李庄上诉要求改判 法学界仍争执不断[N];中国改革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盛学友;“马平现象”引起法学界关注[N];华夏时报;2002年
7 记者 张庆申;法学界共同研讨三项重点工作[N];法制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蒋安杰 刘建;黄浦江边法学界群星璀璨[N];法制日报;2011年
9 石文龙;法律界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英雄”[N];法制日报;2007年
10 记者 李春艳;法学界探讨中国法学与法制发展30年[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潘小军;艰难中前行[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2 李卫东;民初民法中的民事习惯与习惯法[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冯引如;萨维尼评传[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孙新强;美国《统一商法典》法理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玲;类型思维及其法学方论意义[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2 王强力;卡多佐法官的法律哲学[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3 胡楠;英语法律条文中的语法隐喻:韩礼德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赵维贞;社会转型与当然中国法的合理性初探[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朱泽坤;中国古代成文法形成时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覃斌武;法益范畴的法理学改造[D];湘潭大学;2007年
7 郑艺群;法学方法论的生态化[D];福州大学;2005年
8 柴凤琴;地方立法评估标准与程序设计[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鸣飞;由“买者自慎”原则的发展谈美国合同法中的缔约前披露义务[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10 肖宝华;论高等法学教育中的法律语言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30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30269.html